谁年少时卖过冰棍儿?
冰~~~~~棍儿……奶油地小豆地……
现在听不到这吆喝声了,这卖冰棍儿的吆喝声当年此起彼伏的响遍田间地头。在八十年代初期,生产队刚分成了小队。虽然也收不了多少庄稼,但一个麦收季得十多天。学校还为收麦子放10天“麦假”。小学生们无所事事,有不少的家长让孩子去卖冰棍挣点零花钱,也有的孩子是主动要求给他做个小棉被,弄个饽饽篮子,实验着先趸5毛钱冰棍,把篮子胯在胳膊上,跑到有人收麦子的地里去卖。本文开头那吆喝声就是来自他们。
篮子放冰棍毕竟容易化,只要卖回本钱,能挣多少算多少,化了的就便宜卖,但麦收时的大太阳晒的脑袋冒油儿也舍不得吃,二分一根的冰棍化了就卖一分,或者2分钱3根。有的家庭略微好一点的,给买个直口保温瓶,还用不着小被子,这样放置的时间就长多了。
麦收的天气一般都有35度甚至更高,虽然空气湿度不大,不那么闷热,但火辣辣的太阳暴晒下,割麦子的人都是大汗淋漓,花二分钱吃根冰棍,又解渴又防暑。一般来说,趸了冰棍,出去一两个小时基本都能卖完,卖完了再去趸,有的一天要趸三四趟。之所以那么多孩子卖冰棍挣零花钱,主要就是村里有个冰棍房,可能是私人与学校合营的吧,那时候也不懂这个,就记得好几个老师都在那忙着批发过冰棍。地址就在关城中学临西南角的那两间房子(今郝丑八家楼下),所以趸冰棍特别方便。1块钱能趸上百根白冰棍,有时候冰棍房栗德会老师还能多给几根。尽管去地里卖冰棍把孩子们晒的浑身汗透,脸庞黑黑,但自己挣上几毛钱,那内心可不是一般的开心。通常,自己挣的钱自己要,若能超过七八毛钱,那得上交家里一半,这一个麦收季节,有的孩子能攒十来块钱,那绝对是一笔“巨款”!
当麦收一过,庄稼地没有那么多干活儿的了,学校也结束了“麦假”。大人紧收庄稼、好多小孩儿卖冰棍儿的场景,需要等到次年了……
文:张丑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