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程序教学主要由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首创,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当属行为主义心理学家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然而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其程序教学原则可分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等,其程序教学模式可分经典型直线式程序、优越型衍枝式程序和莫菲尔德程序。但是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借助于程序式的教材或者进行机器教学。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程序教学

  • 应用学科

    心理学

目录
1定义
2理论依据
3教学原则
4教学的模式
5发展

折叠 编辑本段 定义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所谓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早期,程序教学运动像一股旋风席卷了美国教育界。其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

1953年秋,斯金纳曾到他自己孩子所在的小学去听四年级的算术课,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事后他感触地说,他目击了一场脑力受到摧残的过程。据说这是他日后设计程序教学的开始。他发现课堂中,很难按照每个儿童的差异进行教学,因此他设计了能使每个儿童有效学习的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附有习题和答案,由学生自己学习,可用机器,也可用程序课本。

折叠 编辑本段 理论依据

作为一名实验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发现是从动物学习的实验开始的。他设计了一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里面装着一只饥饿的老鼠,一根控制杆连系着食物箱。老鼠在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箱子里活动,每压一次控制杆就能得到一颗食物。这样,老鼠不断地压控制杆,不断地得到食物,不久就"学会"了这种取食方法。在这里,取到食物就是对老鼠操作控制杆的一种强化。随后,斯金纳重复对鸽子、猫等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及时地给予奖励、强化,是促进动物学习的主要因素。

由动物而推断人,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通过操作性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行为单位可以被学会,或者一个现存的行为单位可以被精炼。而要使教学或者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很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操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系列。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时,要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

折叠 编辑本段 教学原则

折叠 积极反应原则

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折叠 小步子原则

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

折叠 即时反馈原则

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步(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

折叠 自定步调原则

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程序教学的设计当然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既要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使每一个问题(每一小步)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教学的模式

折叠 直线式程序

这是斯金纳首创的一种教学程序,是经典的程序教学模式。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发热);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电流);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增大);

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减小);

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增大);

……

括号里是正确答案。一个学生如能做出正确答案,教学机器就能显示出来,并可以启动开关进行第二步学习。如此一步一步地展开学习,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折叠 衍枝式程序

由于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已有知识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另外,学习材料本身也有难易程度的区分,因此有人便在经典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变体。衍枝式程序便是一种,是由美国人A·克劳德提出来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这一模式同样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每个项目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掌握一个逻辑单元之后,要进行测验。测验用多重选择反应进行,根据测验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学习。这种程序有助于消除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折叠 莫菲尔德程序

这个程序是美国心理学家凯(Kay·H)在莫菲尔德大学任教时提出的一种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模式,它是直线式和衍枝式程序原则的结合。这一模式遵循的始终是一个主序列,它与直线式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支序列来补充主序列;它与衍枝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可以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上,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相比较而言,衍枝式程序和莫菲尔德程序比直线式程序更优越,因为这两个程序更能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能够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程序。

一个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借助于程序式的教材,或者进行机器教学。用机器来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机械行为,教师才有可能集中精力设计"小步子",提出适应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做到及时反馈。本世纪50年代,斯金纳的教学机器曾经风靡一时,到了电子时代的今天,又有了很多自动的电子教学机出现在课堂里,这其中都有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的影子;在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在不时地运用程序教学原则,大家常说的"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时反馈"等,也都体现了程度教学思想。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Sidney Pressey)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测试总动画,但也包含了允许学生自定步调,要求学生积极反应和即时反馈等原则的运用。这种机器可以自动测试和记分。但是由于设计上的问题以及应用于教学上的客观条件不够成熟,普莱西的自动教学机对程序教学的发展影响很小。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金纳发起新的程序教学运动,普莱西的早期贡献方为人知。

1930,彼得逊(J.Petersong)设计了一种自己记分、即时反馈的装置,后来称之为"化学板"(Chemo-Card)。虽然这种化学板以及普莱西的教学机器激起了人们对自动教学技术的兴趣,但是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并没有准备接受这种有关教学的进步见解。1954年斯金纳(B.F.Skinner)发表了题为《学习的可续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实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程序教学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程序教学运动具有一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从不具备信息显示装置的简单教学机器,直到克劳德(Norman A.Crowder)分支装置那样能对数千个框面的信息进行随即提取的教学机器。二是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到了60年代后期,程序教学运动开始衰退。

(0)

相关推荐

  • 趣味教育学之斯金纳的老鼠

    十.斯金纳的梦想 前面说过,动物对教育学的发展贡献颇多,巴浦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等.今天说一说老鼠.小白鼠是科学家钟爱的一种动物,但他们可不像对待宠物那样对待它们.无数小白鼠为人类的梦想和幻想献身,当 ...

  • 141强化学习“三原则”对深层学习的促进机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环境和强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同时强化也被看作改变行为频率的手段,对于塑造和保持学生行为有非常重要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