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暴怒中的孩子

“是不是'terrible 2’过后,孩子就容易带了?”我的好友高璇戏谑地回应说:“哦,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在'terrible 2’渡过之后呢,我们就会迎来孩子的'terrible 3 , terrible 4 , 以及terrible 5,……’”

人们常常觉得,初生婴儿如天使般恬静,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脾气”则渐长,所以有人称幼儿的两岁阶段为“terrible 2”。有一次,我的好朋友高璇给新手父母讲课,谈到如何应对幼儿闹脾气;课讲得很成功,新手父母们听得也仔细,课后有人发问:“是不是'terrible 2’过后,孩子就容易带了?”高璇戏谑地回应说:“哦,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在'terrible 2’渡过之后呢,我们就会迎来孩子的'terrible 3 , terrible 4 , 以及terrible 5,……’”

生活中常常就是这样,某些时刻我们觉得眼前的孩子像个“魔鬼”,他们情绪爆发起来,令人抓狂,中国人俗称之“狗都嫌”。

我前几天和几位妈妈聊天,一位妈妈说,她有一次接儿子放学,伸手接孩子递过来的一只小工具箱——里面装着课外兴趣小组用的工具和散碎零件。因为孩子没有扣紧工具箱,刚一接过来,盖子就翻开了,箱子里的零碎瞬间倾落一地。结果儿子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尖叫、哭闹起来,还拼命责怪妈妈。于是她也变得非常烦躁,一方面被孩子无端指责很气愤,另一方面她还担心无法及时安抚住孩子,会惹来旁人更多的关注。“当时尴尬极了。”这位妈妈说,“孩子当时那幅样子,真是叫人瞬间暴怒啊,真是很想揍他一顿叫他闭嘴。”

听她说这件事,也让我也想到不久前发生在我和女儿身上的几件事。春节我带女儿回北京的娘家。有一天,一起去我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玩,过年期间,晚辈们都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串门,家里有很多人;虽说都是亲戚,但是对于自小在南京长大、此刻才5岁的女儿来说,大多都是陌生人,所以女儿一踏进房门,就变得不像平日里那么轻松愉快有礼貌,反而表现出莫名的烦躁和愤怒,尤其是对一些过分“热情”的亲戚,态度堪称恶劣。女儿这样的表现,当然令长辈们不满。

还有一天,她一个人在奔跑,不小心摔了跤,家里的亲戚们立刻涌上前,一边问孩子“伤到哪里了”,一边指责她“不该乱跑”。我的女儿呢,也没客气,愤怒尖叫一声,当作回应。这种反应,毫无疑问会招致长辈亲戚们的批评:长辈们说这个孩子“实在不懂道理”,“不通人情”。

类似经历一定不止发生在我朋友和我身上,在以上场景中,孩子发脾气——无论是大庭广众之下的哭闹,还是在一大家子亲戚面前没礼貌——往往首先会令父母自己感到十分尴尬,父母们就很容易会先指责孩子有错,批评孩子不懂事。

学了各种育儿知识的父母也不免会困惑:这种时候,我该呵斥一顿,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呢,还是该再耐心点,“寻求用其他方式开导孩子”?——有时候不管学了多少育儿知识,实践中总觉得似乎差了一点什么。

我建议,我们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一看”这些事情。

在第一个事例中,就妈妈的描述而言,我们可以尝试猜想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因为零件散落一地而暴怒呢?在他的尖叫里,会不会就只有一种“成分”,比如只有“对母亲的责怪”而没有其他呢?责怪的成分总有几分吧,但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或面对:倾翻的结果是“因为自己没有扣紧盖子在先而导致的后果”呢?会不会有可能是,孩子觉得一旦“承认了自己的错,会招致更大的惩罚”呢?

孩子的情绪往往是“复杂的”——“繁复而杂乱”,他们远没有成熟到有能力去辨析自己的那些复杂感受,所以当孩子看到散落一地的工具和零件时,或许既担心母亲会责怪,又担心零件会丢失,同时也会对自己没有扣好工具箱感到自责……以上种种复杂感受,父母作为成人如果可以引导、帮助孩子尝试表达出来,使其内心的感受更为清晰,而不是直接给孩子扣一顶“不懂事”的帽子,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无论是孩子,还是对那一刻的母亲而言,都是如此。

后两个例子发生在我和我女儿身上。当她拒绝和那些亲戚问好、打招呼后,我把她带到另一个房间里,询问她:刚才发生了什么让她这么生气?她说自己说不清为什么。又过了一会儿,女儿说:“妈妈,我可以自己在这个房间里多待一会儿吗?”我说:“可以。”接着她又说:“妈妈,这里人太多了,我觉得太陌生了,你能接受吗?”我告诉她我当然可以接受她感觉到“这里很陌生”这件事,而且我同意让她在小房间里多待一会儿,直到她感觉好一点了,再出来也可以。她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她自己走出小房间,回到她平日里的样子。

摔跤那次也是这样,我没有如其他人那样指责她尖叫,而是先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令我惊讶的是,这个5岁的小孩在那一刻清晰地说出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感受,她说:“妈妈,我不喜欢这种吵吵闹闹的关心。”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成人,当我们“太过关心和热情”时,孩子的感受我们就可能“看不见”了。

一般说来,暴怒中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在当下去为他树立规则,也不是想出办法来开导或疏解其愤怒;在“这一刻”,给孩子创设一个机会表达,积极理解、积极认同他们的感受,是建立良性亲子沟通的基础。

最近,和丁安睿老师一起初次组建与父母一起工作的小组,我们希望可以用一种直接的方式,教给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行为,更好的与孩子相处。有兴趣的小伙伴请持续关注我的公号,等待第二轮的小组活动信息~

(0)

相关推荐

  • 亲子丨别拿孩子的宠物撒气

    这是月方客厅的第374篇原创文章! 文丨月方 大家知道,最近我们盐城地区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 嗯,不是爆炸,是一位妈妈因为摔死儿子的宠物小狗,结果被13岁的儿子刺死. 对于当事者,我不想评论太多,逝 ...

  • 大J帮帮忙 -30|让孩子长脑子

    大J帮帮忙是我最近突然萌生出来的一个公号答复栏目,主要是针对家长对大J的提问,大J在微博恳请大家踊跃建议,而我,在空闲的时候,忙得过来的时候,会有选择性答复大J贴于微博的问题,主要是觉得人家有求,我能 ...

  • 你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你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 如何对待自闭症孩子,其实都浓缩在这三句话中

    从事自闭症工作几年后,接触了一些自闭症患儿家长,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很少.于是,当家庭出现一个自闭症孩子后,往往如遭遇了天塌一样. 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于是夫妻之间就开始相互 ...

  • 该怎样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让孩子保持善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当今社会上有一个这样的现象,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比较的善良,但是当他们年纪大了之后就会开始变质.他们可能会变成偷奸耍滑的商人,或者是一些别的不好的人,那么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时 ...

  • 明7的星座分析:12星座中为孩子花钱不手软的星座爸妈是谁

    世界上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很多的父母觉得孩子是应该富养的,因为当他们的眼界被打开之后,不太可能会因为一点虚荣心而迷失自己:但是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是被教育如何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生活,因为从小就懂得节约 ...

  • 爸爸雨中批评孩子,却遭网友疯狂点赞:这种口是心非的爱,我家也有!

    你眼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呢? 不苟言笑?威严冷酷?诙谐幽默?有趣随和? 近日,网上有一段视频走红.视频中爸爸在雨中教育儿子,手中的伞却一直往儿子身上倾斜. 父亲在雨中淋着训话,儿子在伞下低头不语,这幅 ...

  • 成长中的孩子极具可塑性,关键在于家长的爱与智慧(博)

    成长中的孩子极具可塑性,关键在于家长的爱与智慧(博)

  • 《元首偷走了粉兔子》,屠杀大劫难中给孩子创造童话

    豆瓣:7.9       电影简介:九岁的安娜和家人居住在柏林,1933年到来,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在她四周,一个陌生人的画像开始挂满在大街小巷,懵懂的安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久之后,她和她的家人踏 ...

  • 包办中的孩子为何不容易自律?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付出了太多.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全职带孩儿. 可是,却有不少陷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境地. 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怎么感觉反而更不如 ...

  • 在做作业中了解孩子

    父母是否应该陪孩子做功课,是父母讨论已久的话题.专家认为,这应该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要看孩子的个性:第二要看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从孩子做作业的情况,还能了解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这也是父母应该关注 ...

  • 如何对待练功中的“气感 ”?许多人都被带偏了!| 三华聚顶

    什么是气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人在练功过程中内气在体内运行的感知.习练抗癌健身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酸胀痛麻等现象,初练气功的人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常常被这种现象所惊扰,不少人对自己能否练功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