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紧急撤档,留给行业哪些反思?

10月8日上午,乐视影业发布了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撤片声明。声明中写到“根据绝版禁书改编,我司出品发行的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因市场原因导致票房失利,辜负了影片应有价值及主创团队心血,现决定进行紧急撤片,待准备充分后择机再映。由此给院线影院带来的后续处理工作深表歉意。我们不愿看到一部品质与口碑俱佳的电影呼啸而过,同样相信时间不会将一部好电影埋没。”

从排片和票房来看,在火热的国庆档期里,《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确实惨不忍睹,上映4天票房不足千万,8号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排片占比1.7%,上座率6.9%,而票房勉强超过30万,甚至还不如上映了74天的《战狼2》,和籍籍无名的动画片《托马斯大电影之了不起的比赛》也相去甚远。按照这样的趋势,国庆之后排片和票房将进一步缩减,最终电影只能惨淡收尾。所以,片方的紧急撤档确实也是无奈之举。

这并不是电影的首次紧急撤档,但上映了几天之后才紧急撤档确实也不多见,那么,乐视影业的这一动作,又给行业带来哪些反思?

首先,发行方对市场缺乏精准预估。电影的宣传期开始的并不晚,早在9月中旬,记者就受到发行方乐视影业的邀请观看了全片。在电影放映结束之后,乐视影业的驻地发行表现出了对电影的担忧,当时国庆档的几部影片都已确定档期,对于10月5日上映,她表示很担心。很显然,她的担心,是从上至下的,负责发行的领导心里也没底,否则,如果有一套完整的发行计划,和影院敲定了合适的排片,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情形。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给电影埋下了紧急撤档的苗头。而上映四天后紧急撤档,是不得已而为之,着意味着整个发行阶段的工作全都白费,对影院和院线也会带来很大伤害,而所谓的“择机上映”更是遥遥无期。一部电影就这样消失在观众的视野里,实在是可惜。

其次,发行和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电影缺乏认知度。电影并非没有亮点,原著解禁后改编、电影聚焦边缘人物、东北烙印的特别青春片等,都是影片可以宣传的亮点,但由于发行方缺乏信心,在发行和宣传上的投入不够,导致两方面做的都不到位。

在发行方面,影院显著位置甚至见不到应有的海报等物料,第三方售票上做票补也力度不够,发行人员在督促影院排片方面不给力,导致排片率过低。在宣传方面,除了在九月中旬主要城市做了点映场外,没开展路演,更没有综艺节目、新媒体资源置换等动作。想指望自来水的推荐又不现实,从豆瓣评分来看,电影也仅有6.5分,近半数观众打出了三星,这样的成绩,谈不上“品质与口碑俱佳”吧?在另外五部电影的强势之下,《呼啸青春》惨淡收场并不意外。

另外,电影体量太小,选择国庆档期并不合适。看过电影的观众会知道,《呼啸青春》其实算是小成本的青春片,出品方为乐视影业和乐漾影视,而后者本来的老板是甘薇,在前两年也将股权转给了贾跃亭,意味着乐视是主要的资方,在当下很多电影都有多家出品方投资的情况下,《呼啸青春》难免陷入“独臂难支”的艰难局面,发行和宣传的费用更显吃紧,而这样一部体量很小的电影,非要挤进国庆档并不明智,如果没能在暑期档,是不是选一个相对冷一点、没有大片竞争的档期会更好一点?

最后想说的是,《呼啸青春》确实剧本很好,但在演员选择、影片定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呼啸青春》是一部很特别的青春片,也有别于以往的作品,其实本来是可以受到关注的,但从导演到主演,都缺乏有票房号召力、也缺乏有话题的演员,在当下的商业影院中,其实很难找到生存空间。另外,影片洋溢着黑暗、压抑的基调,同时又没有迎合观众给出完美结局,这两点也很难得到观众认可,其实都是在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