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 做人第一》

很多人想争第一,想出人头地,处处要求自己比别人高,什么都想要,希望自己全面发展。于是,出现了头痛、失眠、烦躁、焦虑、郁闷……却不知原因何在。

你占不了,还想占,心思有,做不到。

举个例子。

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看着别人考他也考,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我们的目的是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争口气。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是实话,但它更像美丽的罂粟花,隐藏着假象和谎言。

比尔.盖茨、戴尔、松下、李嘉诚、马云、蔡万霖等企业家们没有一人是大学毕业,但你能说他们不成功吗?哈佛大学研究表明:知识在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20%,而其他各种素质占80%。

有一个男孩子,他一直在上学,上到30岁。博士毕业了,却对外界事物一窍不通,因为他从来没有过闯荡社会的经历——30岁,他差不多废了。读万卷书,一定也要行万里路、交万人友,才能成万年业。

为什么要考研?让你安心考研的标准是什么?

钱!家里是不是急着让你挣钱。

如果你要上学,父母就必须辛苦地工作,兄弟姐妹为你节衣缩食,你的学费压缩了家庭的生活费,你上7年学,而让你的家人过得凄凄惨惨,毫无幸福可言。为什么要牺牲全家的幸福,只为了上学呢?如今硕士在职场上都不吃香了,等你们毕业了,只要博士;读完博士,又只招留学博士……不要把自己的生命依附在别人的选择上!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读读书当然好,但不要以降低家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去读书。

中国进哈佛讲课的第一人,张瑞敏讲:“什么是不简单,就是持之以恒地做简单的事情。”

“日日清,日日高。”心理学讲:简单化,然后坚持,所有的成功都是不断的重复。

爱迪生寻找灯丝的材料试验了1200次,Keeptrying!最后找到了炭化的竹丝。假如什么事情你不准备花费10年,那干脆没有开始之前就放弃。不要嫌简单,所有的成功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大学期间我主张做三件事:(1)读100本书,并不一定都逐字逐句读,但要有所涉猎,这就像扎根,根深才能叶茂;(2)背好单词,学好英语,关键是积累,再好的方法也得积累;(3)别挂科,拿到毕业证,知识学得够用即可。

当今绝大多数富翁读的是国家普通中学(或免费学校),靠诚实劳动发家。美国350万百万富翁,差不多半数上学时经常不及格。你们不要以为学习好才有出路。做好这三件事你的大学才没有白来,你就是个成功的大学生,任何时候都不晚。

上帝给你A就不给B,给B就不给A,不给A一定给B,上帝给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人人生而平等。有人过不好,是因为给了A,不想要A,非要B,不守自己的本分。学习好的、不好的,都有出息,各有各的命。每个人都是亲娘生的,不是清华、北大的才是花朵。

做人要找到自己的优势,保持发挥优势。成功不在于你上不上大学,而是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越什么都去抓,越活得不好。假设你是修脚的,你修到全国第一,市长找你,省长找你,就连外国总统也找你,你修一次脚,一年都不用工作了。

优势能把自己所有的劣势都带动起来,要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理性地让出一部分。

画100个方格,十条横线,十条竖线,如果能力有100种,你的优势有5种,不如别人的会占95%。太多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将95%都不如别人,你想什么都比别人强,那是不现实的。

不让出95%,你就不知道你的5%何在。这个不行,让,那个不行,也让,怎么让都让不出去的,就是你的优势。《论语》讲:君子无所争,君子有所争。这里再加两句,无所争者九十五,有所争者五也。

可是,如何寻找优势呢?

主要有两条:(1)回顾历史。回头看,如果你发现自己卖饼干95%都卖不出去,而每到卖袜子,逢卖必光,你的5%就是卖袜子。2002年世界科学大会宣布,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能有1%就不错了,不要跟自己的优势作对,要为未来、前途打算。只对优势产生兴奋点,办不成的事全部忘记,不用考虑。

(2)Keep trying!上大学就是来丢人的。现在Keep trying,不牵扯金钱、事业;不在大学丢人,就在社会上丢人;在社会丢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曾提出“巅峰感的相对平庸化”,谈到怎样允许自己比别人差呢?他说:大学时期诗朗诵,我选不上。我练小提琴,同学们都把耳朵堵上。有些事情永远都做不成。工作后,我把“诗朗诵”、“小提琴”请来,和他们打双升,让他们钻了一夜的桌子。我不比劣势,只比优势,没有伤害地“报了仇”。32岁的北大团委书记也同样有不足之处,而且还不得不承认,更何况你们呢!

允许差距的存在,才能有所成;有所不成,才能有大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