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讲义(31-40)

三一: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服了桂枝汤后,或桂枝汤喝完后又攻下,病人仍头项强痛,一阵一阵的发热,没有汗,心下

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张仲景讲的心下满和胸满不一样,胸满就

是胸部胀满的时候,指的是整个胸,静脉流回心脏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桂枝汤把芍药拿掉,所以有胸满要去芍药。心下满,张仲景讲的是心的下方,

就是胃,胃里面难过,感觉胃不舒服,胃里面胀胀满满的。此三一条就是桂枝汤的变证。

平常人吃桂枝汤,吃下去就好了,有一种人不会好,就是他本身有中湿的人,中焦的地方

太湿了,脾主湿,脾在胃左侧,脾整个都是湿,白白的津液都存在脾脏里面,中湿太盛的时候,

脾脏会没有蠕动且撑大,胃一蠕动就顶到脾,所以病人就会心下满,感觉到胃胀的现象,实际

胃没问题、是胃的蠕动过不去,被脾脏压到了,这脾湿是素有的,平常舌苔又白又厚,或是肚子

比较大、或是大便比较黏稠,就是中湿。正常的舌苔是薄白的,桂枝汤里面没有去湿的药,张

仲景对中湿的病人,一定是利小便。为什么加白朮?白朮这药就是中药里面专门去湿的药,而

且还专门去中湿,所以在【本草】写白朮是燥剂,所以白朮放着,一下就变成硬硬的,湿就是黏

液,糖尿病的病人,四肢末梢如果有破洞,就不会收口,西药都是用消炎的药,中医认为炎就是

热,石膏、黄芩、黄连都是消炎的药,但是在消炎的同时,还加了去湿的药,伤口流出来的脓,

黏黏稠稠的体液一直往外流,臭臭的,就是坏掉的湿。如果把去湿的药和消炎的药并在一起,

观其就是脉最证好的外科敷剂,西药只有去热没去湿,所以不会收口。身体的中湿在里面,不能用发汗

发掉,所以小便利掉,白朮是燥剂,但是湿不会凭空不见丁,用白朮集中,然后加茯苓,茯苓就

是利尿剂,茯苓专门健脾整胃、把中焦的水消导出来的药,所以茯苍白朮等量,胖子茯苓开六

钱,白朮就开六钱,如果白朮开太多,就会太干了,如果茯苓开太多,会把正当的津液利掉了,

所以白术茯苓都是等量在用的药。常常如果胃口不开,很可能是中湿太盛了,常常用茯苓白朮

把湿 用逆小便利出来,此方如果是去芍药留桂枝的话,若桂枝用太重,这湿就不是从小便排掉,而是从汗发掉的,结果会使湿往上走,脸会红得跟桃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去桂枝而不是去芍 药,因为此处方是要利小便,所以只要芍药就好了,因为芍药可以止腹痛。

茯苓和茯神,都是长在松树的正下面,只要树根有被山猪咬过的,它的下方就有茯苓,附

在松树主根的是茯神,附在松树支根的是茯苓,很大黑黑的,剥开来里面白白的,好的茯苓切

开来,里面可以看得到筋,拿到灯光下看,可以看到筋,茯苓用在消导利尿健脾的。茯神常常用

在失眠睡不着、定心剂、宁心用的。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茯苓三两         白朮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三二:「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得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脉浮起来,代表病在表,自己会流汗,就是太阳中风的现象,如果小便数,心烦,微恶

寒,照说流汗流多了,小便应该不多,只是中风证,不会有心烦,但是现在心烦,微恶寒,反与

「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此条在说给病人桂枝汤时要小心,病人里面已经阴虚了,汗流出

去,小便又流出去,津液一直在丧失掉,代表里虚已经很甚了,怎么知道里虚很甚,   一心烦,

二恶寒,体能一直在丧失,体温跟着在下降,病人会感觉到稍微怕冷,就好像失血一样,血水

同源。实际上这个冷是里虚引起的,所以这微恶寒,病人感觉从里面冷出来的,这时候再用桂

枝汤攻表,再发汗,津液会伤得更多,病人会更虚,如果这样,得之便厥,病人手脚冰冷,所以如

果给病人喝桂枝汤,会手脚冰冷的,原来这病人本来就是阴虚的人,就是津液原本就不够的人,

桂枝汤一发表,津液更不够了,所以得之便厥,咽中干,津液都没了,当然咽中干了,烦躁,胸阳

也没了,吐逆,胃里面的津液都没了,会有反胃的现象,谵语,脚挛急,这时候知道里阳不够了,

就以「甘草干姜汤」与之。

「甘草干姜汤」,就是误饮桂枝汤的时候,救急的处方,甘草、干姜这两味药专门是健脾

阳的,马上让脾脏恢复功能,脾脏的阴虚掉了,阴就是脏,虚掉就是没有力了,无津液,功能衰

退,所以就是脾脏蠕动变缓,因为脾主四肢,这时候会手脚冰冷。肠的津液不足,利用炙甘草,

甘草被蜂蜜炙过以后,就变成厚味带着苦味,除了会把肠的津液补足以外,也能够入心,甘草、

观其干姜脉这证两味药非常的阳性,干姜和生姜是一样的东西,生姜的水去掉后就是干姜了,甘草、干姜的比例是二比一,平常干姜开二钱就已经很重了,严重的时候,用到四五钱都可以,干姜很热是温中的药,可以强化肺阳,炙甘草用两倍,是为了把肠的津液补足,炙甘草的蜂蜜的黏液,会把津液补足,肺就不会那么燥热,因此这两味药可以强心、强肺、健脾阳。若厥愈,足温者,足温而已,并不代表脚的功能回来,所以脚还会有挛急,这是因为桂枝汤津液发太多了,人的

肌肉 、逆筋都是要靠津液来供养的,「甘草干姜汤」恢复脾阳,热就会传到肌肉上,可是津液还下足,所以肌肉还有挛急的现象,有点抽筋的现象,脚没办法踩在地上,这时候用「芍药甘草

汤」,当然这甘草也是用炙甘草。平常用的时候,炙甘草用二两,芍药用一两,此「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为什么?随证老太治太之拄着拐杖走,喝了「芍药甘草汤」拐杖就丢了,马上会走路了,为什么?因为芍药可以让阴,就是静脉的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很快,炙甘草可以健心阳,因为炙甘草让脾旺起来,土生金,就是进入肺,所以炙甘草可以壮胸阳,让心肺功能加强,如果有静脉瘤,可以大剂的吃,如果吃药后有头晕现象,是瞑眩反应,表示药很对症,效果会很好,很严重的用二两都可以,用汤剂比较好。药行有白芍赤芍两种,严格讲两种的功能差不多,大多开白芍来用。双脚离心脏最远,

如果脚是冰冷的,就是制造血管中瘀血块的主因,因此我们看脚是热的,心血管中瘀血块就会

被化掉。用芍药甘草汤可以让脚热起来,也就是可以去除心血管中的瘀血块,加上附子更好,

已经靠热药就把瘀血去掉了,不一定都靠活血化瘀的药。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块不

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

冶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

来判断病情的进步与否。如果每个人都晓得这种判断的准则,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靠

西医的仪器是没有用的,等到仪器检查出来,病人已经死在仪器上面。如果当初开「桂枝汤加附子」就没有此后遗症,没注意到而造成,因为病人脉浮,自汗出,

小便数,心烦;病人阳虚的时候,自汗很多,明明是桂枝汤证,这时候应开桂枝汤加附子,有阳

虚时应固表让津液不发掉。因为津液不够,大便就干在里面,通常食物停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地

方,食物磨碎后,本来要顺着津液下去,可是津液被桂枝汤发掉了,结果就和胃壁缠在一起了,

胃壁没有黏液,当胃里面的水没了,臭气就往上跑,顺着血液跑到脑里,谵语,就是胡说八道,

遇到这种情形,就给他吃「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叫「调胃承气汤」,胃把它当成肠,「调胃承

气汤」就是可以把小肠最上面的食物清出来,病人胸满谵语的时候,压病人胃的下方肚脐的上

方,大约是「下脘」、「建里」的地方顶在这,压会痛,就是实,就可以攻,这时候给他一点「调

胃承气汤」就好了。大黄在中药里是属于通便剂,是『去实』用的,芒硝,性味咸而苦寒,是『攻

坚』用的,如果光用大黄,会硬把它拉出来,病人会很难过,会里急后重,排得胃很难过,因为胃

里面没有津液,胃会痛,所以先加些甘草下去和解,因为甘草解毒,把壤的排掉,好的留下,然

后用大黄消导下来,食物有硬块的,用芒硝打散掉,所以芒硝生用,芒硝放在碗里,煮完后,汤

冲下去,这样最强,如果要稍微缓些,把芒硝倒到汤剂里,和一和马上关火,如果没甘草,只有

大黄芒硝,一吃下去,速度太快,药还没吃完,已经要跑厕所了,所以用甘草让它慢一点。大小

承气汤没有用甘草,就是取它的快速。临床上看到皮肤红疹,舌苔黄黄的,大便不是很好,但是

还有大便,摸胃下,会痛,就是食物堵在中焦,食物产生的浊气上到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发

斑,所以误食桂枝汤的时候,   一个救逆的方子就是「甘草干姜汤」,   二就是「芍药甘草汤」,

三个是调整胃气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调胃的意思就是把中焦清理干净,让上下可以调

和,让病人重新再吃新的食物,再去治疗。仲景立法,凡表证兼有里证之虚寒者,必先温其里而后攻表,就是如果有表证兼有里面虚

寒的人,一定要先温里再攻表,如果里证是实的,就可以先攻表再攻里,如果里证是虚的,先把

里寒温起来,再去解表,如果病人身体素虚,体力津液不足的时候,不能用桂枝汤发表,因为津

观其液不脉够证,这时候先把里阳壮起来,再去解表,像炮附子就是壮里阳的药。温里阳的「四逆汤」,

攻表的「桂枝汤」,表里两治的「桂枝汤加附子」。阴虚还有很多望诊可以看,譬如,舌头伸出

来,肥肥厚厚的,舌头越肥越厚,身体就越虚。虚到命危时,舌头会像气泡一样,遇到这种现象

时,不要马上开「桂枝汤」。

三三逆: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就是重发汗后再加烧针的,烧针就是燔针,冰天雪地、冻疮、关节

的地方坏死掉的时候,把针烧的通红,从「阳陵泉」对「阴陵泉」刺下去,可以把骨头救回来,

随证就是治燔之针术,所以燔针术刺完后,身上一个洞一个洞的。还有去脓疡的时候,也会用到烧针,

在针灸中已经教过。为什么叫「四逆汤」,手脚都冰冷掉,到了手肘、膝盖就是四逆,体温急

速下降,或失血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手脚都冰冷掉,所用到救逆的方子。四种用四逆汤的外证:

一、骨节身体疼痛。

二、四肢厥逆,手脚冰冷。

三、小便清利,白白的没有颜色温度。四、下利清谷,吃到什么就拉什么,肠胃完全不会吸收,没有蠕动。

炙甘草、干姜,针对脾阳,生附子对肾阳,所以四逆汤在用的时候,脾阳肾阳能够恢复,先

天之本再加上后天之本,就能恢复他的生机,所以肾阳不足的时候,精排出来很冷,生附子下

去可以壮他的天癸水,使天癸水很热,对妇科也很好。生附子在这里用,完全在壮肾阳,实际上

生附子下去的时候,心脏的力量就会跳起来,为什么前条不加生附子,因为肾阳还很足。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干姜就是生姜炒干,或生姜晒干后再炒过,炙甘草在这里可以壮胸阳,胸阳包括肺和心脏

都能壮起来,肺的功能一恢复,就能将津液运到四肢,「甘草干姜汤」也是吐血的神剂,大量吐

出血的时候,就开阳药,就是很热的药,就是「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

中医的观念脾胃的功能一恢复,血会回到经络里面来,现在外面的医生,以为吐血是热,开寒

凉的药,犀角、生地、菊花下去,病人吐得更厉害,胃穿孔、胃溃疡、会胃吐血的,都是胃家素有寒证的,所

以用热药,就是「甘草干姜汤」。

【直指方】曰:「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行气归元,无力收约其血。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右二味,?咀,以水三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又名「去杖汤」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芍药甘草汤」可以止腹痛,痛代表有东西堵到,

例:妇科的瘀血,还有肠子的表面有很多微血管,肠子的蠕动能源来自血,如果肠子上的血堵

塞到了,这时候,肠子会套叠在一起,血液循环不好,病人会觉得绞痛。白芍破血,活血的力量很强。

观其脉【证古今医统】曰:「芍药甘草汤」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之腹痛。所以小孩没

事会肚子痛的,可用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大黄和炙甘草的比例是二比一,炙甘草不可以用太重,如果用太重,大黄和芒硝会停在肠

胃里面不走,因为炙甘草把它固住了,芒硝是破瘀的,先把大黄和炙甘草煮过,再放芒硝,更上

随证火微治煮之令沸,放在火上面滚一下就好了,芒硝化了就好,如果要药再强一点。芒硝开少些,用冲

服的。芒硝在市面上买的时候、像盐巴。上牙是手阳明大肠经,下牙是足阳明胃经,所以上下

牙都是阳明证,阳明讲的是消化系统,所以消化系统堵到的话,牙齿开始牙周病,牙龈红肿烂

掉,如果牙龈红肿烂掉就是肠胃太热了,有大便,只是没有大小承气汤证,有调胃承气汤证,所

以用调胃承气汤把上面的东西轻轻的清出来,一清出来就是消炎,所以大黄是消炎的药,芒硝

是攻坚的药。大黄用酒洗,使其具有升提之性,就不会攻下得太快,把小肠大肠的东西都清光

了就不好。

【活人书】曰: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表虚里实者,若发汗开泄,则更斑烂,宜用调胃承气

汤下之。

【证治准绳】曰:「破棺丹」治疔疮之气入腹而危者。有时候肠胃化脓了,梗在十二指肠

的地方,调胃承气汤下去可解。

【玉机微义】曰:「调胃丸」止齿痛,血出不止,用调胃承气汤为末,作蜜丸服之。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痘疮,麻疹,瘫疽,疔毒,内攻冲心而大热谵语,躁烦闷乱,舌上

燥裂,不大便,或下利,或大便绿色者宜此方。为什么大便绿色的,因为人身上的胆汁是绿色的,

有时候小孩受到惊吓,肠胃就冻结住了,小肠不会蠕动,所以胆汁就往外流,这时候就用「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咀,以水三升,微火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真正在救逆的时候,是用生附,霍乱、疟疾、上吐下泄都是四逆汤证。一颗生的附子,还

没有晒干之前,大约五铙;晒干或烘干以后,大约三钱。生附于表面有纤维很多,必须用棉布

包起来煮,纤维才不会刺激到喉咙。生附子专门去里寒,炮附子专治表虚。病人表虚而汗流不

止,我们用炮附子,这时用生附子反而没用,因为生附子不走表。如果是开刀或意外车祸,病人

失血过多而且怕冷,有里寒的时候,我们用生附子让阳气回头。喝到生附子,嘴唇舌头会麻,

虽然是一种中毒现象,但是因为病人需要这个药,所以病人觉得很舒服。四逆汤又称为『回阳汤』,麻黄汤称为『返魂汤』。

东涧翁曰:本方治四肢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小便清利者。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于此方中加「乌梅」、「蜀椒」,名「温中汤」,治虫蚘

厥。经方很多治疗打虫的药,乌梅、蜀椒都是,蜀椒就是花椒巴椒,蜀椒取开口的才没有毒。

【医林集要】曰:「干姜附子汤」治伤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沉寒,

这就是溺水,在水里面昏迷了,救溺的时候,扎「公孙」、「内关」、「中脘」,然俊趴过来,扎「会

观其阴」脉,让证心脏跳起来,水排出来了,可是体温(四圣注:这里缺内容。)

附注:生附子如何泡?拿十比一的明矾,用冷水泡附子和明矾,泡一晚后,上面的盐跑出来,水变

成黑的,附子又黑又咸,咸入肾,黑也入肾,泡完一次后把残渣冲掉,换水再泡   二次、明矾没

了再 加逆,小心明矾会切手,泡三次,附于表皮的黑油都出来后再「晾干」,晒到干掉,约五天就可以了。这就是「生附」,生附去皮后切片,放在铁锅上干炒,就是「炮附」。

三四: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项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温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

问:看起来像桂枝汤证,按法治之而增,结果四肢冰冷,咽中干,两胫抽筋而谵语,张仲景

说:夜半手足当温,两脚伸直,后如师言,为什么?张仲景说: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浮在表

面上代表风寒感冒进来了,大则为虚,脉应该是缓脉,结果脉却很大,人虚掉了,脉很细是虚,

很大也是虚,脉形变的很粗大,就是血虚掉了,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因为血不够了,病证

像桂枝,因为没有加附子在桂枝汤,增加桂枝,结果汗出亡阳,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

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 尔乃胫伸,

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

三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张仲景在太阳篇出了三个代表方,   一是桂枝汤,   二是葛根汤,   三是麻黄汤,为什么

会有葛根汤证,所谓的中风,中寒,平常中风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的,中了风或许都不知道,摸

脉才知道的,因为风吹的很舒服的。中寒的时候有感觉,有警戒心的时候,就是麻黄汤证了。

当中风的时候,恰逢汗流很多,津液都伤掉了,就变成葛根汤证了,所以葛根汤可以说是温病

的方子,因为只有南方比较热,才会大量流汗,津液才会伤到,这时候感冒的话,项背强几几,

人背后是太阳经,几几像鸟羽毛竖起来,背后太阳经整个冰冷的,可以刮痧,或葛根汤就可以

了,葛根汤的症状就是无汗,恶风,因为是中风,所以风吹的很难过。或是用桂枝汤,桂枝汤加

观其一些脉麻证黄再加葛根,称之为葛根汤,这时候重用葛根。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 三逆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是桂枝的两倍,处方的时候葛根用四钱,麻黄用三钱,桂枝用二钱,芍药用二钱,以下

随证是桂治枝之汤的方子。为什么用葛根汤?因为桂枝汤的时候,本身没有失掉很多津液,体能很好,

葛根汤的时候,表就很虚了,尤其是小孩子,常常跑来跑去,汗流很多,风一吹,就得了葛根汤

证,因为他在运动的时候,毛孔开着的,汗就流出去了,流汗的同时,滤过性病毒进来,一进来

就很深了,刚开始从背后进来,造成部份的水已离开汗腺但又不出毛孔,所以项强,水渗在肌

肉里面,会很痛,所以背部强硬。原本津液就不够了,如果光靠桂枝汤把肠的津液发表发出来,

困为津液不够,力量会不够,这时候重用葛根,葛根原本就是提升津液的,把水份发散到皮肤

表面上来,为什么加麻黄?麻黄用的比葛根少,不能太多,皮肤表面没有汗,代表有中寒的现象,

如果有汗,光是桂枝加葛根就可以了,没有汗,就是被表寒束到了,要发表发出来,但是光靠桂

枝没力量,这时候加麻黄在桂枝上面。张仲景在写处方的时候,先写葛根,麻黄,桂枝,麻黄走表,很轻。张

仲景在用麻黄的时候,

一定先把麻黄煮一下,白沫拿掉再用,如果不先煮一下,麻黄的性轻而且性往上升,它一下子

就进入脑部,就是安非他命,所以先煮一下,把它的「轻」去掉,让它不要走太快,光吃麻黄不

会走到皮肤表面,所以单味吃麻黄,不会流汗的,要靠桂枝把它推到肌肉,然后麻黄再到皮肤

表面,把病毒排出体外。葛根是升水的,感冒喉咙痛,咽干,就是葛根汤证,葛根是生津止渴的,

所以重用葛根,葛根可以用到四钱,不需要喝粥,光靠葛根的力量就够了。肠胃因为有炙甘草、

大枣,所以津液很足,葛根直接把津液从肠胃带到皮肤表面去,到头上、喉咙去了。

葛根发散的力量很强,譬如小孩发「水痘」,水痘就是胎毒,小孩在妈妈的肚子里,喝了羊

水,到大的时候会发水痘,发起来是一颗小小的一粒,表面上是一粒,结果小孩发高烧,小孩的

肠胃的壁表面全部是一片水痘在上面,这就是胎毒,服葛根汤,葛根汤能把所有脏的水排到皮

肤表面,喝了葛根汤后,小孩早上起来,会发的满脸全身都是水痘,但是小孩很有精神,不要刺

破,让它慢慢消掉就好了,一剂就够了。朮附汤,白朮附子等量,能够发痈脓,在身体里面的瘤,在很深的地方、在子宫或淋巴结里

面,一直无法发到表面上,如果能发到皮肤表面,变成大的脓疮,像青春痘、疖子,把脓头去掉

就好了,但是在很深的地方或在骨边出不来,就靠白朮附子。为什么加附子,因为深的地方一

定接近骨边,所以加附子,附子壮里阳,把里面的脓疮往外推,白朮有干燥的作用,所以把葛根

汤里面加这两味药下去的时候,可以发全身性的脓疮。须知如果身上的硬块表面上是平滑的,

就没关系,粗糙的是癌,赤小豆当归散也称为排脓汤,那是排痔疮的脓,用法不一样,在金匮中

会介绍。举例来说,如果遇到一个病人,糖尿病足、脚上有伤口化脓,偏偏又得到葛根汤证,我们就

要灵活运用,可以用葛根汤加上白朮附子排脓,因为在脚上,所以加重白芍,把脚的血液循环

加速。经方是绝对处方,比例是黄金比例,运用之妙存乎—心。

【方机】曰:鼻渊、脑漏、鼻痈、鼻中息肉等之臭脓滴沥,或浊涕不止,不问香臭等,皆

由同中郁毒之所致,脑漏尤为恶证,若不早治之,则或至不起,俱宜本方加「朮附汤」,痈疽初

起,壮热憎寒,脉数者,以「葛根汤」发汗后,转以加「朮附汤」而促其酿脓,脓成者,速可刺破。

观其脑漏脉,肾证主脑,鼻子不好的头定痛,这时候加强肾,让排脓的力量加强,所以加附子,加白朮。这

样鼻黏膜就会越来越干。鼻涕如果说是黄、黏稠的,这是湿热,就改成加些黄芩等去热的药在

里面。

三六:「太阳」舆「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无汗、恶风、项背强、喉咙痛、咽干、口渴,就是葛根汤证。「太阳」与「阳明」合病,

必自下利,葛根汤也可以治疗下利,为什么叫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太阳代表「表」,阳明代表

「里」,表被寒束到了,水到表面出不去,就回流,水出去再回来,温度就不够,水就到小肠,小

随证肠是治火之,小肠本身不是受水的,水一到小肠就听到咕噜咕噜的拉出来了,中医叫作「热利」,

病人的大便浓稠、散的、很臭,如果有表证又兼有了利,这时候也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

「阳明」并病。靠葛根把肠胃中的水拉上来,下利就止掉了,「葛根汤」为下利初起兼有表证

之特效良方。这是一种治痢的方法;以后还会教到其它方式,例如和解的方法,还有利尿的方

法等等。用葛根汤治疗表证兼有下利,有一种情况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

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

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出来。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属于刚痉,就是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到六

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凡表里两病皆实者,当先解表而后治其里,如果表实里虚的时候,先解表再治里,临床上,

有的时候一起用,有的时候病人已经三四天不大便了,又得到葛根汤证,一起攻出来没有关

系。后面我们会学到,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用小柴胡汤;少阳与阳明合病,就是用大柴胡汤。

三七:「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有下利的现象,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

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本草】写半夏止呕去水,所以半夏也是一种利尿剂,茯苓不能

止呕,所以往往有水饮的时候,用半夏,呕吐的时候,半夏是很好的止呕的药,所以妇女妊娠呕

吐的时候会用到半夏。临床上看状况,如果是葛根加半夏,是妇人怀孕得到这症状,半夏就要

用到八钱一两的,顺便把害喜的恶心止掉。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所用的半夏是「生半夏」,因为半夏生用有毒,所以现在在药行买

的都是「姜半夏」,所以如果开半夏,生姜就不用加了,生姜是解半夏毒的。生姜和半夏煮过

后再晒干性就下一样了,生半夏在用的时候,可以治「至高」的水,水最高到脑积水,如果用姜

半夏就没效了。因为医圣张仲景用的是生半夏,没有晒干的,我们买到的半夏是晒干的,所以我们不能参考他的剂量,一般来说,用干的生半夏三钱。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生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

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观其脉【证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合病之呕,平素有停饮〈胃内停水也〉,

服本方,为什么有停饮?平常运动后,很口渴,拿水灌,一次两次没关系,多次后就会造成停饮,

水灌太快,因为胃火来不及烧,水就停在胃中间,在胃胸中间的横膈膜上,就像海绵充满了水。

又云:「葛根汤」,动则害胃,往往食机不振、致恶心、呕吐等,故若胃不健全,有恶心,呕吐之

倾向,或认为有胃内停水,则不宜单用「葛根汤」,而用「葛根汤」,「小半夏汤」合方之本方,

可预 防逆服「葛根汤」之弊。实际上葛根对胃没有影响的,是桂枝。

三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随证汗治出之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原本有桂枝表证,被医生攻下,或不小心吃坏肚子造成下利,结果利下不止,脉促,喘而

汗出者,表末解也,也就是病人被攻下,血都往下跑,血往下力量很强,脉会跳得很快稍微停一

下,这时葛根汤没用,要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就是表面的病毒渗透

到汗腺里,进入肠子,血往下走,病毒跟着下来,像阿米巴痢疾,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黄芩、黄连是非常寒凉的药,所以它能去热,热就是炎,所以也是消炎的药,黄芩黄连不

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敷,如果皮肤破,可用黄芩黄连。如果化脓,可以加去湿的药,黄芩杀菌

的力量很强,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肠的壁都破洞了,下利都是血,下利久了人会脱水,所以用

葛根升水,用炙甘草,把肠子的津液补足,用黄芩、黄连解毒,黄芩、黄连等量,小儿之痢疾炽热

难用下剂之证多效。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为里热者,重于清里,本来是桂枝汤证,结果下利,这

时候要

重于清里,改成「葛芩连汤」,虚寒者为脉微无力,实热者为脉数有力,为什么摸到脉数?就是里

面有东西堵到了,发炎了,病人会发烧。虚寒者舌苔淡白,实热者为舌红苔黄,实热者为舌苔黄的,黄的再进就红,再进就黑了,就是壮热了。虚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

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热,实热的大便很臭,而且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苓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

会脱水,如果没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寒利可以灸肚脐,热利的时候针「曲池」、「合谷」、「天

枢」、「关元」、「三阴交」。有临床上的案例西医所谓的肠病毒的案例,其实就是表邪下陷,到了

肠子变成热利,所以有葛芩连汤证的时候,结果病人喝到葛芩连汤,病人觉得不苦,反而觉得很甜很好喝。

三九:「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

「回阳九针」后,再灌「麻黄汤」下去,所以「麻黄汤」可以从阴间回到阳间,过去有很多伤寒

观其重症脉,麻证黄汤一下去,就救回来了。不需要用到大剂四逆汤,有些中医师用炮附子几百克去回阳救逆,实际上不需要,用麻黄汤就好。

张仲景这条辨没写脉证,一般来说,伤寒病在表,抵抗出来和病毒相抗,脉浮且紧,浮代表

「表」,紧代表「寒」,所以麻黄汤证需解表发汗,如果只有脉浮紧才用麻黄汤,张仲景早就写在

里面了,葛根汤、桂枝汤都有写,为什么麻黄汤没写,就是当遇到危急的时候,病人气息都快没了, 照样可逆以用到麻黄汤。

病毒趁人身体改变的时候进来,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汗发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发

热,为什么头痛,免疫系统就是阳,阳会往上冲,而头是诸阳之会,所以会头痛。水到皮肤表面排

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有时严重到像是被鞭打

一样。为什么恶风?就是表寒,这种怕冷的程度,可以在夏天的车子里面,不开冷气,关上窗户,

穿着大衣躲在里面。为什么无汗而喘,肺主皮毛,皮肤毛孔肺在管,现在皮肤毛孔被寒束到了,

就是肺也受寒了,肺在身上的功能是布施津液到五脏六腑及全身上下,现在肺一受到寒,肺的

津液散不出去,肺也被束到了,肺的呼吸自然受到影响,而有喘气的外证,所以得到麻黄汤证的

人,可以说皮毛和肺俱闭,不能宣泄了。我们在问诊的十问里问到汗出情形,就是要知道他的肠

胃系统、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例如说,心脏功能好,才能正常出汗,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有两种

情形,一种是出不了汗,一种是没事盗汗很多。肾脏有问题的人,也不会出汗。水肿的病人,治疗

以后只要有汗,就不会有水肿。麻黄汤证不是疫病,不会传染的。一般来说,麻黄汤证是被冬天

的寒气所伤,冬天的正气是寒气;但是现在的人可能吹冷气、或者是突然跳到游泳池中,只要伤于寒就可能出现麻黄汤证。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

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用三钱,杏仁等量用三钱,桂枝少些二钱,炙甘草再少些一钱。伤寒论里面还有在少阴证的时候用到麻黄,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般人认为吃了麻

黄就会发汗,所以不能乱吃,所有的药典都讲麻黄会解表,而实际上在用的时候,麻黄是发阳的

药,把阳气发出来,壮里阳用的,所以不只是太阳证可能用到麻黄,在少阴证与厥阴证都可能用

到麻黄。经方的观念是,把「阳」强起来以后,「阴」就会自己回头,因此张仲景的观念是,当病

人很虚弱的时候,我们用阳药恢复病人的胃气,病人自己会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然后自己痊愈,

这才是真正恢复健康。张仲景在用麻黄汤的时候,要让病人流汗并把病毒排出去,桂枝汤能解肌,所以桂枝汤是入脾脏的,而麻黄汤入肺的,把肺解表,所以如果麻黄汤的病人,开成桂枝汤,结果发汗发在肌肉上,还是发不到皮肤表面上的,结果病人会更增腻、更烦躁,所以麻黄汤里面为什么要有桂枝、甘草,就是利用桂枝、甘草,把麻黄先推到皮肤表面上,后面桂枝没力了,就靠麻黄了,用麻黄来解表发汗。如果没桂枝、甘草,麻黄就待在里面,所以少阴篇的   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就看不到桂枝、甘草,其因就是怕麻黄在皮肤表面发散太过,这时候用了麻黄不会发汗,这里麻黄是发阳的效果。加杏仁在里面,杏仁和麻黄是表里,如果只有麻黄、桂枝、甘草也会发汗,但是发完汗后,病人会大渴,所以加杏仁,杏仁润肺,把肺的津液补足,杏仁就像是麻黄的后备部队,所以麻黄汤用来解表解肺的,因为桂枝汤是利用肠胃的津液输送到表面去,而生姜、红枣是生肠的津液,所以桂枝汤用生姜、红枣。如果麻黄用生姜、红枣不用杏仁,结果肠的津液很足,肺干掉了。如果肺的病、气喘、咳嗽不用麻黄,就治不好的。所以张仲景治疗肺的时候,一定观其用麻脉黄证,至于是肺发炎、肺积水另外再开了。

四十:「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ー、逆太阳证的时候,寒水在背后是冰的,如果渗入肠间,引起下利,处方就是「葛芩连汤」。

二、水气侵入心下,就是胃’在胃的外面的淋巴上,病人会呕逆,处方「葛根加半夏汤」。

三、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处方「麻黄汤」。太阳有病,代表有表证,有寒束在身上。

阳明有病,就是热发散不出来,集中在胸,往上冲,冲到肺上,而肺又被束到,所以喘而胸满者,不可下 绝对

不可以攻里。如果「麻黄汤证」   表寒很厉害、怕冷

病人陈述很冷、全身骨节酸

痛、没有汗,如果攻下就会结胸,要确定病人没表证,才可以攻里。如果感冒、有汗,往「桂枝汤」、

「葛根汤」去想。如果感冒、无汗,就要想到「麻黄汤」,怕冷、关节酸痛,就是「麻黄汤」了。因为,「麻黄汤」很强,所以特别要注意病人可不可以开「麻黄汤」。

(0)

相关推荐

  • 白发伤寒论|第三讲(27.28.29)

    第三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7.大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不可大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里多了一个 ...

  • 《伤寒论》太阳病上篇学习摘要

    辩太阳病脉症并治法 上篇 伤寒论的第一篇,太阳篇占整个伤寒论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五运六气,十二个时辰分六个气,病情恶化会传经,往内传,则是由太阳进入阳明或少阳:若进入阳明则不再传,停在阳明:若是进入少阳 ...

  • 经方:葛根汤(太阳温病)

    葛根汤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

  • 经方:调胃承气汤(食物堵在十二指肠)

    调胃承气汤 [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清酒洗)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柔痉栝蒌桂枝汤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篓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281-397)

    二八一:若已吐.下.发汗.温针,「柴胡汤证」罢者,此为观其坏脉病证: ,以法救之. 本来是柴胡汤证,结果被吐.下.发汗.温针,就没有柴胡汤证了此为坏病: , 此为庸医误诊,造成病情传变,看他到什么阶段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261-280)

    二六一: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阴则绝. 芤脉代表脉是中空的.中空的脉又代表失血,所以病人开完刀或大量失血的时候,摸他的 脉,脉会变的很大,然后按下去中间是空的就是芤脉.脉浮为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241-260)

    二四一:「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这人本来津液就不够了,渴就代表津液不够了,猪苓汤是利水的,水再利掉会燥热.发烧, 因为汗多胃中燥,所以汗的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201-220)

    二〇一:「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就是太阳证,呕不能食,是少阳证,如果只有这样子就是「太阳」「少阳」 兼证,现在反而流汗出来很多,病人又感觉发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181-200)

    一八一: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随证气治上之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寸关尺所代表的脏腑(四圣:原文无,为了索引方便增加的.)寸上寸--喉咙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161-180)

    一六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感冒六七曰以后,病人发热微恶寒,代表还有表证,支节烦疼,关节疼痛,心下支结,胃里面 梗到的感觉,吃不下东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151-160)

    一五一:「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重发汗.而复下之,就是用很强烈的发表药,津就伤到了,然后又攻下,好狠: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141-150)

    一四一:「太阳病」,以饮水多,小便利者,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太阳病本来表热很盛,病人会想喝水,但是太阳病是表热不是胃热,喝水太多没办法消化 掉,一部份小便排掉了,一部份水会停在胃上面,所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131-140)

    一三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对皮肤表面上的脓头,可以用火罐拔掉,有的脓头在肌肉很深的地方,在过去的脓疡科, 把针烧红了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121-130)

    一二一:「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只有阳明证才会有发谵语的,谵语代表阳明证,阳明就是胃,太阴篇   一个主证就是腹满, 所以腹满代表太阴证,太阴就是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