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足阳明胃经重点腧穴
- 内庭
【类属】荥穴,五行属水。
【位置】在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间的凹陷处,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从第二跖趾关节的远端往近端循摸,在跖趾关节的近端附近可以触及一个凹陷,即是内庭穴。
【功效】理气止痛,清热和胃,清暑泄热
【主治】恶闻人声。腹胀、腹痛,口臭,大便黏,赤白痢。四肢厥逆。胃痛,急性或是慢性胃炎、肠炎。足阳明胃经循行的经筋病,如腹股沟肌腱、韧带疾病,腹股沟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或是发发炎)
妇科腹股沟疼痛、盆腔脏器韧带松弛,既有松弛下坠,又有肌腱、韧带痉挛抽搐,依据阳明经和带脉的关系,可以考虑取内庭治疗。
- 解溪
【类属】输穴,五行属木。
【位置】在足背和小腿交界处,趾长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先定内庭。从内庭往上沿着足阳明经的缝隙(趾长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缝隙)循摸至踝关节处,活动踝关节指下的凹陷即是解溪穴。
【功效】温经通络,疏导风寒。
【主治】阳明经头痛。面浮肿,目眩,目赤,眉间痛。下肢肿痛,踝关节炎。
【考证】《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解溪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解溪、阳跷主癫疾。”
《百症赋》:“惊悸怔仲,取阳交、解溪勿误。”
- 足三里
【类属】合穴,五行属土。下合穴之一,属胃的下合穴,回阳九针之一。
【位置】胫骨粗隆下端,在胫骨前肌的外侧缘,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缝隙中。
【取穴方法】传统的足三里坐位时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下肢伸直时在外膝眼下两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这样的取穴固然方便,但是不够精确。我们准确的取法是沿着胫骨脊从下往上推,到胫骨粗隆下端挡手的地方,从此处滑过胫骨前肌至其外侧缘的第一个凹陷处,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的缝隙中,即是足三里穴。
【主治】腹泻,便秘,胃胀,胃中寒,食欲差,心腹胀满,心痛,腰痛不得俯仰,目不明。妇科疾病,如乳腺胀痛。口僻,喉痹不能言,身烦狂言,狂歌狂笑。急、慢性胃炎,溃疡病,急、慢性肠炎,急性胰腺炎,小儿消化不良,虚弱,贫血,或过敏性疾病等。
【考证】《外台秘要》曰: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睛,所以三里下气也。
- 丰隆
【类属】足阳明胃经络穴
【位置】犊鼻和外踝尖连线中点,条口后方,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的缝隙中。
【取穴方法】首先在犊鼻和外踝尖连线中点的胫骨前肌外侧缘,循摸条口的缝隙。从条口往外循摸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缝隙。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利湿化燥
【主治】腹泻,便秘。身肿,四肢肿胀,下肢麻痹,胫枯,足不收,身重,面浮肿。眩晕,头晕,失眠,头痛。痰邪阻络出现的精神症状,如狂躁、见鬼,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善笑等。烦心。中风。癃闭。
【考证】《百症赋》曰: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甲乙经》曰: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
《针灸资生经》曰:丰隆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主四肢肿身重。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狂见鬼,好笑,面四肢卒肿。
- 条口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8寸,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穴方法】外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一横指,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缝隙。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理气和中。
【主治】除主本经之脘腹疼痛等疾病外,主要用于调理和缓解下肢痛、麻木、挛急等局部疾病,对下肢麻痹、腿部肿痛、肩膀酸痛等症效果甚佳。
【考证】《针灸甲乙经》:“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天星秘诀歌》:“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 梁丘
【类属】足阳明胃经郄穴
【位置】髌骨外上缘2寸,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的缝隙中。
【取穴方法】首先让患者绷紧大腿的肌肉,循摸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缝隙间,让患者放松。从髌骨外侧缘往上循摸第二个凹陷处。
【功效】止痛消肿
【主治】胃痛,包括急性胃痉挛。乳房肿痛,包括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腺炎。膝痛,膝肿,下肢不遂,腰膝脚痛,冷痹不仁,难跪,不可屈伸。
【考证】《甲乙经》曰:大惊,乳痛,梁丘主之。
- 下关
【类属】足阳明、少阳之会。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颧弓和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穴方法】先确定下关穴,下关穴在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处,就是在耳屏前可以摸到一个横骨,这个横骨就是颧弓,其下方有一凹陷,张口时凸起,就是下关穴。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止痛,通关利窍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面痛口噤,牙关开合不利,耳鸣耳聋,聤耳。
【考证】《甲乙经》:失欠,下齿龋,下牙痛,䪼肿,下关主之。
《铜人》:偏风,口目㖞,牙车脱臼。
《图翼》:耳鸣耳聋,痛痒出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