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田村宅到大厦楼宇,一起来看“张庙一条街”的时代变迁→
张庙一条街,这条上世纪60年代蜚声国内的工人新村,如今似乎已销声匿迹在蓬勃发展中的大上海了。但是,历史可以淡忘,却不会消失,拂去尘埃,历史还在那里。
张庙一条街,相较于1951年开始建设的全国最早的工人新村,它是2.0升级版,开创了“一条街”的建设模式,对全国的工人新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1960年5月中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中国建设》杂志社一行人驱车来到张庙,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街区。整洁、宁静的街道映衬在新建的绿化带中。宽阔的街道两旁是新建的淡奶油色、浅粉红色、浅绿色墙面的四、五层高的建筑。各类管线均埋设在地下,道路两旁只有路灯和绿化。新村公用配套设施齐全,如大小商店、饭店、茶园、书店、银行、邮局、医院、招待所、幼儿园……,飞马画廊、喷水池、花墙等小品点缀其间,一派新颖的带有都市风味的田园风光。
现在,走在张庙一条街上,一甲子前的场景依稀可辩,但有些熟悉的场景自然而然改变了,如胳膊粗的小树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其中最粗的香樟树胸径已约达1米,要两个大人才能环抱。有些以往引人注目的场景消失了,如带有那个时代特征的飞马画廊,被更加时尚的飞马景观浮雕墙所取代,虽然老的飞马已不见踪迹,但新的飞马依然昂扬;中老年人听书品茗的异香茶园已更建为张庙养老院;春光饭店前孩子们游玩的喷水池已改造成景观广场;接待中外来宾的招待所所在地已矗立起泗塘大厦。
过
新
年
张庙一条街初建时,走不多远就是农田、村宅,远处是广阔的地平线。今天,站在张庙环看四周,看到的已不是地平线,而是栉次鳞比的天际线了,农田和村宅早已被成片的楼宇所替代。虽然这条街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有了延展,但精华部分还是原来只有700米的张庙一条街,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通讯员:张立文
编辑:余婧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