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当然不一样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最终赐死了弘时,其实这段事迹是取自于民间传说,当然正史中的弘时死的很突然很莫名其妙,下面就来细说一下正史上的弘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上的弘时因为性格与父亲雍正不和,所以作为长子错失了皇位继承权
弘时按照排序是雍正第三子,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但其中六个儿子都幼年夭折了,所以雍正实际上只有四个儿子活到长大成人,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五子弘昼和六子弘曕。
因此来说弘时名义上是雍正第三子,实际是雍正的长子,且弘时的年纪比乾隆和弘昼都大了很多,雍正诸子中,乾隆和弘昼兄弟二人是同年所生同岁,乾隆仅仅是生日比弘昼大了几个月所以成为哥哥,老六弘曕年纪最小是雍正的老来子,抛开弘曕,弘时的年纪要比乾隆和弘昼大了7岁,因此在雍正登基时,弘时已经年满18岁了。
按道理弘时年纪比乾隆大,为什么雍正继位之后却舍弃长子弘时,立刻秘密册立了乾隆为继承人呢?
先看一看弘时在雍正继位前与父亲雍正的关系如何。其实翻看史书关于弘时的记载非常少,《清史稿》中只记录了弘时“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的短短一句话。
但是再想一想,在康熙时期,康熙诸子之中只有三个儿子被封为了亲王爵位,这就分别是康熙第三子胤祉被封诚亲王;康熙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被封为雍亲王;康熙第五子胤祺被封为恒亲王。
清朝规矩,皇室子孙年满15岁即可获封,而亲王爵位之内可以有一子获封为亲王世子享受比郡王还高级别的待遇,而胤祉和胤祺在史书上都有儿子被册封为亲王世子的记录,胤祉的亲王世子是嫡子弘晟,胤祺的亲王世子是长子弘昇,可在史书记载中唯独没有记载雍正的雍亲王世子是谁。
要知道亲王世子未来是要继承亲王爵位的,通常都会是嫡子,但是没有嫡子的话就会立长子,胤祺就是因为没有嫡子,所以册立了长子为世子。同样雍正也是如此,他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也没有嫡子,按照规矩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理应向宗人府奏请册立自己的长子弘时为亲王世子,但是历史上根本找不到这些记载,也都没有记载雍正还是雍亲王时期亲王世子是谁。
因此可以作为假设猜测,一,弘时有可能当时被册立为亲王世子,但由于后来他获罪于父亲雍正,被雍正命令史官删除了关于弘时的册封记录。
二,就是弘时自幼就不被雍正所喜爱,而当时雍正喜爱的儿子乾隆还年幼,所以在康熙时代雍正迟迟没有向宗人府奏请册立亲王世子。
这两种假设之中,其实第二种假设更可能,因为《清史稿》中曾明确记载弘时无封,如果是删除了册封记录,不会刻意加上这么一句无封,所以弘时很可能是自幼就不被雍正所喜爱,尤其是和乾隆相对比之后,因此在康熙时期雍正迟迟没有奏请册立亲王世子就是为了等乾隆成年。
那么为什么雍正会不喜欢弘时这个长子呢?
其实看历史上零星的关于弘时记载,可以推测出弘时的大致性格,历史上的弘时很可能是一个性格非常直率,没有城府的人,从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来。
接下来就说一个历史上能看出弘时为人性格直率的事情,雍正继位之后每到年底都会亲自给中央的王公大臣写“福”字,并赏赐给王公大臣以示寓意新年好彩头。
雍正元年(1723年)年底,雍正给王公大臣赐“福”字,正好这时候弘时奉雍正的命令在外办差,而他的老师王懋竑当时也恰好有事不在上书房,所以弘时与老师王懋竑都没有得到雍正赐予的“福”字。
弘时回来后就问王懋竑:为什么偏偏咱们师生二人没有福字?弘时就想亲自去向雍正说明这个事,为师生二人讨回福字,而王懋竑这个人谨小慎微,他建议弘时不要直接去找雍正问这个事,先去找雍正的心腹大臣当时的户部尚书张廷玉说明此事,但是弘时却并没有听从王懋竑的建议,而是他直接当面去找了父亲雍正,质问雍正为何唯独不赐给自己和老师王懋竑福字。
后来雍正当然是把福字赐给了弘时和王懋竑,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弘时为人性格比较率直,是一个喜好单刀直入的人,而历史上的雍正为人恰恰是城府极深,善于隐藏自身内心的人,所以弘时和雍正父子俩注定性格就不合。
雍正继位时就立刻秘密册立了乾隆为继承人,其实按照道理来说雍正继位时弘时年纪最大,且已成年生育有一子永珅,理应被作为继承人选,但雍正却直接跳过了弘时把他排除在继承人之外了,这就说明了弘时在雍正继位前就已经不被父亲雍正所喜爱。
弘时为人性格直率,而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历史上为人斯文儒雅,心思细腻,人缘非常好,尤其能吸引像弘时这样性格直率的人,因此也不排除在雍正继位前弘时就已经被其八叔胤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引起父亲雍正的反感,所以在选择继承人时雍正毫不犹豫的直接跳过了既不适合做皇帝还胳膊肘外拐的弘时选择了乾隆。
但雍正对弘时并没有放弃,雍正继位时,弘时已经成年且已经娶妻生子,按照道理弘时应该与父亲分府而居,可是雍正继位后他还是将全家都搬进了紫禁城,连弘时和他的妻妾以及儿子永珅也都跟着搬进了紫禁城,说明雍正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儿子,他还聘请谨小慎微的名儒王懋竑教导弘时,这都说明最初雍正对弘时还是很不错,只是认为他不适合当皇帝而在继承人选上放弃了他。
雍正其实也很有意思,秘密立储是他所建,但也是他在继位之初多次派遣年幼的乾隆代替自己去祭奠康熙,让大家都明白了雍正内心属意的继承人是乾隆,这也让弘时明白了父亲雍正在选择继承人上面放弃了自己,所以可以想象弘时的心里得有多么苦闷,也因此弘时因为性格还因为继承人的问题,与父亲雍正渐行渐远。
弘时最终因为胤禩与雍正闹翻,但雍正不可能杀子
历史上的弘时最后与父亲雍正彻底闹掰也是因为胤禩,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开始了对政敌弟弟胤禩一党的政治清算,胤禩一党受到雍正残酷迫害,胤禩和老九胤禟都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并将二人囚禁起来。
也是在这时弘时替胤禩和胤禟求情触怒了雍正,盛怒之下的雍正在处理完胤禩和胤禟之后又下了另外一道圣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这道圣旨直接将弘时赐给了胤禩为子,胤禩被囚禁,弘时则被雍正交与十二弟胤祹负责看管约束。这也是弘时彻底与父亲雍正闹翻,触怒了雍正,最终惹得雍正不想再认他这个儿子了。
弘时与父亲雍正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他替胤禩和胤禟求情,但根源还在于父子二人性格不合,弘时性格直率,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而雍正城府极深且多疑猜忌,所以父子二人因为性格原因越来越不和,最终在处理胤禩时爆发了。
其实关于雍正迫害弟弟胤禩和胤禟以及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夺皇位的事情,雍正的儿子弘时和乾隆都对雍正的做法不以为然。
只不过弘时为人率直,不善隐藏自身想法,流露出了对父亲雍正迫害兄弟的不满,最终触怒了雍正。
而乾隆则同雍正性格一般,城府极深,他与哥哥弘时不同,他善于隐藏自身的想法,所以即便乾隆当时也对父亲雍正迫害胤禩和胤禟不满,但乾隆隐忍不发,直到继位之后还是多年以后才替胤禩和胤禟翻了案,最后以雍正的名义承认当初打击迫害胤禩和胤禟过分了。
弘时在被雍正削除宗籍圈禁之后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八月(1727年)去世,关于弘时的死因后世民间多为流传雍正是为了替乾隆扫清障碍处死了胳膊肘向外拐的儿子弘时。
而且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是采用了这个传说,实际上雍正绝不可能杀子,弘时对乾隆的继承人位置并没有威胁,而且历史上弘时与乾隆之间的兄弟关系还非常亲密。
当时弘时已经被雍正削除宗籍,这样的人对乾隆皇位根本构不成威胁,在雍正驾崩的第二天乾隆新君继位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宣布赦免弘时身上一切罪名,并且恢复了弘时的宗籍身份,这都说明了乾隆曾经与弘时之间的兄弟感情还算不错。
这也说明了乾隆对于雍正处理弘时的这件事上也是不满,只是乾隆善于隐藏自身想法,没有向父亲雍正表达过而已。
再有就是雍正最反感的政敌胤禩和胤禟二人在雍正四年八月和九月时就已经先后被雍正折磨致死,而历史上弘时死于雍正五年八月份,距离胤禩和胤禟被折磨死已经过去快一年多了。
雍正最反感的两个兄弟都已经死了,雍正没有理由再在此时杀子了,如果雍正真想杀子的话早在一年前就可以赐死弘时了,何至于再等一年。
所以说民间传说雍正杀子是基本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至于历史上弘时真正的死因其实他很可能是因为遭到了父亲雍正如此严厉的惩罚抑郁而亡。
写在最后
其实历史上的弘时挺悲催的,性格上与父亲不和,导致作为长子却不能成为父亲的继承人,后来更是因为性格直率直接触怒了父亲雍正,连皇子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最终导致抑郁而亡,父亲雍正还在后世背了杀子的恶名,真可以说这是一出清朝历史上的父子悲剧。
但如果弘时与雍正的事情放在普通人家上算不上什么大事,老子和儿子偶尔吵嘴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过偏偏他们父子二人是皇家,是皇帝父子,所以注定了他们父子二人的悲剧,这正好应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的话。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