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51 | 穷养还是富养
穷养还是富养
有段时间,社会流行“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说法,今天上午因为一个教师朋友也和我谈论这个问题,所以想借这个机会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家里是怎么情况就怎么养,当然也有一些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女生活过得好一些的父母。假如一个家庭能够随意地选择穷养或富养,应该其家庭日子过得不会差。但对于大部分打工一族或者是农民家庭来说,对于子女,能够吃饱、有机会完成义务教育就很不错了,如果子女自己懂事,努力争气,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这一定不是“穷养”或“富养”的结果。还有不少地方的家庭依然保持重男轻女的观念,要让他们按照“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来做,那几乎是不可能了。当然也有一些地方似乎是按照这个说法来做的:生了女儿就高兴,因为女儿的背后是丰厚的彩礼;生了儿子就发愁,因为儿子的背后是大笔大笔的开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这种陋习。也有人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是保证男女平等的一种做法。因为千百年来,中国历来是重男轻女,现在大家在男女的天平秤上向女方倾斜,才能够保证男女平等的。其实重男轻女和重女轻男都不对,只不过在某些情况、某个阶段或者某些行业应该提倡女性优先。
我很想知道,提倡“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具体做法是如何?何为穷养,何为富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穷”与“富”主要是体现在物质上。按照这个观念,对儿子穷养的做法难道是在物质上让他没有那么充足?比如让他吃差穿差一些,让他多做一些苦力;而对女儿富养的做法难道就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而且都是用好的,比如让她吃好穿好,用高级的消费品,出入高消费的场所,参加高级的培训班。我从小到大,还没有富裕过,贫穷限制了我的脑袋,我对社会流行的“穷养”和“富养”,真不知道如何“操作”。但我是不会按照这种办法养子女,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要养,养子女不能单纯体现在物质,只有物质生活而缺乏精神生活的家庭,不知道能够养成怎么样的子女。尽管子女能否成才不完全取决家庭,但家庭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学校。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假如没有“教养”,我担心结果会不会是“白养”。
家家有养子女、教育子女的做法,家家的经家家念,我没有资格对别人家庭指手画脚,但对于养子女的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不可能是简单的物质满足,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决定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何为教养?书本上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上,说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这个定义显然不全面,真正的教养应该体现在生命的觉醒,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养能够贯穿在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已经足够了。例如了凡先生告诫他的儿子:“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这里说的教养要更胜一筹,教养已经不单纯是日常行为,还有精神世界以及形成的家庭风气,乃至他对社会的贡献。
“穷养”或者“富养”,以及所谓的“教养”,其实都是表面的,一个家庭能够兴旺,根本原因在于积德。如同云谷禅师讲的:“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祝诸君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