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闪卡提升智力的雷区,我们一起来避一避!

昨天我整理了一堆家里的卡片,从果果几个月大时用的黑白卡到英语启蒙的各类卡片,

然后将这些卡片寄给家里的一个亲戚,她家娃不到一岁,正在找各类卡片产品。

电话里,亲戚滔滔不绝,

她说,我给你讲奥,我准备去给毛豆报个开发大脑的班,他们也是用的闪卡,说是早教利器,能开发大脑,培养天才宝宝。。。。

果然,少有妈妈在娃一岁之前能逃得过闪卡的诱惑,今天这一篇,我们就来聊一聊【闪卡】,究竟是真的有神奇作用还是智商税呢

闪卡(Flash Cards),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格连·杜曼(GLENN DOMAN)发明的一种视觉刺激卡片,最初的临床是用来改善和加速大脑受损儿童的身心发展

我研究了杜曼的官网以及他的几本著作,关于闪卡的基本信息如下:

闪卡最初是从数字点数开始的

在杜曼的研究中,他觉得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有极大的天赋,都应该从出生就开始学习,

他的闪卡教学年龄也是基于此:越早越好,从3个月就可以开始,

杜曼的文中写到数字闪卡的应用时这样讲,

当孩子看下方点数的时候,

他们是可以直接看到数字的,而不是像我们成年人一样,最先看到并且非常依赖数字符号,

于是他建议父母使用带有红点,图片和文字的认知卡,

用这些卡片在孩子眼前迅速闪过,一天进行多次,并且数量的卡片逐渐增加。

这样长久坚持,对孩子的智力和大脑开发,有很大的益处。

在他的书中,他对闪卡的闪过速度是这样解释的,

婴儿学习内容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闪卡刷的太慢,婴儿会表现出不耐烦,进而失去兴趣,所以闪卡的闪过速度很重要。

同时他提出了应用闪卡时的几个附加条件:

杜曼提出这套理论之后,引起了不同观点的讨论,

支持者自然不必说,他们以左右脑思维训练为出发点,认为大脑有90%待开发,而六岁前是右脑最活跃的阶段,所以要尽早对孩子进行感官训练,促进右脑开发。

不过,关于全脑开发的理论,质疑也是非常多的

而反对者的理由也极其充分, 因为闪卡最开始就是针对大脑受损的智障儿童设计的,用这种方法放在正常儿童身上进行“训练”可能得不偿失

而且闪卡一张不到一秒的快速闪动时,对孩子的视觉是否造成损伤,也未可知。

曾任马塞诸萨大学和莱斯利大学教授、美国孤独症研究所创办人Kathleen Ann Quill在她的书中则写到:

“数以千计的家庭在跟随杜曼方法的过程中浪费着时间和精力”

“从业者从杜曼的伪科学的方法中学不到什么,但是从他的市场影响策略中可以学到很多”,这个策略“瞄准了父母们的希望和幻想”

如果说杜曼学习法只是小范围内的推广,右脑开发和闪卡的广泛流传,源自一位叫七*真的日本人, 他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右脑开发的书籍, 并且把他的理论和闪卡的作用推广到亚洲的角角落落(但其学历和资质,也饱受质疑

他的书和理论中,都是提倡和推崇右脑开发。 

但是这么多年,右脑开发的理论也一直饱受批判, 多个学者在反复的实验中统一认可并且论证的是:

人的大脑有两个脑半球,虽然各有所司,却是相辅相成,正常人左右脑半球是联结在一起,无论我们在做什么,左右脑都会被用到,只有极少数的病患左右脑中间的联结被剪开,

不可否认的是,左脑对数字文字的识别、认知、记忆要比右脑好一些,而右脑在图像图形处理上,则要优于左脑一些

但是并不存在,只用半边脑的理论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右脑开发的火热以及闪卡的全方位应用,闪卡也从初级的点数,逐渐发展为了量子波动速读、蒙眼识字、照相记忆、第六感、超强计算能力。。。

量子波动速读在搜狗百科中,也被定性为骗人的把戏和闹剧

我们接下来聊聊闪卡本身,

闪卡作为一种卡片,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值得我们存疑和思考的是:

速闪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我把文中知识点从正反面来总结,给大家思考和参考:

一: 速闪确实能够让孩子短期内达到记忆的目的

但是速闪知识量之大,复习有难度,但是知识长时间不复习会不会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二:速闪记住的大量的字和字形,

但是阅读的基石是理解,想象和兴趣,不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速闪的意义又到底有多大?

三: 在家/机构运用闪卡教学,是父母乐在其中,还是孩子乐在其中?

速闪是由成人操控在闪,掌控权不在孩子,孩子如果不能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只是被动接受,这对学龄前的娃来说,算不算掉进了焦虑的陷阱?

四: 假设闪卡和右脑开发的益处是有的,比如杜曼一开始提倡的圆点卡和使用方法,并非全无道理, 一无是处,

但是在焦虑的大背景下,我们父母,亦或是机构,有几个能完全正确使用它? 

我在查找杜曼的闪卡资料时,发现杜曼学习法使用手册中附加条件特别多,如果使用不当,如果它变成了急功近利的表演,或者拔苗助长的手段,

咱们当初的初衷,就完全变味了。

写到最后,竟然不知道如何下笔结尾了,

一个事物的蓬勃发展,除了他们极其厉害的营销手段社会的焦虑,是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孩子的养育,是顺应自然的生长,在自然的生长中,我们是施肥者,不是拔苗助长者。 

而施什么肥,在什么时候施肥,量的把控,则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那么不妨,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参考文献:

rightbraineducationlibrary

百度百科,搜狗百科

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维基百科词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