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高敏者》:以内向的方式追求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1-01-21 

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刻:你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不喜欢出门,不喜欢走亲访友。

但爸妈看到你的同学或者好友经常和朋友聚会联系感情时,就会在你耳边鞭策你多出去,认为你这么喜欢窝在家里的个性在社会是没有前途的。

在这个外向的世界里,似乎外向开朗的个性是唯一可以被容许的选项;而与之相反的内向者,总被认为不会来事、没有存在感、冷漠疏离,甚至是无法在社会中生活得很好、很幸福。

《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一书中提到幸福的两种分类:由喜悦而生的幸福和由合适的方式带来的幸福。

前者与美好的事件相关联,比如加薪、中彩票等等。但这种幸福感并不能持续,尤其是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是无法让人一辈子幸福下去的,就好比你知道你的邻居比你更有钱的时候;

后者则是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给你带来深刻的满足、愉悦以及享受,很多数据表明,感情上的经历比物质上的拥有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

因此内在性格的所谓“封闭”,未必就不是一种让人愉悦的生活理念。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容易用世俗的标准想当然。

01

何为幸福的要素

书中提到两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特尔曼研究与格兰特研究。特尔曼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长久幸福的人生和个性有关系吗?

在我们的认知中,对外向个性能够获得长久幸福几乎是一种默认状态,因为外向者更多被世界理解和认可:他们总是充满活力、喜欢探险和刺激、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认识和交到很多的朋友、能够参加很多活动、去到很多地方、应对生活的挑战总是积极主动游刃有余......

在面对繁杂的意外事件和众多矛盾与冲突时,这样的个性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资源和底气。

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着手研究了特尔曼的数据,研究结果远比一个简单的“有”要复杂。能够让一个人获得长久幸福的个性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而接下来格兰特研究中对何为幸福的人生探究中发现,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和灵魂都很健康,还对自己很满意的话,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这里既包含了个人对自己的评估,也要考量医生和心理学家的评估。

这两个研究其实都透露出一点:即对生活是否幸福的定义,未必要按照社会给出的个性模板生活,而是取决于你怎样对待你的生活,以及你是否能够对自己采取的行动感到愉悦和满足。

02

保持现状与着手改变

“我们的一生都在这两极之间反复:一边坚持初心,一边寻求改变。”——伊丽莎白·马尔多夫博士

对于看重安全感的内向者而言,保持稳定的现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工作稳定、人际关系稳固、生活简单没有太多意外和冲突等等。

但是美好经历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阶段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同,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改变实现更好阶段的满足。书中提供了改变的阶段性的思考:

1. 找到受压点。即找到对现状的某种不安、什么东西让我们不舒服或是什么让我们不满意。

期待改变能够带来生活上的改善能成为我们着手去做的勇气,因为不做会变得更糟糕。

2. 利用判断力,寻找关联。即找到事情的源头,作者建议使用这些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发生在何处?

还有哪里有问题?

这些问题是否由我的某种习惯所导致?

我在什么情况下会想起这些问题?

它们之间有何关联?

3. 跟着感觉走。朝着自己渴望的、梦想的和能带给自己快乐舒适的目标走。

光靠分析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们做过许多计划,然而总结时却发现自己总是一事无成。

作者建议我们寻找令我们快乐、渴望或梦想的、以及觉得特别舒服的目标。这样发自内心的“情感指南针”,能引导我们不偏离目标的航线。

4. 做决定。外部的改变过程正式开始。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也需要投入很多能量,因此这个时期需要遵守“坚韧不拔”和“认真负责”两个原则,才能让我们从A点走到B点。

03

自我价值感

而追求幸福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自我价值感:你是否认为你足够坚强,能够以真实的自己,与我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所有卑劣、不公及困难一同成长。

自我价值感同时收到来自内部与外部信息的影响,但生活中这两者给我们的反馈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比如你坚持认为独处可以让你放松、不受拘束、在工作忙碌后为你蓄积能量,但在别人看来你也许就是“宅”“孤僻”“无聊”等等。如果不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对于自我价值感的认同往往会产生障碍。

紧接着作者提到了自尊心的培养,她认为自尊心是一种对于自身价值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曾把自尊心比作钙质:如果没有它,我们会处处受限,生活质量堪忧。还特别把自尊心比作人的免疫系统,能防止我们生病。

但这种对自己价值的信心是无法直接养成的,而是特定态度和习惯的最终结果,书中提出六中培养自尊心的习惯:

1. 有意识地生活。

积极利用自己的智能,有目的地学习知识,独立思考,而非直接效仿或盲从他人。

2. 接纳真实的自己。

第一层:健康的利己。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完全赞同自己,珍视自己。

第二层:诚实看待镜中的自己。我们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所思考的、所追求的、所做的事,是我们自身的现实。哪怕这个现实不那么有吸引力,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甚至令人难以接受。

第三层:同情心。我们可以对一个做错事的朋友报以真诚的理解:这种情况下,错的不是人,而是他的决定。

3. 对自己负责。

我们不能控制所有事情。但可以想明白什么事情对你来说尤其重要,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事情做决定。

4. 坚持自我。

坚持自我意味着,哪怕是逆风而行,也要坚持自己的愿望、需求和价值观。

5. 设定人生目标,并全力执行。

为了实现你设定好的目标,细节计划会帮你控制整个过程。但唯有自我约束力,才能让计划变成可见的、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取得的成果。这会让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提升到新高度。

6. 锻炼知行一致。

知行一致就是说你的理想、标准和信念都要和你的实际行为保持一致。这需要建立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真正在乎和珍惜的是什么,并遵守你能够认同的原则。

04

按内向高敏者的

优缺点生活

“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而非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

很小的时候,我就明白我的个性似乎是不那么好的:我不喜欢适应新环境或者总是参加活动和聚会,这会让我感到疲惫和焦虑——就像一只总在换饲养环境的小白兔一样紧张。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强迫自己去参加活动“锻炼能力”,期待通过练习改变这些不好的特性和行为,但收效甚微。

作者希望内向者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缺点,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而不是请求变成一个对立个性特征的自己,或许会更让人充满动力。首先应当对此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当然,上述表格并不详细,如果有兴趣建议选择阅读书籍。但既然内向者有这么多能够帮助获得幸福和自在生活的优点——精神、专注、独立、持之以恒等等——那么何必抛弃这些,选择一条更加艰难和消耗能量的路程呢?

05

生活创造的快乐

在追求幸福或自在生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快乐。

正确或者舒服的做法不一定会自动带来那些常规意义上的快乐:“快乐有时只是一种表面上舒服的刺激而已,易逝且无法令人满足。昂贵的物件、可口的佳肴、美好的旅程……这些刺激带来的快乐都不长久,尤其是对于奖励中心不那么活跃的内向高敏者来说,我们很快就会觉得这些娱乐不会让我们开心。”

但不追求那些易逝的刺激带来的快乐,而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做那些让生活更好、更完美、让自己成长的,同时能够让你获得满足感和愉悦的事情,会让你获得发自内心的长足的快乐感。

所以重新找到快乐的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人、事和物,向着快乐出发吧。

文:钰姝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