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尉迟孙立和他的亲戚们

病尉迟孙立是水浒迷们经常谈论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有最具争议的排名问题。但是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结论:孙立进地煞不是因为武功而是因为人品,有着人生污点不受领导喜欢。那么孙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为梁山人数最多的亲戚户中辈分最大的。那么就从他最亲近的亲戚们入手来看看吧。

1.

曾经在网上见过一些人,评论登州派的故事,说到一个非合理性的反常事件。大概意思是说,从解珍、解宝的外号,叫做两头蛇、双尾蝎来看,说明二人绝非善辈。并且此二人,与地头蛇顾大嫂是亲戚,与军官孙立是亲戚,还有黑道的邹渊、邹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毛太公怎么胆敢去陷害,这种黑白两道都有势力的解家哥俩呢?不是自己找死吗?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合理的。

所以有位大神判断,登州事件,是完全从登州派团伙中,嘴巴里面说出来的故事。梁山任何人都不了解。所以,解家哥俩把自己打扮成无辜受害者。也就是说,这位大神认为,登州事件,是登州派团伙自己编出来的受害故事。

这位大神的怀疑无可非议。这种思维,有合理性。并且我们应该感谢他,从写小说的角度,讨论这些貌似不合理的情节。

不过,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从《水浒传》的一贯风格来看,我还是愿意在书中,寻找这个故事的基本逻辑,来说明故事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换句话说,毛太公陷害解珍、解宝,是有逻辑性的。不是解珍、解宝编造出来的受害故事。

首先我们看看双方,在杀虎事件发生时候的背景。

【两个心焦,说道:“限三日内要纳大虫,迟时须用受责。却是怎地好!”】

当地发生老虎吃人事件,官府逼迫当地猎户,三天之内杀虎上交。可是,期限已经到了。虎还没影子呢,所以解珍解宝才会“心焦”。闹心了,亚历山大啊!

那么毛太公有没有压力?

【解宝道:“有什么赖处!你家也见当里正,官府中也委了甘限文书,却没本事去捉,倒来就我见成。你倒将去请功,教我兄弟两个吃限棒。”】

从解宝这句话,我们就知道,毛太公也有压力啊。压力也很大!

毛太公是当里正的。里正是什么官?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村长。上级部门同样给村长下达了限期令!村长要是没完成任务,同样要被拉到衙门里打板子!你说毛太公压力大不大?

关键是这个限期令,非常的无厘头。从上面的文字,我们能发现,限期令的内容是这样:——老虎就一只,谁逮着,谁有功劳。逮不着的挨板子!

毛太公与解珍解宝的矛盾点就在这里!

怎么化解这个矛盾点呢?我们旁观者都能想到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合作。假如,双方上报官府,说是毛、解两家人一起协作,干掉的老虎,矛盾不就解决了吗?双方皆大欢喜,何必闹到最后出了人命呢?

问题是,毛太公为什么不采用合作的方式?而是陷害?

也就是说,在毛太公眼里,解珍解宝不可能是合作对象。反而是陷害,更省事。为什么?

我前面曾经聊过一个人,鬼脸儿杜兴。他的外号叫“鬼脸儿”。这三个字的本意是指“面具”。这个外号有很大的迷惑效果。一个戴着面具的家伙,谁能够了解他是什么人?事实上,后来跟杜兴一起合作,一起赶路的商人,被杜兴因为“一口气上”杀掉了!

如果被害者知道杜兴是如此狠毒的人,还会与他合作,一起赶路,一起经商吗?不要讲合作,甚至说,没人愿意与此种恶毒的人打交道。

而解珍解宝的外号,没有一丝一毫的迷惑效果。而是非常直白,非常恐怖的,告诉所有人,他们是“两头蛇、双尾蝎”。

这两个人比毒蛇还多一副毒牙,比蝎子还多一个毒针!请问,谁愿意跟这种狠毒的人合作?谁能猜出心狠手毒的人,有什么后招?与恶毒的人合作,说不定最后倒霉的是自己。

【包节级喝道:“你两个便是什么两头蛇、双尾蝎,是你么?”解珍道:“虽然别人叫小人们这等混名,实不曾陷害良善。”】

每个人在公开场合下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恶劣品性,更何况在低人篱下的时候。但是,从包节级的语言中,我们能知道,他们的恶毒的名声,是很响亮的。人们与这种恶毒的人打交道,一定是防范心理,强于合作心理。

而现在,人人知道解珍解宝,是歹毒的两头蛇,是毒辣的双尾蝎,谁敢与他们合作?与毒蛇合作,万一毒蛇真回头咬你一口,咋办?

有人一定会反驳我说,你凭啥认定了解珍解宝,是恶毒的人?那么,我就会反问:若不是恶毒的人,怎么会有恶毒的外号广泛流传?

退一步来说,假如外号不能反映人的真实本质。假如解珍解宝不是恶毒的人。但是,即便凭这两个恶毒的外号,也同样会让人敬而远之。也同样会让人产生防范心理。因为,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试试水中的鳄鱼,是真家伙,还是玩具。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写出解珍解宝的任何恶毒行为。但是,人人都知道的恶毒外号,不会是凭空掉下来的。它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

毛太公与解家兄弟是同乡,他们彼此之间更加了解。解珍解宝是不是毒蛇,毛太公一定比我们读者更清楚。这大概就是毛太公不愿意与他们合作的主要原因。他宁可选择复杂而又危险的陷害方式,也不会选择简单,又轻松的合作方式。这种违背常理的选择,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随意做出的决定。

既然根本没打算合作,那么,在毛太公的眼中,陷害这两个恶毒的人,是否可行?

——貌似可行。貌似很容易。所以,毛太公现在变成了毒蛇!

2.

首先,毛太公知道了,解家兄弟来拜访的目的之后。酒肉招待解家兄弟,然后,到了后院,【毛太公引了二人,人到庄后,叫庄客把钥匙来开门。百般开不开。】。

显然又是在拖延时间。最后,耍赖。说是后院根本没有老虎。

这种赖法当然赖不过去。然后,毛太公直接耍横。说:

【毛太公道:“你吃限棒,干我什事!”】

这就是明摆着欺负人了。赖了别人的东西,不管别人的死活。

【解宝抢近厅前寻不见,心中火起,便在厅前打将起来。解珍也就厅前搬折栏干,打将入去。毛太公叫道:“解珍、解宝,白昼抢劫!”那两个打碎了厅前椅桌,见庄上都有准备。两个便拔步出门,】

两头蛇、双尾蝎岂能随便被人欺负?俩人立刻动手,砸了前厅的家具。可是,发现对方有动武的准备,知道打不过,要吃亏,只好暂时离开。

这就是毛太公欺负人的第一招——想动武吗?大棒子我准备好了。你们解家哥俩不是对手!

再看欺负人的第二招:

【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

毛太公请解珍解宝吃饭,拖延时间。然后让儿子到州里面送虎请功,再带公差下来抓人。请问,假如,解珍解宝现在没有动手砸家具,他们何罪之有?就算是没抓到老虎,也不用你毛仲义带官府来抓人吧?

这就是欺负人最有用的一招——买通官府。官府一旦买通,罪名随便安一个就是了。

想打架?你打不过。想讲道理?官府我买通了,去哪讲道理?

【毛太公、毛仲义自回庄上商议道:“这两个男女,却放他不得。不若一发结果了他,免致后患。”】

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毛家父子太歹毒了!谋了人家的老虎,到官府请了功,也就罢了。何必非得要把人陷害至死呢?有这必要吗?

这一点恰恰说明,解真解宝兄弟不是善茬儿!老实人受了欺负,往往就忍了。可是两头蛇、双尾蝎这种狠毒的家伙,受了欺负,岂能善罢甘休?

【“你家庄上庄客,捉过了我大虫。你爹不讨还我,颠倒要打我弟兄两个。”】

解家兄弟没讨到老虎,离开毛家庄,正在大骂。碰上回家的毛太公的儿子毛仲义,哥俩脑袋抽筋了,试图与毛仲义讲道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对毛家有意拖延时间的过程,根本没有察觉。甚至,还在认为是庄客贪了他们的老虎。他们哥俩明明知道,【你家也见当里正,官府中也委了甘限文书,】。贪他们老虎的怎么会是庄客呢?

毛太公如此明显的意图,他们哥俩都没搞明白,这哥俩的脑袋,就是属于不会拐弯的脑袋。

换成武松或者石秀,马上就会察觉对方有阴谋,还会对毛仲义讲道理吗?还会被毛仲义骗到家中,轻易的抓起来吗?

他们与毛仲义讲道理,就是说明,他们看不懂别人的阴谋。也能从侧面证明,这哥俩的脑袋很直!所以,他们的做事风格也会很直,不会搞阴谋。从解家兄弟歹毒的外号,广泛流传这一点来看。他们就属于做了坏事,也不懂得耍手段去遮掩。必然人人都能发现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自然,会有一个明明白白的恶毒外号。

耍点手段欺负这种有勇无谋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的。蝎子与毒蛇的共同点就是手段虽毒,招数却有限。都属于脑袋不太灵光的东西。

3.

别看解珍解宝的歹毒名声很响亮。从实力对比来说,毛太公欺负解家兄弟很容易。但是,解家兄弟有背景!欺负有背景的人,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毛太公不懂吗?

咱们再来看看解家兄弟的社会关系背景吧。

【母大虫顾大嫂,开张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

解家兄弟的主要靠山就是顾大嫂。开酒店的。虽说会杀牛,开赌场,做一些违法生意。但是,这种小打小闹的社会底层人,能斗得过官府吗?

所以,顾大嫂听说解家兄弟的事之后,【顾大嫂听罢,一片声叫起苦来。】只能叫苦,没啥好办法。

这样的社会背景,当然不会放在毛太公眼里!

除了顾大嫂以外,解家兄弟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背景,也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背景。就是咱们今天说的主角——登州提辖孙立。

孙立与解家兄弟是什么关系?顾大嫂与解家兄弟又是什么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的亲戚关系。所以,许许多多评论水浒的人,都忽视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的意义。否则,我也不会写现在这篇文字。他们的亲戚关系,作为孙立的为人处事风格的背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铺垫。

先说孙立与解家兄弟的关系。

【解珍道:“孙提辖是我姑舅哥哥。......孙新、孙立的姑娘,却是我母亲。以此他两个又是我姑舅哥哥。】

姑舅哥哥是什么关系?是表兄弟。孙立的姑妈,是解珍解宝的母亲。也就是说,孙立是解珍解宝的,有血缘关系的亲表哥!

顾大嫂呢?

【解珍道:“......原来是我姑娘的女儿,叫做母大虫顾大嫂,】

这里面的“姑娘”二字,不是我们今天经常讲的女儿,而是指姑妈。所以,解珍喊顾大嫂为姐姐。

这就奇怪了吧?好像也是姑舅亲!顾大嫂是表姐!

那么,顾大嫂与孙立是啥关系?顾大嫂是孙立的弟媳妇。这不就很奇怪了吗?他们二人,都是解珍解宝的姑舅亲戚,应该有血缘关系啊?怎么会成亲呢?乱伦吗?其实还真不是乱伦。虽然他们都是解家兄弟的姑舅亲戚,但是,顾与孙之间的血缘关系,纯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书中有一段重要的文字交代——【解珍道:“我有个房分姐姐,是我爷面上的,却与孙提辖兄弟为妻。】

这段文字是讲顾大嫂的身份。她的“表姐”的身份是怎么来的呢?是解珍解宝的爷爷那一辈,开始的分支。若是兄弟分支,则称为堂兄弟。远了讲,则是“同族,或者同宗”。

但是,顾大嫂的身份是“房分”!

啥意思呢?是说,解珍解宝的奶奶,与顾大嫂的奶奶,不是一个人!他们是共同的爷爷,不同的奶奶!也就是说,他们是爷爷的前妻,和后妻,或者说,妻与妾,分别留下的后代。解珍解宝的父亲,与顾大嫂的母亲,虽然是子妹。但是,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子妹。而是同父不同母的子妹关系!

所以,到了解珍解宝这一代人,仍然喊顾大嫂的母亲为姑妈。但是,不是我们寻常说的亲姑妈。

说到这儿,朋友们该明白了吧?是顾大嫂与解家兄弟,血缘关系近一些呢?还是,孙立与解家兄弟的血缘关系近一些?

很显然,解珍解宝的母亲,是孙立的姑妈!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更近!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孙立与解珍解宝,就是这样的姑舅亲!

那么,重要的问题产生了:

——当解珍解宝遭逢大难的时候,为何向血缘关系远一些的顾大嫂求救?而不向血缘关系更近的,在官府当官的,更有本事的孙立求救?

这一行为,显然不符合一般的,人际关系行为常理。

4.

作者用了许多文字,讲诉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有什么意义?

其实,就是在给孙立的性格,和人际交往的态度,做铺垫。咱们再看看后面怎么写的。解珍说:

【我却不曾与你相会。足下莫非是乐和舅?”那小节级道:“正是。我姓乐名和,】

解珍居然没见过,自己表哥的小舅子!说明什么?说明解珍解宝兄弟,与孙立,这对儿表兄弟之间,从来没有来往!甚至说,当自己的表哥孙立结婚的时候,作为表弟的解珍解宝,恐怕都没有参加孙立的婚礼。否则,怎么会不认识自己表嫂的弟弟呢?

我们现代人结婚,娘家人送亲,举行婚礼。古代也一样啊,娘家人也会送亲的!而解珍解宝,居然没见过乐和!在这种重大场合,亲戚之间居然没见过面。那么,解珍解宝与孙立,在平时会有什么来往?

他们居住的距离远吗?都在登州居住。

通过解珍与乐和的对话,咱们应该明白了一现象。也就是说,解珍解宝与自己的亲表哥孙立之间,在平时根本不来往。所以,他们在遭逢大难的时候,才会向顾大嫂求救。而不是向有血缘关系更亲密的孙立求救!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自然懂得毛太公敢于陷害解家兄弟的胆量,出自何处。

因为,解珍解宝,虽然有一个当提辖的表哥。但是,就好像没有这个亲戚一样!亲戚,居然就如陌生人一样,从不来往。这样的亲戚,怎么会替你解家兄弟出头呢?毛太公是本地人,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冷漠关系,自然就敢陷害解珍解宝。

甚至说,毛太公很有可能,压根就不知道他们之间是亲戚!

另外,从一件事,我们仍然能看得出,不管毛太公知不知道他们是亲戚。孙立百分一百的,不会解救解珍解宝!哪件事呢?

【乐和入进店内,看着顾大嫂,唱个喏道:“此间姓孙么?”顾大嫂慌忙答道:“便是。......顾大嫂笑道:“原来却是乐和舅。......不曾相会。今日甚风吹得到此?”......乐和道:“他两个因射得一个大虫,被本乡一个财主毛太公赖了,......小人路见不平,独力难救。只想一者占亲,二乃义气为重,特地与他通个消息。他说道,只除是姐姐便救得他。】

以上文字有点多。大概讲的是乐和替解珍解宝兄弟报信。赶到顾大嫂处,报告情况。

又一个问题产生了。乐和已经知道,解家兄弟是孙立的表弟。为何不向自己的姐夫孙立,报告情况?为何去找自己根本就不认识的顾大嫂?

有朋友可能说,乐和是听从了解珍的嘱咐,当然去找顾大嫂!

对了!事情的经过,貌似合理,恰恰最不合理!

乐和为啥要救解珍解宝?【只想一者占亲,二乃义气为重】,书中把原因说的很清楚,就是因为解家兄弟是自己姐夫的表弟!正是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乐和才会主动救他们哥俩。没有这个姐夫的面子,乐和凭啥救人?可是救姐夫的表弟,怎么又把姐夫绕过去了?

难道乐和傻到,连表兄弟的血缘关系都不懂吗?难道乐和不懂得,当提辖的姐夫,比开饭店的顾大嫂更有可能,救出解真解宝吗?

不是乐和搞不懂。乐和已经把主要的,最核心的问题说出来了:

——“只除是姐姐便救得他。”除了顾大嫂,没人能救解珍解宝。

正常情况下,乐和听说此事之后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找到孙立,说:“姐夫,你表弟被人陷害,抓起来了。”报个信,总不犯法吧?报个信,这才是人之常情吧?

通过乐和老老实实的听从解珍的安排,去寻找顾大嫂来救人。就是说明,乐和自己很清楚,自己当提辖的姐夫,根本不会去解救自己的表弟解珍解宝!当然只能按照,解珍的安排去办事啦!这说明,乐和对自己姐夫的人品,有相当的了解。他都懒得去姐夫那里报信!

解珍解宝为何与自己的表哥从不来往?甚至一点亲戚的感情都没有?书中没说。

既然书中不写,我们也无法判断,他们亲戚之间的矛盾,到底出在哪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也许双方都有毛病,都有责任。咱们读者无法判断。但是,至少会给我们一种印象:

——孙立此人,不会顾及亲戚的情分!这一点,已经通过乐和的行为,来作出了佐证。

另外,还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

【顾大嫂道:“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的兄弟?”孙立道:“我并不知因由。是那两个兄弟?”】

孙立到底知不知道,解珍解宝被抓呢?他自己否认了!可是,在他没否认之前,顾大嫂已经说了:你不要装聋作哑!

孙立到底是不是装聋作哑?咱们读者无法确定。但是,通过乐和的行为,和这对表兄弟之间的交往,我们应该能判断出来,即便是知道解家兄弟入狱,孙立恐怕也一定会装聋作哑。

5.

通过这些情况,我们现在能得到一种观感。第一,解家兄弟的社会背景中,最重要的顾大嫂,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解珍解宝。第二,即便是毛太公知道解珍解宝,有一个当提辖的表哥。也是枉然。孙立也不会保护自己的表弟。

有这两条,毛太公凭啥不敢陷害解珍解宝呢?

当然了,咱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黑道的力量,可以充当解珍解宝的靠山。——登云山的邹渊邹润!

不过嘛!毛太公完全不知道,还有这叔侄两个黑道人物,会参与进来。因为,连顾大嫂都不太了解登云山这二人!

【顾大嫂道:“这两个是谁?”孙新道:“便是那叔侄两个最好赌的邹渊、邹润。如今见在登云山台峪里聚众打劫。他和我最好。若得他两个相帮助,此事便成。”】

通过这些对话,我们知道,顾大嫂对自己老公交往的强盗,并不熟悉。这并不奇怪。任何黑道人物,与普通人交往的时候,都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孙新与邹家叔侄交往的过程,一定是比较隐秘的过程。连顾大嫂都不是很清楚,何况毛太公?

所以,在毛太公的角度来说。他完全不可能知道,有登云山的强盗,会成为解救解珍解宝的主要力量!

在这样的认知之下,毛太公敢于陷害解珍解宝,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解珍解宝根本没有任何白道上的力量,去挽救他们。所以,顾大嫂只能走极端的道路——杀人,劫狱!

【邹润道:“还有一件。我们倘或得了人,诚恐登州有些军马追来,如之奈何?”】

邹润担心劫狱之后,被登州军马追杀,无路可逃。

【孙新道:“我的亲哥哥见做本州兵马提辖。如今登州,只有他一个了得。......”邹渊道:“只怕他不肯落草。”孙新说道:“我自有良法。”】

朋友们读到这里该笑了吧?拉孙立下水当土匪的,是他的亲弟弟!随后是孙新使出计策,派人告诉他哥哥,自己老婆病重,希望他哥哥来探望病人!

孙立来了之后,顾大嫂对他交底了:要么,一起去当强盗,要么,我们逃了,你顶罪!因为你是亲戚!必然受株连。

【孙立道:“我却是登州的军官,怎地敢做这等事!”】

孙立说,我不能干违法的事啊!

【顾大嫂道:“既是伯伯不肯,我们今日先和伯伯拼个你死我活。”顾大嫂身边便掣出两把刀来。邹渊、邹润各拔出短刀在手。】

我每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心中想像的情景,不是顾大嫂,也不是邹渊、邹润。而是字面上没有出现的人物——孙新!

咱们琢磨一下,看着自己的老婆,带领两兄弟,拿着刀,威胁自己的亲哥哥。心中是什么感受?

这样的场景会出现两种结局。第一,自己的哥哥不惧怕威胁。就像卢俊义一样,说,我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来吧,杀我吧!

杀,还是不杀?

看着老婆把自己亲哥杀掉?那是自己的亲哥哥啊!看得下去吗?

不杀呢?自己的亲哥,最后带领登州军马,把自己的老婆和好朋友全部抓捕归案?当然了,还有孙新自己!或者,看到自己的亲哥,不愿意抓自己,而蹲大牢?

杀与不杀,到最后,都很难受。这孙新出的是什么馊主意?

第二种结局就是,自己的哥哥妥协了,投降了!就像书中写的那样:

——【孙立叫道:“婶子且住,休要急速,待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自己的亲哥,是一个毫无气节,贪生怕死之辈。孙新还能尊敬从小教自己武艺的亲哥哥吗?

很显然,从孙新出的这个馊主意,大概孙新已经判断出,自己的哥哥,就是一个毫无气节,贪生怕死之辈!所以,只是吓唬一下,不会真正的流血。

这就是孙新对自己哥哥的定义!

孙新为何要用这样的损招,对付自己的亲哥哥?

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一点就是——他们哥俩之间,毫无亲情可言。否则,孙新无论如何,也不会弄出一个拔刀威胁的损招!这样的损招,对付别人尚可,怎么能对付自己的亲哥?由此,也能看出,孙新打心眼里,就不尊敬自己的亲哥哥。

书读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状况。那就是,孙立与自己的亲弟弟孙新,毫无亲情。孙立与自己的表弟解珍解宝,毫无亲情。

就是在这种毫无亲情的状况下,孙新为了让亲哥哥中套,居然撒谎说,自己老婆要死了!从孙新的谎言中,我们能猜测出,大概在平时,这亲哥俩也不大来往。孙新一定是担心,普通的谎言骗不来孙立。所以把问题编的严重些,让哥哥无法找借口。

当然,是何种原因,造成他们之间的这种状态?书中没有交代。但是,我相信一种说法,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有,“脚上的泡,是自己走出来的。”

孙立会得到如此的待遇,一定有他自身的原因。

6.

【顾大嫂又道:“既是伯伯不肯去时,即便先送姆姆前行,我们自去下手。”】

顾大嫂看到孙立已经投降服软了,给了孙立一个台阶下。你不愿意就算了,咱们自己干。

孙立听了这话,估计心中在骂:娘西皮!你们真的打算自己干,还拿刀威胁我干什么?

【孙立道:“虽要如此行时,也待我归家去收拾包裹行李,看个虚实,方可行事。”】

孙立找借口,想脱身回家。

【顾大嫂道:“伯伯,你的乐阿舅透风与我们了。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顾大嫂不给他脱身的机会。说,劫了牢,再去取行李。

【孙立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众人既是如此行了,我怎地推却得开。不成日后倒要替你们吃官司。罢!罢!罢!都做一处商议了行。”】

孙立当然是发自内心的想推却开!怎么推?母老虎带着两条龙,三把刀指着自己。自己的弟弟呢?躲旁边,一声不吭。好像打算看着自己的哥哥,被老婆捅几个窟窿。还能咋办?劫牢吧。

从解珍解宝被陷害,到最后劫牢成功,杀了毛太公一家。整个过程来看,这帮由亲戚组成的团伙,真正的核心人物,真正的灵魂人物是顾大嫂。而出谋划策的人物是孙新。邹渊邹润叔侄是合格的打手。解珍解宝兄弟呢?充其量也就是打手级别的的人物。

不过,这俩是愣头青的打手,解家兄弟,当时在蹲监狱呢。

而没有亲情的孙立,完全是被强迫推上,貌似领导的地位。

乐和呢?起到的作用,就是跑跑腿,通个风,报个信。但是,他的身上有种气质,与整个团伙的杀气,格格不入。

乐和找到顾大嫂通风报信,完全是因为看在亲戚的情分上。他如果装聋作哑,解珍解宝恐怕就死在大牢里。劫狱事件自然也不会发生。而劫狱之后,自然把自己也连累下水。好好的警察做不成了,只能去当强盗。

【邹渊道:“如今梁山泊十分兴旺。宋公明大肯招贤纳士。......我们救了你两个兄弟,都一发上梁山泊投奔入夥去,如何?”】

邹渊邹润本来就想去梁山。所以,邹渊邹润不在乎杀人劫狱。

而顾大嫂夫妻两个是为了救亲戚,被迫杀人劫狱。

只有乐和,明明可以装傻。却因为亲戚的情份,而走上不归路。乐和与顾大嫂一样,都是非常看重亲情的人。

劫狱成功之后。【解珍、解宝对众人道:“叵耐毛太公老贼冤家,如何不报了去!”孙立道:“说得是。”】

有仇必报,杀对方全家!这解珍解宝不愧叫做,两头蛇,双尾蝎。

【于路庄户人家,又夺得三五疋好马。一行星夜奔上梁山泊去。】

7.

到了梁山,听说宋江攻打祝家庄遇到了困难。

【孙立听罢,大笑道:“我等众人来投大寨入夥,正没半分功劳。献此一条计策,打破祝家庄,为进身之报如何?”石勇大喜道:“愿闻良策。”孙立道:“栾廷玉那厮,和我是一个师父教的武艺。我学的枪刀,他也知道。他学的武艺,我也尽知。我们今日只做登州对调来郓州守把,径过来此相望。他必然出来迎接。我们进身入去,里应外合,必成大事。此计如何?”】

孙立主动献策。定计破祝家庄。

这条计策有何精妙之处?狗屁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利用老同学的情谊,干掉老同学!

孙立在此,终于暴露出自己无情无义的嘴脸。咱们读者别忽视一点,他说出这个计策的时候,是呵呵大笑。这是整部《水浒传》中,最丑陋的笑容。在他的大笑声中,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同学情谊?

读到此处,咱们应该明白了一些问题。孙新为何毫无情义的,采用威胁的手段对付自己的哥哥?因为对付无情无义之人,当然就用无情无义的手段!解珍解宝为何不与自己的表哥孙立来往?与无情无义之人,怎么交往?乐和为何不向孙立报信?对无情无义之人,报信有何用?

通过上面这些情节,我们发现,孙新也好,解珍解宝也好,乐和也好,他们都很了解孙立的品行。

孙立的外号叫做“病尉迟”。《水浒传》中有几个,与“病”字有关的外号。“病关索”,“病大虫”。这几个病字,含义都不相同。杨雄之病,我在拙文《欲望与罪恶的罗生门》中有过讨论。

杨雄之病,病在身体。而孙立之病,则病在思想。他的病,是人性之中,最丑陋的缺陷。——无情无义!

【栾廷玉听得是登州孙提辖到来相望,说与祝氏三杰道:“这孙提辖是我弟兄,自幼与他同师学艺。今日不知如何到此?”】

栾廷玉把自幼学艺的同学,看成自己的弟兄。真是识人不明啊!是不是孙立从小,伪装的太好?不得而知。

【祝朝奉并三子虽是聪明,却见他又有老小,并许多行李车仗人马,又是乐廷玉教师的兄弟,那里有疑心。】

祝家兄弟可不知道,他的老小,是母大虫一类的人物。更不可能想到,天底下还有这样无义之人。笑呵呵的,把自己当成兄弟的老同学,置于死地!

就这样,整个祝家庄,完全毁于孙立的之手。

在祝家庄战役当中,产生了一个迷,就是栾廷玉,不明不白的死掉了。我们仔细看看战场情况,分析一下,栾廷玉到底死在何人之手?

在最后的战役当中,【栾廷玉听了道:......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

栾廷玉迎战西北方向的敌人。梁山在西北方向的头领是谁呢?

【正西上,又有五百来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小李广花荣,随背后是张横、张顺。】

书中没有写栾廷玉回撤祝家庄的情节。从这一点来看,栾廷玉死于花荣和张横张顺的手中,可能性比较大。

这时候孙立在哪?

【临后,孙立带了十数个军兵,立在吊桥上门里。】

祝家庄前后大门都有吊桥。这个吊桥上门,到底是哪个门?

【祝虎见庄里火起,先奔回来。孙立守在吊桥上,大喝一声:“你那厮那里去?”拦住吊桥。】

祝虎出兵的方向是这样,【祝虎道:“我也出后门杀那正南上的人马。”】也就是说,孙立守在南门吊桥。导致祝虎无法撤回庄里。

从战场情况来看,栾廷玉当时在祝家庄的西北方向,而孙立在祝家庄的南方。距离非常远。栾廷玉不可能直接死于孙立之手。但是,书中又没有交代花荣等人,杀死栾廷玉。我们只能把栾廷玉定性为,死于乱军之中。

8.

【宋江看了,大喜道:“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

宋江这一声叹息,是非常著名的感叹。因为他的表情,很不正常。叹息嘛,应该是惋惜和遗憾。怎么会是大喜呢?表情与语言内容,显然非常的矛盾。

许多人认为,宋江很惋惜武功高强的栾廷玉,大概有把栾廷玉收为己用的意思。没能把栾廷玉拉上梁山而惋惜。

从宋江一贯的招揽人才的行为来看,这样的判断似乎正确。

但是,从宋江的表情来看,这样的判断就不正确。为何呢?摆在宋江面前的选择是这样——打下祝家庄重要?还是收栾廷玉重要?

当然是打下祝家庄重要。既然如此,干掉栾廷玉,而拿下祝家庄。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也是会出现的大概率的必然。对于这样的结局,应该是人人都能预料到的结局。对于这种必然的结局,怎么会突然产生惋惜之情呢?

宋江的大喜,真实的反应了宋江高兴的心理。因为,攻打祝家庄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而惋惜的语言,是宋江性格上的反应。是宋江无意当中,未经大脑思考,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也是宋江内心当中真实的思维。这种真实的思维,未经深思熟虑,脱口而出。所以,表情与语言内容,才是矛盾的。

是什么因素,刺激宋江脱口说出,内心真实的语言呢?正是因为栾廷玉的死因。

我们分析栾廷玉的死亡原因,应该是死于乱军之中。其实,真正导致栾廷玉死亡的原因,不就是那个无情无义的孙立吗?作者有意模糊了栾廷玉的死亡真相,其实,是不想留给孙立甩锅的机会。恰恰是指明了杀死栾廷玉的真凶。无论栾廷玉最终怎么死亡,孙立都是真正的凶手。

这是作者谴责孙立的一种方式。

宋江的性格,非常注重兄弟的情义。而眼前发生的事儿,却是,栾廷玉被自己的师兄弟,无情无义的出卖。这一点,能不刺激宋江吗?

宋江的原话是:【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注意宋江语言的重点——他在赞美栾廷玉是个好汉!

受到赞美的好汉被杀了!当然是认为好汉不该被杀。自然是在婉转的批评杀好汉的凶手。谁是杀好汉的凶手?真正的杀人凶手,是孙立啊!!这句话的字面含义,不就是婉转的批评孙立吗?

如果把这句话,加上主语,直白的说,就是这样——孙立,你不该杀栾廷玉啊!

宋江感叹栾廷玉的死,是宋江注重兄弟情义的性格使然。让宋江真正感到惋惜的,让宋江真正叹息的,是栾廷玉的死亡原因。而不是栾廷玉这个人才。所以,宋江是发自内心的,婉转的批评和讽刺了孙立。这句话,隐含了宋江对孙立的厌恶和谴责。

但是,孙立对于梁山,或者说宋江来说,是立了很大的功劳。你宋江怎么还好意思谴责对方呢?所以,宋江的这个想法,是不应该说出来的。

只不过,在宋江攻破祝家庄之后,在极度喜悦和兴奋的心情下,一不小心,把这种讽刺性的内心想法,顺嘴溜出来了。所以,宋江的喜悦表情和语言内容,才是矛盾的。

9.

立了大功的孙立,非常有本领的孙提辖,最后的排位,只能排到地煞星里的第三位。脸皮最厚的、又没啥大本事的镇三山黄信,地位都比他高!

与孙立做同样例子的,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燕顺。我们许多读者都忽视了,燕顺对宋江的重要性。

燕顺对宋江的贡献有多大?

燕顺在清风山的三五百人,是宋江的第一支嫡系武装。并且,这支武装,还救过宋江的命。在此之前,宋江从来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燕顺的武装力量,对于宋江来说,就像似做生意的,第一桶金。难道还不重要吗?

即便如此,毫无亲情的燕顺,让宋江非常的厌恶。最后,燕顺的地位,比孙立还低。在地煞星里面只排到了第十四位。连只会写字的萧让,都比他高。(关于燕顺,在评论宋江的第二部分里面有说明)

我们在读水浒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种感觉,就是一些人物的本领,与地位不相称。其实,都是事出有因啊!

孙立出卖栾廷玉,就是为了获取在梁山的地位和权力。结果呢?最终还是一个打杂的。

登州派里的灵魂人物,母大虫顾大嫂。无论是情感表现,还是行事风格,应该是宋江比较欣赏的人物类型。可惜的是女流之辈。古代讲究女子从夫。所以,顾大嫂的地位不能高于自己的丈夫孙新。兄长为大,孙新的地位又不能高于孙立。

若要顺势把孙立地位抬高了,大概让宋江很不爽。所以,在梁山,顾大嫂才是被压低的人物。

而孙新的地位也非常低。只排到地煞星的第六十二位。倒数第九!

孙新武功不是很强,但是脑子很灵活,办事能力不差。为啥会是这样的待遇?

咱们想想就明白了。一个人,可以让人拿刀,逼迫自己的亲哥哥,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你敢信任他吗?他今天能拿刀逼迫自己的亲哥,明天就有可能,拿刀逼迫任何人!哪个领导敢重用这样的人?

孙新的外号叫小尉迟。不仅仅是因为武功学自哥哥,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事风格,同样受到了哥哥的影响。同样,不讲兄弟情义!

登州派人数较多。所有人都因孙立被压低,不利于政治平衡。咋办呢?既然登州派能够上梁山的原因,都是因为解救解珍解宝兄弟。大家都曾经为了这哥俩卖命。干脆,把这哥俩放到天罡星行列。这回,大家都没意见了吧?

就这样,有着恶毒名声的,脑子又不会拐弯的,两头蛇双尾蝎,当上了天罡星。

有这两个不长脑子的人物做领导,登州派在梁山,根本无法进入核心阶层。或者说,主流。好在他们都有自知之明,懂得明哲保身。地煞星里面除了邹渊,都活了下来。

偏偏进入天罡星的,脑袋不会拐弯的解家兄弟。以不长脑袋的方式,死在了乌龙岭。登州派全部是八个人,活了五个。这个比例远远超出,梁山整体的伤亡比例。

邹渊主动要求上梁山。也算死得其所。

文艺工作者乐和,上了梁山,有了大平台,反而容易被高层领导相中。脱离了当狱警的生活。命运之神也算是照顾了,这个注重亲戚情义的歌手。

【孙立带同兄弟孙新、顾大嫂并妻小,自依旧登州任用。邹润不愿为官,回登云山去了。】

邹润又回老家登云山了。下辈子,不用去打家劫舍了吧?在梁山混了一圈,没白混,好歹也算给自己洗白了。

只有孙立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回登州,当个中层干部。火里来,水里去,在梁山浴血厮杀了一场。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家。晚上躺在自家的床上,细细回想起这一切。更像似黄粱一梦吧!?

作者在讲诉各位好汉的结局,时常带有对人物的评判,或者褒贬。但是,这个无情无义的孙立,却得到了一个不疼不痒的结局。作者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这种无情无义之人,永远存在于我们身边?永远都不会消失?

10.

没有亲戚情义。可是,孙新最终还是跟自己的哥哥回到登州,生活在一处。假如,等他们年纪老了。某一天,在一起聊天。会聊些什么呢?

孙新:哥,从小你就教我武艺。那你说,学了武艺,是为了啥?

孙立:......

孙新:哥,那天我老婆拿着刀,威逼你跟我们一起劫狱。你恨我不?

孙立:......

孙新:解家两个傻兄弟,在登州,被我们救了命。却又死在了乌龙岭。你说,咱们图个啥?

孙立:......

孙新:你和我没有变,登州也还是老样子。咱们去梁山闹了一场,结果......啥都没有改变。咱们的人生,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你说咱们闹腾个啥?

孙立:......

孙新:哥......你说,......到底有没有梁山?......这一切......怎么像做了一场梦?

孙立:......夜已经深了。散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