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274: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读《被太阳晒热》
文/望月听雪
芸芸众生,沧海一粟。如草生长,似水平常。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一个角色,是善良坚忍,是奸诈狡猾,都是其在人生历练中感悟不同而走向完全相反的人生历程。现代社会没有了古代那种唯我独尊、男尊女卑的阶级分化地位,且不论是否人生而平等,随着成长和阅历,逐渐地走出不一样的人生,有天生的聪慧,亦有后天的努力,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仅仅是历史长河中一粒不起眼的沙砾,没有金光闪闪的光环,没有聚光灯下的耀眼辉煌,此书也仅仅是讲述了一群踯躅在人生各个岔路口的普通人,没有惊天伟业,没有流芳万世或是遗臭万年的人,仅仅是众生相的一个侧影,我们会在故事中看到周围一样的人,一群生在长在新时代里,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群。
“这是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光鲜闪耀的大咖,没有智商超群的IT精英,没有庞大炫丽的A轮B轮融资,只有一个个盘踞在各个层次生存边缘为每天而活的小人物,他们是被生活洪流紧紧裹挟的——我们自己。”
“坐上高铁,望着窗外极速平移的风景,他感到一切是那么虚幻。天空在移动,树木在疾走,建筑在狂奔,没有什么可以停留。那些明朗的颜色,葱翠的形貌,屹立的姿态,轻而易举的就被改变了原来的样子,只在他眼中呈现出一团模糊不清,一片混混沌沌。”
“来之前,赵生辉准备好了一腔试图说动她父母的话。譬如,他的真心,他对晓娜炽热的爱,他想要告诉她的父母,他们曾经一起度过四年难忘的校园时光,他们之间是多么纯洁,多么相爱,以及目前他正在为她努力打拼,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给她一个美好的生活等等诸如此类一番说辞。然在此刻,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缓缓立起。微微躬身。浅浅行礼。而当他低下头去又再抬起头来时,望着满含泪水的刘晓娜。他的眼窝瞬间热了。眸子中不由自主也泛起了一道莹润的泪光。这一瞬间,他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苍白无力。”这是赵生辉面对晓娜父母的场景,作为一个还在打拼阶段的,没有任何资本辅助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有的仅仅是勇气,所有生活、恋爱、婚姻所必须的,他没有,很无奈的现实,残酷但真实,痛定思痛,放下这一段,向前走,会觉得开阔起来。“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这是一场任性的秋雨,谁也拿它束手无策。下楼的那一刻,他生怕她淋雨才去拿伞。这时,他撑开捏在手心的雨伞,递到她手里。就是这把伞,曾经陪他度过寒来暑往,陪他走过年少青涩,如今又陪他爱到不能再爱。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他不能再为她撑伞了。只能送到这儿了。接过伞。她独自穿过雨街。上了车。车像是早就等不及了,立即发动开去。远远地,他看着车渐渐驶远,渐渐消失。直至在苍茫孤寂的雨幕深处……隐褪。雨一直下……”
“金达莱花,当你厌倦了我,离我而去,我将默默地送你离去。我将采集,宁边药山的一束金达莱,撒落在你的路途,让你离开的每一步,都轻柔地踏着那花束。当你厌倦了我,离我而去,纵然死去,我也不会哭泣。”“桌上,她为他留下了那本曾借给过他的诗集,——金素月的《金达莱花》。”这是晓娜回来拿走自己行李,最后生别的场景,消逝在雨中的不是一个人,一段情,而是生活中的无奈,赵生辉、刘晓娜的故事自此划上了句点,“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然而生活仍然要继续,命运的残酷并未就此划上句点,故事的走向并未如通常的脉络一般,旧爱离别,从此启动了开挂的人生。当赵生辉体会了一切的邪恶,再次尝到了创业失败的苦涩之后,反而落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走着走着,他来到一座桥前,在桥上踱了不知多少个来来回回后。忽然间,他变得不再愤怒,不再激动,也不再怨限。他感到自己身上欠缺得太多,太多,他感到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偶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完胜,也不是天生自带的光环。成功,有时是时代的宠儿,有时是资本角逐的赢家,有时是踩在前一辈人肩膀上的继续前行,有时亦是不择手段的侥幸得暹,它们常常在一种似是而非的边界里游走,享受着人们对它纷至沓来的艳羡与赞许。人们用惯常的方式来界定并给它下定义,却不知这样的标准其实并不高明。他想明白了。他像一个历经坎坷的人,忽然间看穿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创业,成功,这些带着光环的字眼,渐渐在他眼前褪去闪烁的光芒,然后逐一呈现出真实的原貌来。他触到了一种平静,一种暴风雨过后直抵内心的风平浪静。这份姗姗来退的宁静与安然,是他迄今为止体会过的最最坦然与淡定的瞬间。”
这段内心独白,是历经创业初的激动与跃跃欲试,以及经历失败后的深层次思考,“在面对残酷的商业竞争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主人公赵生辉在创业过程中遭遇的重重人生困境,将他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与迷茫曝露在阳光之下,并展现出他是如何从一个单纯幼稚的'小白’逐渐成长为内心坚毅男人的心灵历程。”
“笔者不刻意于个体创业的成与败,而是意在探讨当代青年一代的生存焦虑与涉世之痛,以及他们试图寻找精神出口与心灵安放的灵魂诉求。与此同时,利用主人公个体生命的涉世体验来完成对当下社会群像的描绘与抒写,以此勾勒出复杂社会情状下人们祈望守护的精神家园。”痛定思痛之后的蜕变,大多数普通人的心声与生活真实写照,“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夜何其,秋老矣,盍归来。试问先生归否,茅屋欲生苔。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吾意两悠哉。寄语雪溪外,鸥鹭莫惊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