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育之副司长的三次发言提到了一个问题: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未来风电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今天的讨论分享没有对我们风电行业的不满,只是基于近几次能源局领导对风电和光伏未来市场与技术的个人分析及判断,不对或不足之处,还请行业领导与专家指正。
12月10日,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浙江义乌召开,来自政府部门、光伏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等逾千人参与了此次会议。球哥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会议邀请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出席,而且任育之副司长就光伏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三大问题与五大建议。任副司长主管风光等新能源,原任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分管新能源处、农能处,根据官方信息,在今年国庆假期前到任。应该说他是中国新能源的最高直接主管领导,他的到场和发言及主旨内容将影响他任期内的政策导向。
球哥看了最近3个月风电界不下十来场的密集举行或召开的各种行业论坛和会议,看到了任副司长的另外两次官方身影:
10月14日:出席了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任副司长做出了“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的非官方主题发言,并提出了非正式的关于风电的六个“更大”政策助力:
  • 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
  • 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 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
  • 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
  • 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
  • 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在谈到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问题上,任副司长特别提出加大风电主轴承、叶片材料、IGBT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补短板”力度,着力推动降低风电成本,特别是海上风电成本,切实提高风电市场竞争力,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制造能力。
11月6日:出席了第三届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领导人年度座谈会。这是官方宣传其出席的第二次官方非正式会议
任育之副司长出席企业座谈会(来自中广核新能源APP)
这一次,任副司长指出风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了解目前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明确风电行业现阶段可以承担哪些责任。“十四五”期间,风电要与其他电源协同发展,首要任务就是降低造价,实现平价上网
而几天前的任副司长就光伏的发言,球哥简单总结了一下光伏的几个主要成绩:
  • 规模直追风电:预计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约2.4亿千瓦(基本与风电并驾齐驱),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
  • 技术进步持续突破:光伏电池创造了多个实验室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商业化量产的电池、组件也多次刷新世界转换效率纪录(球哥搜索了一下,天合突破了24%,隆基和阿特斯都超过了23%或接近24%);
  • 全球化独一无二:光伏主要生产环节取得全面进展,2019年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约67.3%,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风电除了金风可以在全球排名市场较大的份额);
  • 降本无底线: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系统单位投资约4000元/千瓦,比2015年降低约47%;2020年光伏竞价项目平均补贴强度降至每度电3.3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初步具备了平价上网的条件(风电短期做到基本全部估计还有一些难度,尤其是海上)
风电未来市场竞争态势岌岌可危
更为重要的是,任副司长这次透露一个巨大的信号:“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这也是我昨天撰文提出风电与光伏竞争的出发点。回头我们看看过去十三五的光伏装机的装机规模,我看了一下2016年光伏装机规模为7742万千瓦,而到2020年年底达到24000万千瓦,意味着十四五光伏的新增装机规模将接近17000万千瓦,按任副司长的说法,远高于十三五,十四五规划2亿千瓦光伏问题应该不是问题,年均增长4000万千瓦以上,如果按照未来十年风电和太阳能新增7亿千瓦左右的发展目标来分析,风电是不是每年只有3000万千瓦,这个局面是不是很危险呢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也就明白我们风电在未来7亿千瓦的风电和太阳能的市场份额担心了,有时候只有我们准备好了才能打好未来这场市场抢滩战役,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风不再,光依旧”的困窘局面。
唯有成本下降才能增加应用市场
任副司长三次会议都在官方层面对风电提出了降本和技术进步的建议。毋庸置疑,在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方面,光伏行业企业已经做到极致,天合,隆基,通威,晶澳,阿特斯等龙头企业竞相技术挑战,发电效率你追我赶,最高突破了24%。任副司长指出,只有成本持续下降,光伏应用场景才会不断增加,光伏应用规模才会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才能真正在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风电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风电行业要高度关注的,单位造价的降低目标设定高一些(降到和光伏同水平),尽管现在有一定差距,行业需要一些技术黑马的诞生,需要航天的Space X出现,否则未来的市场竞争局面很难受。在行业技术进步的道路上,没有先来后到,只有打者达者为先,只有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你争先恐后,在降本方面你追我赶,才有与光伏一拼的实力,方能抢得更大的新能源市场份额。
技术进步需要“杀手锏”技术,风电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10月31日,发表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国家明确提出了在电力装备和新能源领域要有一些“杀手锏”技术,任副司长重申了这个政策导向建议,鼓励企业以更大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加大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补短板”力度,要继续优化产品生产各环节技术、工艺,要加大与发电密切相关的储能、智能电网、自动控制系统等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成本持续下降。与10月14日风能展提出的六个更大要求一个说法,足见国家层面已经对技术层面的核心技术非常关注,风电是不是已经有力“杀手锏”呢?

未来快速增长,防范产业风险

能源行业的发展一个特点就是快,而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有很多风险,和光伏类似,风电的发电产业链长,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行业发展,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其关联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任副司长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企业管理范畴的问题,足以引起我们风电行业的高度重视,例如最近的吊装施工企业,接下来就会面临1-2年的萎缩竞争形势,叶片行业原材料的短缺、主轴承的国产化支持等,都是我们风电未来主机厂和开发商业主高度关注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