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1-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篇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01
—
”四气调神大论“之 调神--调的是心和意
继续和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一起学习“四气调神大论”篇,此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老师说: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在“上古天真论”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老师岐伯的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其中反复提到:“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变化定出规则去做;后来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就是不按照时间,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生命节奏。
上期节目重点提出生命就是一个节奏,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就过得很顺;否则生活就够呛着,很累的。所以提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根据四季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第一篇“调于四时”扩展开来讲,就是第二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后天的理性思维,是可以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适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自己的,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自己先天赋予的神的本能,符合按照自己的意愿,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就叫做调神。
平常讲的心意、心意,其实心和意显然是不一样。过年经常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多人就用此排比句祝好。其实实际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也未必称心。
徐文兵老师说这个“心”讲的是先天赋予自己的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才叫本心。而“意”是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教育出来的东西。举个例子: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里,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突然看见许多漂亮姑娘,他就问:“哎,师父、师父,这是什么?”师父说:“那是老虎,是要吃人的,你要躲的远点。”结果就教育完了,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师父一看这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小和尚回答说:“我想老虎了。”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喜欢看或者喜欢和这些美丽姑娘亲近,这是其本心,可是他的老师给其灌输的教育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所以小和尚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这小和尚要么就顺心去走,就是还俗回家,娶个老婆;要么就是消灭自己的欲望,慢慢的去引导自己本心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的更高级别的快感。
梁冬同学说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徐文兵老师说这不是灭人欲,而是引导人欲而已。要是灭人欲,干脆阉割做太监了:)。是要把先天本能的能量引导到另一条参禅悟道的路上,这就叫开慧。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说名心和意的区别,就是说丈母娘选女婿,是动心还是动意?丈母娘应该是动意的选女婿。丈母娘挑女婿,就会问:这孩子有什么学历?是不是博士?硕士?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子?什么单位?结没结过婚?带没带小孩?丈母娘考虑的内容都是很理性的,后天的东西。然而闺女选自己的爱人,她考虑的是什么问题?一般来讲,她是先动心。这个人让自己怦然心动,让自己觉得心头撞鹿。就有那种心动的感觉,不是现在很多大龄圣女找不着对象,就是因为说没感觉,没动心,没动神。
所以丈母娘选女婿的矛盾就在:闺女看上的人,让她怦然心动的人,丈母娘看不上。妈妈说:“唉,你怎么对一花花公子动心?这个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外面还搞着好多女人。”闺女说:“没办法,我就爱上他了。”也就是说,称了闺女的心,没满足丈母娘的意!
如果丈母娘介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很好学历,有稳定收入,什么都挺好的男人来了,但放到闺女那说:没感觉。所以这是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所以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这问题,就需要在心和意中间要架设一个桥梁。让自己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心和意老在打架。
如何做到呢?很有意思的一个道理就是说,用自己的意识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胳膊、腿等能动,西医叫这随意肌,就是说随着自己意识动的肌肉,但是意识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的快慢。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自己的意识能影响到内心呢?道家就说,身体有个器官是同时受心和意两个指挥官控制的,那器官就是肺。梁冬同学就说有些时候自己有个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调节呼吸,心情很紧张的时候,通过调节呼吸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所以肺的呼吸是唯一的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器官动作。也就是说,肺呼吸是自己的心和意中间的桥梁。比如不用意识的时候,还在正常的呼吸,睡着了,也还在呼吸。但如果想调节呼吸,大口地喘气,改变呼吸的节奏和频率,自己也是能够做到的。所以肺是心和意中间的一个桥梁。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非常好的方法。
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冥想也好等,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形,摆出一个姿势;下一个就要调整自己的呼吸,慢慢的自己的意识就会影响到内心。这样就会达到一种心和意的沟通。
02
—
“四气调神大论”之 大论
古书微言大义,决不会有多余的字,为什么是大论呢?在讲“大论”之前,还得再说说“调神”。中国人很有意思,把指挥人的内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称作为“神”!所以中医穴位里有很多带“神”的名字,如肚脐叫“神阙”,要保护自己的心神,胸腔正中有“神封”、“神藏”,后背还有“神道”、“神堂”,头上有“神庭”,这些都是中医发现通过调整人的经络气的运行,会影响到其神。中国人把指挥宇宙万物变化的背后也叫天神,所以中国人讲的天神和人神应该是合二为一的。所以调神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让自己小小的人身小宇宙,人神和主宰天地背后大神变成和谐统一、和谐共振,这也叫调神。
所以“四气调神大论”讲的不是怎么调整呼吸吐纳,而是说自己怎么调整个人的神和天地的大神变得同步,和谐共振。就像人骑马,要求人马合一;人生活在宇宙中间,天地之间,要做到天人合一,要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和步伐,这样才有运气,生活得不累。调神者就说的是这个。
说到共振其力量是匪夷所思的,以前说过南美的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然后那边掀起一场大风暴。所以春秋时候有个宋玉和楚王对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说在小树叶或菜叶或水萍上,小叶子的震动一下,然后同气相求产生共振,就掀起一个大的风暴,不要小看共振的力量,开始可能很小,不要小看《黄帝内经》讲这么简单通俗的东西,真要按着其说的方法去实践的话,会额外得到天地之气的眷顾,做事会很顺。否则会运很背,运气会不好。
四气调神大论就是告诉其中的节奏在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就这么简单。讲到这个'大论',古人论述篇章非常讲究。凡是叫“论”的,都是有问答的。“黄帝问,歧伯答”;或是“孔子学生问,孔子答”,所以叫“论”。如果没有问答,就叫述或叫篇,就是一个人的独白。
也就是两个人说话整理成文章叫论;自己独白叫述。《黄帝内经》一共上下两部:《素问》和《灵枢》,每部各81篇,共有162篇。只有这一篇是叫“论”而没有问答,不知道为啥。只有这一篇论没有对话。其他的“论”都符合之前的说法。只有这一篇论完全就是口述下来的内容,没有问答。所以有人说应该叫“四气调神大篇”,而不是叫“大论”。梁冬同学言有可能是历史的文字错漏,也有可能就是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错误里,蕴藏着巨大的秘密。那就叫存疑待考,不要轻易否定古人。比如说《黄帝内经》的竹简有脱漏的,有人把别的竹简给错补到这儿,就出现问题。
所以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就是说读得懂的地方就读;然后读不懂的地方,查查书,看看别人的注解,千万不要强行解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楞要解释一下,可能是错了,也可能掉了竹简,落了字而已,所以看不懂就跳过去。高考时候咱们做题,老师不是经常说嘛,碰到特难的题,跳过去,先做那个会的。不然的话让它堵住你哪儿了。所以,今天我们讲这个“四气调神大论”呢,从它题目来讲,虽然叫大论,但它没有问答。另外,他说这个“大论”呢,就是说这个论述的篇幅比较长,言语比较多。
03
—
“四气调神大论”之 四气
再讲一下就是这四气,“四气”并不叫“四季”,中医讲的四气是“寒、热、温、凉。”中医说人吃的食物和药物,有四气五味。什么叫四气?就是它有四种性质,吃了以后让人热,或者让人温,或者让人凉,或者让人特别寒。四个不同的等级。这个四气代指天气对地球或者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也分成了温、热、凉、寒,而春、夏、秋、冬四个带有明显特点的变化,所以叫四气。合起来就称为:“四气调神大论”,意思就是说人们怎么跟着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起居习惯、生活、身心状态;然后跟上天的变化节奏;然后达到天神和人神合二为一,和谐共振目的,这是“四气调神大论”,且这是周而复始,从名字里看到轮回的概念。
徐文兵老师再给介绍下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现在很多人包括自己是认字不识字。古人发现天地的变化是五天一个明显的小变化,又叫明显的,又叫小变化。所谓明显就是说能看出一些花在次第开放,比如说从冬天腊梅、腊月或是快正月,还冰天雪地的时候梅花开了,然后再接着水仙花开了,古人把这个五天一个变化叫“一候”,很多人还不知道。
一个星期是七天一轮回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说是上帝第一天造了什么,第二天造了什么,第七天星期天,上帝休息了,七天就是一个轮回。然而在中国古代是五天一个轮回,所以初一、十五,都是五天五天地走,古代中医开方子也是五天一轮回。比如说今天来找徐文兵老师看病,如果不是急性病,急性病必须是“半日许令三服尽”,把人家烧赶紧给退了,没人说急性病过三天再来的。碰到慢性病调养的一般给其开几付药?开五付药,一候药。就是说当接受中医师的治疗后,中医所做的一切包括方剂、扎针、点穴、按摩、艾灸、针刺一系列的治疗,中医讲“气”对患者产生了影响,这种气的影响往往在五天以后,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变化。所以中医一般叫病人复诊的时间都是一开五剂药,五付药,然后回去吃,五天以后回来复诊。这就叫“一候”后复诊。所以传说中有“气候”。这个字不是随便有的,下面就讲讲“气”。
刚才讲到“候”是五天为一候,一年365天下来有73候,古代人简略一些一年就是72候,也就是72变,还有100单8将,这些数字都是很有讲究。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各种花次第开放的顺序:比如在北京,最早开的大概在三月中下旬就是玉兰花(辛夷花,木笔花);然后就是杏花,然后桃花、梨花这个接着开放等等,把这叫花信,信仰的信。就是说人守信,该来的时间它就如期而至,这就叫信。所以一年就是有72候,古人1候5天一小变化,3候15天的一中变化,这中变化就叫一气。所以平时经常说“气候”,气候是两个字的意思不同,候是五天的变化,气是十五天的变化。古人讲的24节气应该是叫24气。节又是在气的基础上,三气45天叫做一节,所以节气、节气,或叫气节,都是一个时间的单位。标准叫法师二十四气。
04
—
大自然的节奏气候
错过了花开的季节,或是错过了播种的季节,误了农时,就像《小二黑结婚》里的二诸葛,算日子算得误了耕种,结果就一年就没收成。所就是说古代农耕社会是最贴近自然,讲的是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过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再下大的辛苦,出再多力,流再多汗,施再多肥,也是没用的。这个时间、节奏和脚步,古人是把握得非常精确。
梁冬同学感到有一点遗憾,现在室内夏天有空调,冬天又有暖气,又有温室的大棚蔬菜吃等等,今天的我们整个人身体和大自然的节奏气候其实已经是乱的了。乱的表现先是气乱,节奏乱,然后是心情乱,就产生很奇怪、很怪异的情绪、想法,最后就是始乱终弃,最后就把自己了断,“终弃”也可能是人类被大自然所抛弃。
刚说到这24气,是老百姓所熟知的24节气,很多人一说节气就想起电视台报节目说:“今天是农历24节气的雨水”。其实这不是用农历阴历计的,中国人用的节气是标准的太阳历,24节气是根据太阳公转对地球四季影响定下来的。而农历是根据月亮,初一、十五是农历,24节气完全是太阳历。农历里就没有24节气,农历只有月亮的阴晴圆缺,对潮汐的影响,对人心情,对人月经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代是用24节气指导农耕劳作的。
梁冬同学突发奇想,既然说女子属阴,所以用阴历(农历)来指导女性的月事,按照阴历时28天一个周期;那男人是不是就受到阳历的影响,男人是不是每30天一个周期。徐文兵老师说不是的,男人的血的变化没那么强,没那么明显。用24节气指导工作、指导农耕,男人在田里劳作,到什么节气去做什么事。用阴历指导生活,初一十五,该上香、该赶集,都是这么安排的。另外我们阴历也不是纯阴历的,经常要加闰月,然后调整它阴历的时间,某一年就闰了个七月或闰个八月,为什么要补这一个月呢?就是让阴历的正月初一(春节),和阳历的24节气的立春基本保持差不了多远。
小知识:世界上用的纯阴历就是伊斯兰的历,就是回民用的回历,是纯粹按照月亮(月历),伊斯兰教也叫拜月教,完全按照月亮的变化,不去拿公历(阳历)去调整,所以目前真正的阴历也不是个我们常说的阴历。
目前常用的阴历是经过调整的,叫阴阳合历。所以针对24节气以后记住是阳历的。24节气的日子基本上和阳历的日子都是固定的。比如说立春一般都在每年的2月4号、5号,清明一般都在4月4号或是5号,冬至一般都在12月22号,是固定的,跟着太阳而变化,所以这就叫气。
05
—
节气是个“劫”
刚才先说了五日为一候,又说了三候为一气,之后说了三气为一节,经常说四时八节,八节是指立春、立冬、立夏、立秋,还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八个节,节是难过去的一个坎,所以经常说“关节”,第一关节是个难关;第二,它那不连着,节有坎了或者有断了,经过45天人身体或者自然界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有一些老人重病的时候,到了这八节的节气的时候,就是到了坎节上不好过,相反一些重病的人,比如赶上冬至,而冬至过去了,那还行,还能活一段时间。所以节气有些敏感的病人,一到变节气的时候,身体就出现症状,不舒服。所以老百姓以前有种保健思想就是在八个节的时候,刚才说四个立、两个至、两个分的时候,都要去吃点药,调整一下身体,让其很顺利地渡过这个节,春节的节过不好,就变成劫难的劫。元宵节过不好就是元宵劫了。
说到元宵为什么不叫元夜?宵和夜有什么区别?经常说难忘今夜,也说难忘今宵。吃宵夜,吃夜宵好像都混成一个字。什么叫夜,什么叫宵?古人甲骨文上的“宵”字上面是小,像个小鸟,底下是月亮的月,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叫“宵”。本来黑“夜”是没有光明的,突然出现一轮明月就好像给人带来一种特别欢快的喜悦心情。所以说“月黑风高夜”。所以那种暗无天日,见不着月亮的时候,叫“夜”。初一和三十都没有月亮,就那会是看不到月亮的。大年初一,年三十都是夜,年夜饭,而不叫年宵饭。叫守夜/守岁,大年三十/初一,都是没有月亮叫“夜”;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元是第一个,元是零或者叫第一个,第一个月亮圆的时候就是元宵。“春宵一刻值千金”,那一定是月圆之夜好行房,李可老师这么说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绝对是踩着天地同步的点儿去做事儿的。以前有一次李可老师就说过这事儿,说这个最好是月圆之夜,因为月圆之夜的时候,整个身体的激素水平都比较高,很多女性正好排卵期在处于月圆的时候,其怀孕的机率也非常大,所以踩这个点走来借天地之力完成自己的心愿。
前面先讲了“候”,再讲了“气”,然后讲了“节”,最后就是“季”。两“节”也就是九十天是一“季”,四季为一年。比如说到什么季节?问到什么“季”了?还是问到什么“节”了?古人就这么问了。就像孔乙己,徐文兵老师就说“孔乙己”是中国优秀的知识份子,是其偶像,居然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知道“偷”和“窃”是不一样。
06
—
“春三月,此为发陈。”之“春三月”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梁冬同学问“春三月”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还是立春开始?春三月的“春”应该是从立春开始的,因为24节气按照阳历走的,不按阴历春节走,尽管两者也差不了几天,据了解最早研究天文第一个定下来的节气就是冬至,冬至那一天是太阳日照时间最短,在地上拉的影子也是最长的,所以古人先把这一天定下来。冬至定下来这一天就开始数九了,一九、二九、三九等等,而立春是冬至以后第46天,因为“春打六九头”,数九的六九的第一天往往就是立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结束了,15天后是小寒,30天后是大寒,然后再过15天,一共45天后就是立春,“春打六九头,五九四十五,五九数完之后的六九头。六九头就是立春,从立春这天算起往后再数三个月,就是春季,春三个月九十天,其中包括两个节,包括六个气。
立春之后天气还是蛮冷的,现在科学研究定义春天是指日平均温度维持在十度以上连续5天,才叫春天这是理性的认识。可是中国人讲的是那种慧、感觉,就是说立春这天温度哪怕它是零下三十度,这天也是立春了,是气不一样了。
太阳从冬至那一天开始往回走了,每过15天就像经过了一个刻度,到立春这一天的感觉是天地俱生。“吹面不含杨柳风”说明立春后温度还很低,但风打在脸上感觉绝对不是那种凛冽的、刀削般的寒风了,是给人一种暖暖感觉的风。
为什么要说现代人要恢复自己的知觉,现在很多人丧失知觉,麻木不仁。第一已经不知道这天是立春了;第二其身体感觉不到春天的气,不觉了。徐文兵老师希望听众/阅读者都要修炼好自己身体,把自己的“神”养得足足的,这时候就会有“觉”。哪怕不用看手表,就知道现在几点,会说出几点了,就会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气,这液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现在都当寓言来听,觉得是讲笑话讲故事,其实不是的,那种阴阳变化是存在于周围,只有用自己的心神去体悟、感悟的。
基本上“悟”这件事不用太敏感就能感觉到,所以到立春那天人的活动、身心变化就应该区别于冬天了。这是质的变化,不是量的变化了。
梁冬同学有些疑问:刚才说“感悟”不需要多敏感,但觉得这真的很难得了,现在随便问到街上十个人,有多少个人知道说立春前一天的风和立春当天的风有不一样,肯定很少能说出来。以前练一些太极拳、形意拳,老师教给练功训练的方法,比如在静坐时体会到半夜子时的阴阳就出现变化,就阳面变阴面,阴面变阳面的时候,就让自己去体会的。那时候一块砖的温度都会有变化,阴阳的变化需要用心神去体会,而不是用浅薄粗鄙愚钝的意识去认识。徐文兵老师自己就有过在子时前后,体会这个砖块的温度变化,可能会说是自我心里暗示,徐老师说也都可以理解,但是可以实践去检验嘛。
07
—
“春三月,此为发陈”之“此为发陈”
“春三月,此为发陈。”也就是说,冬至以后45天就是立春了,立春这一天往后持续的三个月命名为春天,春天的性质就是下面说的'此为发陈'。
发陈的“发”就是发芽,生发。“气”的趋势是往上走,所以春天的生发之气往上走,就象人长出头发的感觉,是指发芽、发生。最早变化的不是长出来嫩芽枝叶,而是涌动出一股“气”,所以古代人放风筝,就是立春那天,就是因为地气会喷上来的,很容易让风筝飞上天。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保持古代智慧,不愿住高楼,就愿意住平房,因为接地气啊。如果跟老外说这个接地气,老外都笑喷了,他们没有那种感觉。为什么放风筝要在春天放?按说春夏秋冬都可以放,天安门广场经常见大冬天也有人放风筝。按照原理来讲,只要有风、有动力、有推动,风筝就能飞起来;但是只有春天放风筝,在没有风或是感觉风很小的情况下,风筝也能飞起来。那时候太阳逐渐在回归,大地慢慢从沉寒固拢冰冻状况下开始回暖,这个时候就从地上开始就涌动出一股生气,开始往上走。在这种生气的推动下,植物营养或者说其气血,植物没有血其枝叶就开始从树根,冬季养了一整个季的营养,开始往主干上,走往枝叶上,往末梢上走,走着走着到最后就能用肉眼看到的,长出了新的枝芽,长出了新的叶,或者其花蕾开始变得膨大,开始绽放。这就叫做“发”。
这“发”于哪呢?就是“发于陈”,“陈”是过去攒下来的东西,如果没有“陈”,就没有后坐力或者没有后面的支持和支援,就“发”不了。中医里面有个中药叫“茵陈”,梁冬以为说“陈皮”,陈皮也很有意思,中医有个方子叫二陈汤,二陈汤里面必须用二味放了很多年的药,一是半夏一是陈皮,广东新会那边的陈皮非常有名。陈皮就是用桔子皮,开始新鲜时刺到眼睛里都觉得有点辣,还有那味也很香,但这味是一种浅薄的味,保持不了很久,很快就散掉了。当把陈皮放到很久以后,保存得非常得当,没有腐败霉烂的,那时候散发出来的香,是治疗用的非常有用的。中医讲的“四气五味”里的味,非常的芳香,能够醒脾、能够化痰、能够去湿。这都叫“陈”。
刚才讲“茵陈”就是个多年的茵,经常说绿草茵茵的茵,就是一种草,也是描述草刚发芽出来的样子,茵陈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一到春天就从陈旧的枝干上冒出个新的叶子、冒出个新的芽,然后又郁郁葱葱长成一个新的草,叫茵陈蒿,“蒿”就是长得比较高,所以“春三月,此为发陈”一是说生发,二是说其有多年的积累。常说冬天要闭藏,冬天要进补,要养精蓄锐,增加脂肪、增加血脂、增加血糖,留到春天让其去生根、发芽、开花,所以叫发陈。换句话如果没有陈,就发不起来;很多人冬天还在燥,到春天也就发不起来了,没有陈就没有发。
“春三月,此为发陈。”而另外“陈”还有一层含义,刚才说是养精蓄锐,留下好东西到春天发出来了;另外其对立面就是如果攒了很多年的旧病,到春天也该发出来了。春天也是个很多疾病爆发的季节。“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很多人就得了这种温热性的感冒,并不是伤寒。其表现出来:先咳嗽,然后马上嗓子红肿,热痛,心跳加快,心率变快,甚至还会出血,最后到高烧、昏迷、抽搐,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一种温热病的状态,一到春天开始发作了。这也是“发陈”。中医叫“伏邪”,就是在秋冬埋伏下来,到了春天哗一下勾起来了。
还有很多病就是在春天开花的时候发作,突然就表现症状非常强烈,叫做桃花疯,就是当桃花开的时候,很多人就脱光了满街跑。“疯”就是燥狂和精神分裂症,到春天这种肝气、肝火萌动生发的时候,陈年固疾也会发出来了。传说中的花痴就是这样,一到春天是发情的季节,健康人在发情,不健康人在发疯。级别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一个是正常的养精蓄锐,冬天进补,开春打虎。还有就是春天看油菜花开放的时候,菜花黄痴子忙,也是精神病发作的时候,所以“发陈”蓄含了无限的哲理。“春三月,此为发陈。”
08
—
春三月的中医养生初步建议
马上就要春天来了【2019年2月】,建议怎么样能够在春三月不要把旧病复发,或者最好在春天的时候如何调养自己。针对“旧病复发”一个是要及早治疗,另外就是说引蛇出洞。引蛇出洞就是把它勾引出来,趁着天地俱生的时候让它露头正好去治,所以这也是中医治疗的一个方法。
具体情况春天对应肝(木),很多原来就有肝火、肝气过旺的人,到春天他表现出一种莫名的烦躁,然后易怒、易激惹还发怒,这就是病前冒出来,冒出来的时候,正好去清其肝火,把肝火给平复一下,正好借此机行事。相反有些平时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阳萎甚至那中筋比较软的人,正好借着春天的劲,再加点食物或者是辛辣的味道,或者喝点酒,正好是滋补肝气。扶一把,顺着这升劲,让其升起来。中医治病一个是要看人,再一个是要结合天时地利环境处理。
09
—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刚才讲了放风筝的升空,这时候地气是上升的;如果到秋天放风筝也可以,但是秋天的风是秋风扫落叶,一股肃杀之气。秋天就不适合人去做户外活动,开始收敛锋芒了,开始准备贴秋膘,开始准备过冬了。所以秋天放风筝等于就是和天地作对,春天放风筝才是顺应天地的生生之气,然后从冬天的闭藏状态中走出来,这就叫“天地俱生”。
对应春天的“天地俱生”,秋天的天地之气是肃杀之气。阳光渐行渐远,太阳离地球远些,然后地气开始闭藏收敛,这就是一种杀气,那种邪寒的冷风就开始过来,这不是生气。到了冬天叫闭藏,水冰地坼,这就是大地冰冻了,太阳离得远远的,好像看热闹。所以这时候冰天雪地,基本上除了一些耐寒的松柏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生物,大多数动物不是冬眠了就是潜藏在水里面不露头。
刚才讲到“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荣”字怎么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荣”的反义词是“枯”,就是枯萎凋谢了,“荣”就是披上了绿装,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叫“荣”,“羌笛何须怨杨柳”。
“万物以荣”春天里万物中的植物从枯萎到凋谢的状态,就重新回到那种绿色的状态,所以把春天的颜色定为青。青是绿和蓝的两个意思,一般讲的是绿,青山碧水,就是开始变绿了。
另外“万物”还指人物,人也是一个物,动物和人物怎么“荣”,经常说这人“容光焕发”譬如说感到很光荣,到底这动物的“荣”指的就是那毛,那汗毛都立起来,汗毛像青青草一样冒出来了。秋天是从革,杀戮,拨动物的皮,把拨动物的皮叫革,制革。
到了春天人体的小小汗毛,汗毛孔开始开放,人的脸也开始舒张,人的气血又开始从内脏、从肠胃,开始向四肢、向头面、向末梢奔涌,这时候人也会显得万物以荣,容光焕发。为什么冬天要进补呢?因为人冬天的气血会从表皮收敛到内在,所以冬天吃点高脂肪高蛋白的有营养的,甚至吃点冻柿子、冻梨、甚至吃点冰棍,都能消化的。
春天了人的气血能量就开始往皮表走,这也叫万物以荣。人就开始觉得,厚棉衣有点穿不住了,不是气温变了,而是人体内在气血变了,人在本能的从一种收敛闭藏的状态开始改革开放了。这就是1992年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是“万物以荣”。
10
—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什么叫做“夜卧”古人“夜卧”夜到什么地步就叫夜?古代一天分时辰,讲子丑寅卯时辰那么走的,就是按地支来算。古代有个规定作息的方法,就是每个时辰有个对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大概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大概是晚上5点到7点,黄昏以后就叫人定,人定就是洗洗睡了。夕阳坠了,洗洗睡吧,这“人定”的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子时之前叫亥时,所以亥时叫猪的时间,像猪一样赶紧睡吧。所以古代亥时是从晚上9点到11点。在春天或者夏天,可以睡得晚一点,最晚也不能超过11点,但是到秋冬的时候,就大概要睡得早一点九点就睡了。
真人绝对不是点着灯、熬着油在那打着电脑、玩着游戏去熬夜,那很伤身体,所以夜卧早起或早卧晚起或晚睡晚起,以后都会讲,到这时间了就要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再活动,不要去招惹邪气。可是立春一到,就可以早睡也该早起了。夜卧早起,夜卧时间不改变,但是从立春开始晚起改成早起。
《黄帝内经》里所谓的早起是早到几点是为起呢?且听下回分解。
[下一集]: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2-四气调神大论之春三月
文章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