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缘由是过多关注自我?

p9u842021.07.03 23:10:15字数 1,447阅读 733你读了很多书,有很多感悟思考,可总是在一个圈层中打转,无法获得安宁。在我看来,人面对世界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同身受的身心,总觉得世界并不公平。再聚焦意义问题,企图心更强一些,就如同准备咬自己尾巴的狐狸,这种智慧只能让你陷入困境。

摆脱时间压迫。心智是时间的产物,积累和培养意识并非就是培养智慧,理解意识的整个过程是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应对复杂生活的智慧,通常具有一个特殊标签,就是富有创造力的利他思想。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经验越多,你越是被困在自我中心于累积,关注于自我封闭的想法之中。只有真正摆脱了自我、“我”、私心只有当心智,不再是望到“更多”的中心,不再是渴望更加伟大、更加广泛、更加辽阔的思想之域的中心,智慧才会到来。智慧便是挣脱了时间的压迫。”在他看来,不匆忙的人才有智慧。总是说着忙碌的人,是无法管控自己生活的人。他们是心灵死亡的人,是不做梦的活死人,无法体验智慧的力量。

找寻心中所爱。重复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我们本来都是普通人。但是,即便是普通人,也应该追求更多的创造力,找到自己的所爱,将自己从庸俗平淡时日中超脱出来,不再过自怨自艾的生活。嗜酒如命、嗜赌如命、为权利赌注一切的人,再多声色犬马也无法满足内心的黑洞。创造力不同,它具有巨大力量。克里希那穆提说:“看一看,你们自己的生活吧一何等麻木、何等愚、何等狭隘和凝滞,因为你没有创造力!你或许会生儿育女,但这并不是创造力,你或许是个官僚,但这并不是创造力,这里面没有丝毫的生命力可言,它是僵死的例行公事,徒留厌倦与乏味。你的生活被恐惧包围着,于是便会有权威和模仿,于是你不懂得何谓创造力——我并不是指绘画、写诗或是能够唱歌,而是指创造力更为深刻的本质。”一旦认识了这一切,深刻地懂得了这一切,就会发现,创造力伴随着智慧而来。伴随着这种智慧,人将迈入永恒的富足状态。创造力最解忧。挖掘创造力的富矿,能量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爱因斯坦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叔本华说过,人的个性是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相比较而言,任何其他的东西永远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刹那地产生作用。所以,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依靠的只是我们的本性,而不是我们的金钱。”依靠智慧才能发现创造力,可惜大多数心智无法找到它,心智是“我”、自我的中心。

从他人身上看自我。丁锐在《醒来》中写到:“人一旦过30岁,内心就开始枯萎了,而一旦失去了生机,人的心智也就跟着停止了生长了,就好像那句话所说的——25岁就死了,只是75岁才埋。在人生的绝大部分里面,我们都体会不到生命的甘美,忘记了被生机催动的滋味,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其他的替代品,或者是对名权力的执念,或者是对儿女情长的眷恋。其中当然有生机,但仿佛又不纯然,所以烦恼横生、难以名状。”普通人激发创造力做法是生个孩子。这是人类社会促进“生机”繁荣的好办法。还有一些人,企图通过信仰、持续斗争实现自己的目标。其中,包括慈善事业。当然,利他并非是简单的慈善,更多的是通过行为举动,让更多的人为之受益。然而,不管怎样,都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另一个对象上。有意无意的需要将对孩子和他人的投射移植到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空虚才不会淹没你,付出的一切才有价值。生活即关系,正是关系带来了冲突、痛苦、不幸和恐惧。最大的痛苦是自我迷失,无法找到心声,无法用心从他人身上汲取你真正需要的智慧力量,在这一点上,你恰恰需要持续关注自我,痛苦也是内外的不平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