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一) | 山西00后诗歌阵地

钟庸,黑龙江人,00后写作者,上学。

01
于康杰&钟庸

双塔
文/于康杰

从黄色的路经过。城墙被幽若的距离清退
碎片揽着尘,在夜里
照亮灯塔的侧面,我开始认识旧物
泥瓦用石砖沥清朝代。落日出现时
将步伐,分成的暗室和浮屠,我略过马车
像一个醉酒的宋人,用唐朝的篆
将自己塑成石雕。一面住进大山
另一面,封成萧条的神像,守着枯草
我未经过池塘,在寺庙里独自画佛
生锈的字,可以掩埋故人,就像石碑
可以遮住很多不安的刺字

于康杰:这首写于去临猗县城参观双塔寺,从青黄色的路被带入历史,眼前的事物,荒草、石碑、雕像等都浮现出来。试图用自己的语言逻辑去描绘感受,刻意寻找冲动。做不到一首诗全部描绘完,只细腻的表达一些情感,很多人都去过寺庙,他们对历史的感触是一样的。我习惯让抒情有一种冲击力,用力诠释所看所想,自己推向自己的顶端,最后回头,看细小的事物给双塔带来最大的感触。

钟庸: 所谓悲史之诗,在诗人手中越发显露一种苍古的心境。“从黄色的路经过”,既是现实与虚构的双重介入:踏古之道与现实通塔之道。塔的构造,“我开始认识旧物”,从日落时分统治下的时间,塔被劈成阴影与向阳两端,像万物两极复悯而生,以宋人身份,临摹哀唐风物,从凝固的石佛到萧条的神像,透露的是一位悲古者的跌宕哀岑。诗人独自画佛,从生锈的字看到许多故人与石碑,那些亲如刺痛的字,一次次扎入诗人博观的眼球。

02
尹德彪&钟庸

命题
  文/尹德彪
我在替每一段话寻找合适的位置
前后呼应,衔接紧密

描述一段相濡以沫的感情
仿佛山谷里沉寂多年的泉水

缓缓的流淌
字斟句酌,如沉稳的老牛套上爬犁
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题目却在脑海里挑挑拣拣,翻来覆去
像水里的一只鱼

尹德彪:从我开始接触写作的时候,一直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不会拟题目,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但是我经常只是写完正文之后,等到收稿时草草写一个题目,对于题目一直都是草草了事的态度,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也正是如此,在写诗的时候,因为不会起题目,写了一首表达自己不会起题目的问题的诗。

钟庸: 有一丝元写作的意味,可实况却是诗人自邛的苦吟。写诗,无非从已故的观念中撺掇一段相对痴迷的灵越,而诗人在诗中说,这种不确定感像相濡的爱情,沉寂的泉水,勤奋的老牛。这些可溃的事物与它们位置互相交涉,在寻找句与句的联系中,反复煎熬,像鱼溺小洼,又如小国烹虾,在命题的不断深入中找到合理的归属。

END

文字来源:于康杰、钟庸、尹德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