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这些简单的小动作

2021.05.28

养生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如果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坐、卧、行、立的状态下做些小动作就能达到养生效果!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闭眼小睡能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意思是说,眼睛的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肝血濡养,《黄帝内经》早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

同时,强调肝主藏血的功能,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人只要一闭眼或一睡着,肝脏就能发挥其藏血之功。因此,传统养生中,非常强调通过闭眼来养肝,眼皮相当于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眼一闭,则肝血藏,肝脏开始休整。闭目养神、日间小憩是养肝血的重要方法。

闭眼养肝可在工作、学习间隙进行,也可选安静之处闭目独坐,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安心养神,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在闭目的同时,可配合眼功练习,以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

具体做法是:轻闭双眼,用两手大拇指从眼内角向外擦24次;或两手四指并拢,以指面在两目上向外轻轻转摩24次,再向内转摩24次。

日间小憩可在午饭后进行,饭后闭目小憩不仅能为肝脏供给更多血液,还能为肝细胞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成分,对肝脏大有益处,对已患有肝病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护肝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闭目休息时流经肝脏的血液比站立活动时增加40%左右,通过肝脏的血流越大,肝脏得到的营养供给也越多,可加快肝细胞恢复。

坐着捏膝养好腿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

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

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

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八九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有助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走路握拳头健脑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

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

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

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卧时练提肛助长寿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

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肛门,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站立提脚跟防摔倒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常捶背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

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

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经常梳发脑神通

百病皆去。”梳发传统称为栉发,指用手指梳发按摩头部。

用二手五指分开并屈指伸入头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每次梳头十次至百次。

动作宜轻柔,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头部是人体属性为阳经络聚集的地方,常梳可刺激头部经络引气血下行,防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通调太阳、少阳之气;又能引气血上行,治疗脑供血不足。可使头发乌黑发亮,又能消除疲劳、清醒头脑。

多擦面部气血平

面宜多擦气血平。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

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为运睛,即眼球转动。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常暖背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

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常摩腹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足心常擦心清净

古人称为擦涌泉,涌泉是前足心的穴位。能固肾暖足,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等作用。可防治眩晕、耳鸣、足部酸痛、麻木浮肿下肢挛痛等症。

先泡洗双脚,再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发热为止。再将足趾稍稍转动,然后放开双脚向上、向后尽量翘起足趾,再收缩足趾,像这样反复翘、收缩十次。右脚着地之后,换做左脚,方法如前。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降虚火,治疗头昏、头痛、目眩、咽痛。还可治疗失眠及足部萎缩、麻木等,对延年益寿有明显效果。

身体这8个部位是长寿开关,每天搓一搓,受益无穷~收藏了

中医养生 2021.09.08  土豆微信

不论是工作还是放假,忙叨一天之后难免会全身乏累,十分容易出现腰酸腿疼、眼睛酸涩……如果此时还不能休息,大多数人会选择搓脸或搓耳来实现“提神”的效果。

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实,“搓”这个动作是中医推拿里的一个手法!

经常搓一搓身体的这8个部位,可舒筋通络、活血化瘀、预防疾病,比按摩还有效!

常搓脸,人不老

人的喜怒哀乐,首先从面部展现。因此很多面部表情丰富的人,会过早出现表情纹。

而搓脸能促进人手部和脸部的血液循环,使手指更加灵活,面部皮肤也能获得更多营养,使人更年轻,比敷面膜方便多啦。

特别建议大家在疲劳时搓一搓额头,不仅面部舒服,而且眼睛明亮,感觉神清气爽。

【方法】

将两手手掌指尖相对放在前额,从中线向两边单方向推搓,每天30~50下。

此法可以清醒神志,延缓“抬头纹”的出现,早上醒来后操作更好。

此外,搓脸还能刺激一些穴位,增强我们对外界和自身的感知。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活动和表情都比年轻人要少,因此很多养生专家都建议老年人要多搓脸。

常搓头,少白发

自然衰老的白发往往无法缓解,但只要平时生活中多搓搓头,就可防止白发继续增多,甚至由白变黑。

用五指搓头按摩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毛乳头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改善毛球部的色素细胞营养,增强细胞活性,加快分裂,有利于分泌黑色素,使头发变黑。

常搓耳,听力好

耳朵穴位密布,通达人体的各个部分,当人体有病时,通常都会显示在耳朵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补肾壮腰、养身延年。

搓耳朵要搓外耳轮(耳朵最外侧向里面卷起的软骨部分),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充盈和外周循环的改善。另外,搓耳轮还是通治上火的方法,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方法】

将耳轮从下往上,搓至发红发烫,对各种类型的上火都有治疗作用。

常搓鼻,通鼻窍

患鼻炎的人很多,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推拿方法。不用任何药物,只需搓揉自己的鼻子就能治好慢性鼻炎。

【方法】

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没有鼻炎的人,经常搓鼻子可以加快鼻部的血液循环,刺激穴位,预防感冒。

【方法】

用两手食指从眉头正中开始,顺着鼻梁推下来再搓上去,力量不要太大,操作次数以鼻翼微微发红为最好。

常搓手,调脏腑

中医认为,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鱼际穴等,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经常摩擦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搓手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只要手空闲下来,何时何地都能做起来。

【方法】

用两手手心或手背互相对搓至搓红搓热,可以刺激手穴,强壮身体。

常搓胸,调情绪

我们都知道气大伤身,而日常我们出现心情激动时,大家也都喜欢搓搓胸口顺气。

其实,这个动作除了平息怒火,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舒缓情志、调畅情绪,建议经常做。

【方法】

将两手手掌轻按于胸骨和两侧胁肋(肋骨处),做环转的搓摩活动,每个部位每次50下,每天可以多做几次。

常搓腰,不塌腰

有一些老人,七八十岁了腰依然不弯,身体笔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办法,就能起到效果,那就是按揉腰眼。

双手掐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拇指按压的那个位置基本上就是腰眼。

【方法】

可以双手握拳,抵住腰眼旋转按摩,或用手搓热按摩,可以使局部皮肤里的毛细血管扩张,提高腰肌的耐力,达到人老腰不弯,防治因风寒、劳累引起的腰痛。

常搓脚,更长寿

根据中医原理,脚在人体最下端,得到的营养远不及其它部位,但负载量又极为繁重,因而容易衰老。

经证明,搓脚可调整人体机能,助人长寿。因为脚掌皮下脂肪少,易受凉,故有寒由脚起之说。睡眠时脚心不宜向风,常按摩脚心,可远离疾患。

搓脚有干搓和湿搓两种:
干搓时,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以使脚心发热,然后换用左手搓右脚脚心。搓的力度以自己舒适为宜。

湿搓时,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至脚发红,再按干搓的方法搓。

另外,糖尿病患者要谨慎搓脚。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高血压有救了,发一次,救人无数,为爸妈收好了

中医养生 2022-01-21 09:00  土豆微信

赶走高血压
取穴:位于耳郭背面,用手摸时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条凹沟,此处就是耳背沟。

功效:经常按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消除头晕目眩、耳鸣耳痒。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对准耳背后的凹沟,依据凹沟的走势,由上向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每天按摩2~3次,以耳部微微发热为度,力量不宜过大。

赶走糖尿病

取穴: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功效: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然谷穴,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赶走高血脂

取穴:将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达外侧即是足三里穴。

功效:有降脂的功效。宁心安神、疏通经脉。

操作方法:涂点红花油在该处,每天早晚食指按揉5~10分钟,坚持一周。

赶走冠心病

取穴:离腕横纹三个手指的位置,此处就是内关穴。

功效:内关穴是对心脏调节作用最强的穴位之一。点按内关穴能强心、调节心律、缓解胸闷,能够治冠心病。

操作方法: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赶走颈椎病

取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后溪穴。

功效:后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够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后溪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赶走关节炎

取穴:在膝盖骨后背的凹陷处,就是委中穴。

功效:该处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长期拍打可以赶走关节炎。

操作方法:拍打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两周拍打一次。

赶走便秘

取穴:在肚脐旁开三个手指的位置,此处就是天枢穴。

功效:能够通肠道,治疗便秘。

操作方法:每天至少敲打两次,每次5~10分钟,敲至小腹发热为止。

上面7个老年病自解方法,非常容易学,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到。

把疾病赶走之后,别忘了把这份健康给身边的朋友,大家一起健康生活!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