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里的温存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复杂时代,有相当一部分人正依仗着物质的丰厚,贪图着各种感官的“享受”,却在生命里感受到的,并不是幸福与快乐,而是麻木与痛苦。
眼,它看到的并不是未经污浊的晴天白云,而是苍茫而肮脏的影像。留在心间,就变成了一座充满行尸走肉的“禁城”,演化成精神世界里救赎的孤鬼。
耳,它听到的并不是和谐动人的优美乐章,而是喧杂而荒诞的碎语。留在心间,便成了“禁城”里那席卷的狂风,撕毁了丛间生长的善念。
鼻,它嗅到的并不是缕缕的花香,而是浮躁而恶臭的风气。留在心间,便成了狂风里充斥的腐蚀气息,渐渐地、渐渐地走向那神魂颠倒的死亡之途。
但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天生就失去了视觉、听觉、亦或是说话的能力,我们往往把它们称为盲人、聋人与哑巴。当然也存在着一小撮人——上帝为他们同时关闭两扇天窗,成为了所谓的聋哑人,亦或是盲哑人……
“不幸”,这两个字瞬间成为了我们评论的字眼,却还是迟迟不敢发出一丝的言语。
我常常思考他们的生活如何?他们的精神世界又会是怎样?……一团团的谜题如云雾般积聚在心间,激励着我静下心来,用那笔尖的力量化作走进他们精神世界的钥匙。
哦,盲文字版——我闭上双眼,让视觉细胞拒绝大脑中枢的“盛情的邀约”,伸出那笨拙的手指,轻轻地抚摸那凸起的印迹。
猜我摸到的是什么?
一个接一个的疙瘩,在我的指尖流连,我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难以想象那些渴望光明与知识的盲人,是如何感受到印迹里珍藏的世界——那用作家倾注生命的热情而编织的温情的故事。
也许他们读着读着就流了泪,但那最初的感动应该是印迹里生命的另一种遇见,一种富于真善美的温存。
如果作家在其精神世界里营造了一座鸟语花香的百花园,那里有黄昏美景,那里有晚霞灿烂,那里有一汪奔腾的瀑布……他是否能感受到作家内心的温存,在那早已断绝联系的神经视觉中枢里,凝聚光明的纽带,在心间,同样地用惊奇与温情构筑起一座想象的天堂?
如果是母亲的爱眼,如果是恋人的酒窝,如果是一个婴儿纯真的微笑呢?
在我刚刚见证死亡的童年时光,我便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社会上也有不少人,慷慨地捐出眼角膜,让那些困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与重生的喜悦。
我一直认为躯体只是灵魂的载体,但我也不允许自我玷污与自损。在我幸运地拥有完整的感官体验时,我便要用心地体会这世间带给我的无限惊喜,甚至不期而遇的痛苦。然而,若是有一天我同样遇到“延续生命”一类的话题,我是否在生命的最后,拥有内心的答案,从容地做出选择?
是的,我在印迹里抒写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此生足够幸运,也希望我的温情能够被你遇见!
在印迹的再次探寻里,我仿佛感受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于命运的拼搏力量——
她失去了光明,却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拥有光明的人们带来了“光明的希望”;她失去了听觉,却聆听到了底层人民的呐喊,把那一生的精力,献给美国的慈善事业……
19世纪,拿破仑用武器征服了世界;我想,海伦·凯勒用那温情的笔触,永恒地震撼了人类的精神家园!
但那印迹里的温存,也只有人们用心才能感受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