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三哥还在某保险平台上班,大概也是这个时间段,一位刚刚杀入电商的老伙来找我取经,问怎么做双十一。于是,我们就聊到了成本、利润这些东西,他忽然故作神秘地问:你告诉我,你们保险行业哪个险种的利润最高?看我一时有点懵,他解释道:以后我买保险,就买你们利润最低的那种。
01
“差”的意思,就是“预计中”和“实际中”的差额,比如我今年预计减掉10斤,结果反倒涨了5斤,差额就是15斤。
死差:简单理解为赔付率;费差:经营成本;利差:投资收益。
一款保险产品做精算设计时,会通过这三个差度来实现利润率。茶叶老伙说的利润率最高,按他那门生意的理解,就是死差和费差,类似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但实际中,死差或费差太大,产品就失去竞争力,所以,他们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说起来有点复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品预定利率是3.5%,但实际中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为5.0%,这多出来的1.5%就是利差。别小瞧这1.5%,100万本金的时候才1.5万,但本金是1个亿呢?10个亿呢?周期是5年呢?10年呢?这也是保险公司实际上“不惜赔”的主要原因,不靠死差赚钱嘛。口碑好了,卖出去的保费才更多,本金池子更大。一款意外险,每年289元,身故和伤残保额100万,医疗报销5万,0免赔、100%报销,还不限社保范围。一款儿童小额医疗险,每年88元,每年住院医疗报销1万元,0免赔、100%报销。所以,意外险和小额医疗险上架、下架频繁,基本没有长寿型产品。只有重疾险、寿险等长期型产品,才能更好地完成利差任务。2017年,某款网红重疾险筹划时,因为价格太低,没有再保险公司敢接,只好自行承担发售。一年后,产品销售态势非常好,这时,就有好几家再保险公司来主动沟通了。当然,保险公司的经营和产品精算设计,肯定比我说的复杂多了。我们只需记住,保险经营的利润模型,核心不在理赔率控制,而是扩大保费规模,形成良性循环。我建议各位去法律文书网,看看那些保险纠纷的判罚案例,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都被判赔偿,而我知道的很多情况,保险公司也选择了通融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