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人生结伴者?

生意场上需要「合伙人」,而我们的人生更需要结伴者。

这些结伴者或许是你身边的好友二三,或许是理解你的亲人,抑或是在你落难时给予一臂之力的陌生人。我们称之为结伴者,正是在于他不局限于伴侣与朋友。

结伴者有时候可能只是陪伴了我们很短的一段路,还未到达朋友的关系。有的时候,彼此的默契和所受的恩惠又远远高于一般意义的朋友。

这是一场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博弈。

我们选择结伴者,同时,我们也被人选择。正如我们需要人搭伙过日子,我们选择的另一半刚好也有这种需要。生活有的时候就是一种由互相需要构成的关系网,而选择结伴者就是寻求彼此精神上的沟通与理解。

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结伴者?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论语》里有一段话: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孔子,被全乡的人喜欢,如何?孔子不认同。子贡又问,那被全乡的人厌恶呢?孔子依然不认同,孔子说,最好是被乡里的好人喜欢,被乡里的恶人厌恶。

但如何区分谁是善人谁是恶人呢?

坏人的脸上不会写「坏人」两个字,我们也知道要与善为伍。每当我们从己身出发,向外看的时候,我们是将自己与别人分成了截然对立的双方。

正如萨特所说的:「他人即是地狱。」我们总是先将自己预先设定为好人,不管我们是不是犯过错,不管我们是不是别人眼中的坏人,反正我们必须是好人。好人是一种自我的肯定。这种好与坏很多时候是自己心中的界定。

抛开世俗层面的最基本的善恶标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善恶,可以区分为合我们的意与不合我们的意。而我们认识一个人,很多时候只能从他的一个或者某几个维度去认识与了解。如果这个维度刚好与我们自己想要的相契合,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结伴者。

这种不同的维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不同面。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在有意无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结伴者。

上学的时候,有的人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很有趣,相比于高傲的好学习者,有趣的人会成为我们的结伴者。再如,一个人投资失败,但是心态极佳,在思想上可以与之高谈阔论、与之坐而论道,因为我们不是他的生意场上的合伙人,就避开了与之利益相争的那个维度,成为很好的结伴者。

启迪多元思维

佛说,一切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

所以,按因缘说,我们任何人的相聚都是各种条件的相互促成,任何的分别也是如此。

而在这其中,许多的因缘条件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缘来不受,强拒则会生出无端之恨。缘尽不散,再坚持就是消耗彼此。

我们在利益的维度看到恨,我们选择离开一个人,也许这个人是曾经的结伴者。但如果已成恨,就是缘尽,目不相见,也许才能平复内心的纠结。

我们在心花开放的时候看到了彼此吸引中的爱,不用犹豫,被欣赏就需要去靠近。这是缘聚,不强拒,不逆心,找到适合的此段路程的结伴者。

正心正举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喜欢我们,一切终归于己心。只有自己是专业的,才能吸引同样专业的人。只有自己是温暖的,就会发现身边并不缺乏爱与温暖。

吸引同样的人同时要求我们要成为那些我们渴望的人,而这本身一种主动选择权与对自我高要求的表现。

杨绛曾说过:「我素来喜爱品性勤恳踏实恭良温厚的人,若在品性之上兼能才学渊博术业专攻,这样的人,一旦遇上,我定要讨来做朋友,做不得也要多亲近。」

「做不得也要靠近」这就是一种不执拗的豁达,我们总是将喜欢别人当作别人应当喜欢我们的原因,而一旦将内心的意志强加于人,就失去了我们可贵的「诚」,「诚」是一种对他人的成全,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宽容。

待人以诚,才能吸引同样真诚的人靠近自己。我们希望对方既专业又有人情味,因为我们渴望生存于一个有序而温暖的环境之中。

而在复杂社会中,我们要面对不同人的不同面,也许曾经的陌生人某一天就会陪你走过人生重要的一段路。也许是你们一起完成的一个合作项目,也许是对抗同一个压力来源,也许经历了同样的人生之痛,相同的境遇催生相似的情感,这是一种现代的革命情谊。

拨迷见智

米兰·昆德拉说过:「人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与恶泾渭分明,因为人心里有一个天生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进行判断。」

开启自在之门

《庄子·秋水篇》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我们并不是想因此模糊是非观念,因为大是大非的评判是上帝的事。而对于小我们,只想在自己的情感领域中,在短暂人生中尽量地做到合己意,因为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真正的是非对错之分。

同样,在选择结伴者时,最重要的也不是是非对错,而是合己之意,缘起而聚,缘尽而散,才能在不强扭、不偏执中顺己心,才能开启自己的美好生活。

Q:如何选择人生结伴者?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正心正举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