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价值4个亿的中国古画,感受中国古代书画不朽的独有艺术魅力

2011年6月4日,保利春拍古代书画夜场,经过15分钟、19次的激烈叫价后,一幅名为《稚川移居图》的元代古画以3.5亿元落槌,并以 4.025亿元的成交价被一位神秘藏家拍得。一举登上了迄今为止中国古画拍卖史上最昂贵的拍品宝座。(注:落槌价:是指拍卖师敲槌确认的价格。成交价:是指落槌价加上委托的佣金。)

一幅画,四个亿,对业外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对于业内人士很正常,首先,元代书画的整体价格在拍卖市场上就很高。元代虽然不到百年,却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天地,还诞生了赵孟頫,以及被后世统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书画大家。古代书画的寿命只有一千年左右,而元代书画都将有将近800年历史。元代书画已经非常稀少,大部分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鲜有散落于民间者。这就使得元代书画极少露面于拍卖场中,偶有露面,总是一鸣惊人。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其次,“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其书画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代表着元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2010年,他的《秋山萧寺图》以1364万元成交,《煮茶图》更是以3136万元的高价成交,而《稚川移居图》四亿多元的成交价,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拍卖史上最昂贵的古代画作。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元末弃官,隐居杭州黄鹤山(今浙江杭州临平),自号“黄鹤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其山水画受到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

王蒙为何钟爱“葛稚川移居”

  《稚川移居图》画中描绘的不是北方的崇山峻岭,而是南方茂林修竹的小溪潺潺。其《煮茶图》,也以卷曲、细密的皴笔,表现山石的肌理结构,画面流畅娟秀,挺拔而柔和。同样使用牛毛皴法的存世画作还有《幽壑听泉图》,以及《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太白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等。除此次拍卖的《稚川移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蒙另一幅《葛稚川移居图》,同样是描绘葛洪隐居罗浮山的情景;不同的是,这幅画中的葛洪,正牵着一只鹿站在桥上,回头张望落在后面的家人。他的身后,有背着琴的童子,牵牛的仆人,抱着孩子骑在牛背上的妇人,以及跟在牛后面行走的女眷。专家称,除了存世的这两幅移居图,王蒙还画了许多关于葛洪的画作。那么,王蒙为何如此钟爱“葛稚川移居”这一题材呢?葛洪和王蒙,尽管两个人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身份也迥然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蒙另一幅《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东晋传奇人物,三栖跨界看破红尘,医学理念领先世界千年。

王蒙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

  王蒙的人生经历,与葛洪非常相似,他也曾担任过官职,后来因为元末社会动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政权摇摇欲坠,王蒙于是产生了归隐的念头,想做一个像葛洪那样的世外高人。王蒙把葛洪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因此创作了很多以葛洪移居为题材的画作。在这些移居图中,画家笔下的葛洪总是身穿道袍,表现出一副置身世外、悠然自得的样子,这反映出王蒙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王蒙在创作完这些画作后不久,就因为社会动荡,而效仿葛洪隐居于山中。只不过,他隐居的地方,不是罗浮山,而是浙江余杭的黄鹤山。隐居期间,他创作了不少山水画作,包括上面提到的《太白山图》、《夏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以及《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等。

《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过云楼珍藏的《稚川移居图》

  明朝建立后,年过花甲的王蒙,不顾友人的劝阻再度出山,担任泰安知州。后来他因为与密谋造反的朝廷官员有交往,而被捕入狱,不久死于狱中。王蒙死后,他的作品也受到牵连,许多被销毁,以至今天王蒙的传世画作非常稀少。此次拍卖的《稚川移居图》上,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后来,《稚川移居图》入藏苏州顾氏过云楼。苏州过云楼,是晚清民国历史上蜚声中外的收藏世家,一向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1937年日寇轰炸苏州,过云楼藏品大部分化为灰烬。《稚川移居图》秘藏于顾家书房,避过一劫。此后,顾家后人连夜把《稚川移居图》和其他藏品转移到上海租界。1977年,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成为过云楼第五代顾笃瑄的收藏。

过云楼

过云楼是清代怡园主人顾文彬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1993年,过云楼照原样全面的复原。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但是顾氏却对家藏善本书籍秘而不宣。因为这样的一条家规,使顾氏藏书大部分得以流传至今。顾氏保存的善本都极为完好,整洁如新,宋本纸张洁白,字大悦目,确实是艺术珍品,重要的文化遗产。在2005年春季嘉德全国古籍善本拍卖会上,过云楼所藏近 500册流传有序、保存完好的珍贵古籍,包括40册流传800年罕见的海内孤本宋刻《锦绣万花谷》,以2310万元的价格被一神秘买家整体买下。

宋刻《锦绣万花谷》

 这幅高价拍品名叫《稚川移居图》,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葛稚川移居图》,标题只差一个字,描绘的都是葛稚川搬家到罗浮山的情景。两幅画同为王蒙所作,创作在元代。王蒙的这两幅画以搬家为主题,王蒙对这个题材迷之执着,以至于他一口气画了7幅葛稚川搬家,有2幅在中国,另外5幅流失在海外。在故宫的搬家图里,葛稚川身穿道袍,回头张望落在后头的妻儿和家眷。手里拿着羽扇,牵着的鹿还驮着经卷和葫芦。添上鹿和葫芦等吉祥元素,寓意“福禄寿”,这是大多数文人都爱做的事儿。

而拍出天价的这幅葛稚川搬家图里,男主角则是身穿道袍骑在牛背上,手捧书卷专心致志。后面的一头牛上坐着妻子,身旁的孩子由一个变成了三个。

构图

王蒙(元)《稚川移居图》,立轴 ,设色纸本 ,120×54cm,成交价: RMB 402,500,000

《稚川移居图》整幅画的构成:

《稚川移居图》描绘了东晋人葛洪携带家眷移居罗浮山,修道炼丹的故事。罗浮山位于今天广东省博罗县境内。画中骑在牛背上的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只见他身穿道袍,神情专注于手中的书卷,边走边看,他身后,妻子和几个孩子同骑在牛背上,小的孩子被抱在怀里,大的则坐在身后。随葛洪夫妇一起移居的,还有几个仆人,他们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或挑担负重,把一家人的生活必备之物搬运到山上。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几间茅草屋掩映在深山之中,屋前的庭院里,先行到达的仆人,在打扫庭院,迎候主人的到来,画面十分有感染力。

整幅画运用焦墨,间浅赭色。峰峦叠嶂,楼阁参差,整个画面显得生动细腻,笔墨沉酣,不愧为王蒙的成熟代表作。画卷上方留白处,依稀可见王蒙题款,诗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如王冕的老师韩性、“元四家”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人的题诗。整幅画,从布局上看,多采用重山复岭,萦回曲折的体势,山高林密、涧曲谷深,一派宏深俊伟的气象。王蒙的山水以凸现自然界雄豪郁勃的生命力量为媒介,曲折地传导出画家对浑浊世道的不满和不甘的情思。更重要的是,此画作者“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可谓是山水画高峰级人物。其山水画,早年受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开创出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

现存王蒙真迹中,《夏山高隐图》代表了“线”的高密度运用,而《秋山草堂图》则代表了“点”的高密度运用,这两幅作品的繁复程度都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王蒙“繁线密点”的画风中形成了双峰对峙的格局,而王蒙其他作品的点线运用基本都在这两者之间,或降低点的密集度,突出皴线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就降低皴线的排列重合度,以各种“点”来展示混莽苍厚的山水意象,还用一种是点线运用旗鼓相当的作品。

繁线密点的技法(一)

笔道厚实,以圆劲中锋勾出。以点代皴[cūn],使框线清晰自然。 (注: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为了显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叫做皴。)

繁线密点的技法(二)

框线稠密,用淡墨圆笔的“细攒点”迹散势聚点在石巅、山腰等交搭处。分明层次,丰富画面,有葱郁之趣。

繁线密点的技法(三)

以密集的小圆点浓淡分层点簇组合,表现岩顶植被浓郁的特点。

《稚川移居图》是王蒙深具个人艺术特色的成熟之作,也系其迄今尚流于民间而极为罕见的最重要的真迹,所以这幅画是不折不扣的顶级人物的顶级之作。从目前存世的王蒙真迹看,无论这些作品处于哪一个创作时期,几乎没有一幅作品的画法是完全重复的,当他将一种绘画程式锤炼得出神入化的时候,他就开始追求变化、试验另一种全新的笔墨语言,或者试图寻找展示笔墨意趣的另一种可能性。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就是中国画不朽的艺术魅力来源。

王蒙《夏山高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