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皮影戏,源自中国,发展成了本国的艺术
公元十四世纪,奥斯曼帝国建立初期,就有了皮影戏。据考证,它来源于中国。当时,有名的“丝绸之路”上,骆驼铃响,大批中国丝绸、青花瓷器被运到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中国的皮影戏也跟着传来,它丰富了土耳其人的文化生活。
土耳其人运用自己的智慧,把中国的皮影戏发展成为本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汲取了中国皮影戏的制作方法、演出形式以及对白、配乐、动作等方面的一些做法,添加上具有土耳其人自身的形象和内容元素。
在土耳其的皮影戏里,完全是土耳其的角色,共有350多个不同性格的人物。最有名的角色有两个:卡拉格兹和哈吉瓦特。卡拉格兹是位来自民间的“小人物”,圆圆的脸,络腮大胡子,黑色大眼睛,讲话通俗而幽默,性情愉快而天真。哈吉瓦特是个来自上层的“大人物”,长长的脸,尖下巴,尖胡须,三角眼,讲话文雅,性格高傲。
在许多剧目中,这两个荧幕上的人物进行辩论,哈吉瓦特高谈阔论,经常主张维持现状。卡拉格兹常以开玩笑的口吻、生动的语言,对现实生活进行讽刺。对此,观众们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土耳其人很喜欢卡拉格兹这个角色,于是干脆把皮影戏称为“卡拉格兹”。
奥斯曼帝国时期,各阶层的人们都喜爱皮影戏。宫廷里经常演出,苏丹穆拉德五世特别喜欢看。奥斯曼帝国军队出征时,官兵们也携带着轻便的皮影人。晚上,到了宿营地,升起篝火,搭起帐篷,便开始演出了。在城镇的咖啡店里,也经常演出皮影戏,父母带着孩子们,一边喝着浓郁的土耳其咖啡,一边观看生动的皮影。直到戏终,孩子们才高兴而依依不舍地被父母带回家去。
现在,在土耳其,电影、电视、手机很普遍了,但皮影戏这个剧种仍然存在。在安卡拉等大城市里,有时举行皮影戏每周专门演出,有时在一些剧院里演出,孩子们仍然很喜欢看。只是,演出现代化了,宽大的影院代替了小咖啡店,电灯代替了在皮影人后面照明的橄榄油灯,内容则更多地表现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