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

望神,就是通过望诊,判断病人神气的盛衰存亡。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忆一下,什么是神?中医基础理论讲过,中医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而狭义的神呢,就只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望的是什么神呢?应该说两者都包括在内,望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状态。

神由人的先后天精气,由人的气血所化生的,所以神的盛衰存亡,也就反映了人的精气、气血变化。精充则气足,气足则神旺。精充气足神旺就是健康的标志。反之,精亏则气虚,气虚则神衰,精亏气虚神衰就是老、病之外象。那么,望神,就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轻重与预后。

神为一身之主宰,所以神也必然表现于人之全身,如目光、表情、言谈举止,感觉反应、声息体态、舌象脉象等。其中尤其突出反映在目光上,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不止是“心灵的窗户”,也是精气神的窗户。

既然望神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去“望”呢?第一招就叫“以神会神”。就是“以我之神,会彼之神”。具体怎么会?就是说我们用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去观察和体会病人的神气盛衰。病人一进诊室,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他的目光、神情,坐下后,还可以观察到他的言谈举止,对答反应,面部表情,那么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神气盛衰了。

为什么强调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呢?因为人的神气,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最能真切地流露出来。我们抓住这个时机,细心体会,就可以清楚地觉察判断。错过这个时机,再反复思量,反而是各种似是而非,难以捉摸。所以望神这个工作,一般是在病人进诊室的那一瞬间就完成的。有经验的中医,可能在病人坐下问诊之前,对其病情已知二三,靠的就是这个望神的功夫。乍一听,仿佛很难,其实也不会啦。只要抓住重点,仔细体会,反复印证,就不难。重点是什么呢?望神,重点就在望,望目光,望表情,望动态,以这三个为重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望神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得神、失神与假神的判断和临床意义。

什么是得神呢?得神就是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得神之人,就算是身处病中,也是正气未伤,属于轻症,预后也比较好。有神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从五脏神足的角度来分析它。心主神明,华于面,所以心中精气充足,那就精神正常,反应正常,面色正常。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神志是清楚的,没有昏迷,也没有痴呆;语言是清晰的,说话有条理,有逻辑,别人听得懂;面色是荣润的,俗话说的“白里透红,与众不同”那种面色就是个典型例子;表情是自然的,符合当时情境的。

肝窍于目,在体合筋,为罢极之本。肾藏精主骨。所以肝肾中精气充足,那么就目光明亮而有神彩;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这说明筋骨的功能比较好。

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肺中精气充足则呼吸平稳;脾主运化,在体合肉,所以脾中精气充足,就肌肉丰满而不削瘦。这里的丰满不是说长得胖,而是说肌肉与身形相称,不会给人骨瘦如柴,骨多肉少的感觉。

那么把五脏的外在表现合在一起,就是得神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那什么是失神呢?失神就是神丢失了,就是无神的意思,丢了,可不就没有了吗?所以这是精损气亏神衰 的表现。到了失神的程度,一般都是病情的严重阶段了。还是从五脏讲。心中精气衰败了,就神志昏蒙,胡言乱语,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

肝肾精气衰竭了,就目暗睛迷,因为肝窍于目呀,反应迟钝,因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嘛;动作失灵,强迫体位,因为肝主筋,肾主骨嘛。肺脾精气衰竭了,就会出现呼吸异常,大肉已脱。

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如果邪气内陷心包,心神迷乱,阴阳离绝,还可以出现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谵语的表现。

循衣摸衣就是指手沿着身体做无意识的摸索,好象是在找什么东西似的。床其实是坐的椅子。和李白诗中“绕床弄青梅”的那个床意思是一样的。当然现在危重病人往往都是住院,那就真的是沿着病床摸索了。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摸索,是失神的表现,并不是说病人真的要找东西。有时候,病人家属不知道,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会大声问病人:你是不是要找什么什么东西啊?其实没必要问,因为这个时候的病人基本上也没法和别人交流,他是处于一个失神的状态。

撮空理线呢,是指手抬起来,在空中摸索。因为这个时候病人的手指往往是撮在一起的,好象是在清理空气中看不见的丝线似的,所以叫撮空理线。其实和循衣摸床一样,都是失神的表现。这两种表现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如果有机会在病房学习,可能会见到。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是危重症的表现,预后一般都比较差。

第三种情况是假神。说假神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咱们换个词,大家就明白了。回光反照 ,这个词大家熟悉了吧。回光反照,就是假神。假神是指垂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具体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来已经是处于失神的状态了。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者是疾病深重,说话声音已经是时断时续了,突然一下,声音又清亮起来了;或者是本来面色已经很晦暗枯稿了,突然脸色又红起来了,但这个红色是虚浮于表面的,我们叫颧红如妆,就好象是化妆化上去的一样;再或者,原来已经毫无食欲了,却突然食欲大增,我们叫“除中”,就是中气消除的意思。这些都是假神的表现,古人比喻是“残灯复明”,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回光返照”。既然是残灯,即使是这个时候复明一下,后面也还是要熄灭的。所以预后很差,一般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

这里还要重点说明的是,假神出现的前题是已经病情危重,进入失神的阶段,否则不会有假神的出现。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这些好转假象都是突然出现的,与病情的发展明显不合拍。一般来说,在假神出现以后4-48小时,病人可能就会出现死亡。如果没有上述两个特征,就不太可能是假神,比如病情本身不重的,或者好转的迹象是逐渐出现,可以解释的,那就不是假神。

失神和假神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平常见得更多的可能是神气虽有不足,但也没严重到失神的地步,我们称之为神气不足。神气不足就是轻度失神的表现。不足为虚,所以一般多以虚证患者。具体表现就是各种不足:精神不振,健忘失眠,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等。这些表现并不需要全部出现,只要有一个,就可以是神气不足。当然,要准确判断神气不足,还要结合其它表现,综合分析。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回答问题声低懒言,那就不是神气不足,而是对问题不感兴趣,这种学生往往还伴有倦怠乏力,所以必须趴在桌子上,伴有动作迟缓,健忘嗜睡等症状。不过一下课,症状就没有,所以就一定有能以为他们有神气不足的问题。

严格意义上说,神气不足只是一个临床表现,而不是病机概括。可以引起神气不中的原因非常多。虽然以虚证为主,然而实证亦常有见之者。比如说一个湿困脾阳的患者,往往也会有精神不振、声低懒言,倦怠乏力的表现。但其实他并没有虚证,而是湿邪太盛,阻遏清阳引起的。我们平时吃得太饱之后,也容易感到乏力困倦,这是水谷积于中焦,气机不相顺接引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为神气不足,就一定是虚证所致。

最后,我们简单地谈谈神志异常。神志异常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对于烦躁不安,大家想想,是属阴还是属阳呢?对,阴静阳躁,因此,烦躁不安多半是阳证,多由邪热扰动心经,甚至邪热客于心包引起。如果是邪热已经客于心包,那么往往还有神昏谵妄的表现。但如果只是神昏,没有躁扰不安,则不一定是阳热所致,也有阳虚大寒所致的。中医有句话叫阳烦阴躁。就是说阳热扰心,往往心烦;如果阳虚虚阳扰动,则表现为躁扰不安。与心烦相比,或者没有心烦的感觉,只是觉得心中躁动难禁,或者神志已然昏蒙,无意识的躁扰难安,都可能是阳虚大寒引起的。这一点务必要引起重视。

癫病的表现是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果,喃喃自语,哭笑无常。也就是俗称的“文疯子”。这种症状往往是由痰气郁结,蒙蔽心神引起的。有的时候,心血失养,或者心脾两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狂病和癫病的相对安静不一样。这种病人往往比较热闹,表现为怒骂不止,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自高贤也,自辨智也,少卧不饥,妄行不休。后面这儿有一段其实就是内经的原文,实在是说得太好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引用。有的狂病容易辨别,比如打人的,骂人的,不但如此,而且还不避亲疏,谁来了都骂,这样的人很容易认识到可能有狂病。有的狂病不容易鉴别,那种自高贤,自辨智的,比较难发现。这种病人往往自以为很了不起,各种炫耀,各种不着边际的吹嘘。关键是他本人对此还深信不疑。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觉得可能只是人品问题,比如是个骗子,或者虚荣心什么的。其实可能已经有神志异常了。

癫为阴,狂为阳。狂病多由各种热证扰乱心神所引起,比如气郁化火、痰火扰心,或是阳明热盛,扰乱神明,或是蓄血瘀阻,蒙蔽神明等等。阳明为胃经,胃之大络,出于虚里,络于心,故而胃热常能扰心,胃热盛也可能引起神明之乱。蓄血瘀阻也会引起狂证呢?蓄血瘀阻本来就是血分病,心主血,血舍神,血分瘀阻化热,故而神明逆乱。

痫病的表现是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俗称羊癫风。因为病人有四肢抽搐的风象,加以口中常吐涎沫,所以多半是风痰相挟所致,这个风一般是肝风内动而成,不是我们讲的六淫之风邪。肝风挟痰,如果上窜清窍,蒙蔽心神,甚至痰火扰心,肝风内动,就会发生痫病。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0)

相关推荐

  • ​中医诊病知识:假神

    ​假神 这是说一些病人在垂危阶段出现的貌似有神的一种假象.比如久病之人很久不能饮食,突然想吃东西:原来神志极度颓丧,突然清醒,目光炯炯,想做某些事情:这种情况往往给人以错觉,以为病情好转.殊不知,这正 ...

  • 郝现军思考中医微信集第161~163条.真正的中医、望神

    微信第161条.--中医-真正的中医是功-针-药的结合:功是内外身体能量气场运动调节方法:针是刮痧-针刺-拔罐-艾灸-等药具治疗法:药包括内服和外用中药药剂药酒药丸药膏以及药食疗的治法:中医治疗慢性病 ...

  • 中医辨病辩证公式,汇总不易点赞收藏望神=...

    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 精神好+双目有神+对答自如=得神 疲倦+迟钝+萎靡+不爱说话=少神 呆滞+狂乱+昏倒+郑声+意识模糊=失神 久病好转+面色红妆+索要食物=假神临终 中老年高血压+突然昏倒 ...

  • 中医诊断视频-四诊望诊舌诊第三课望神-《易演伤寒论》系列基础

    中医诊断视频-四诊望诊舌诊第三课望神-《易演伤寒论》系列基础

  • 中医诊病知识:望神

    ​望神 应重点观察人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而眼神的变化则应是望神中最为重要的,中医常讲"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可见眼神的变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所以应重点观察眼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①【望神】

    二.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身.内脏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五官 .四肢.体表等方面.所以<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 ...

  • 中医望诊之“望神”

    此篇文章来源于吕丽[中医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望神这一步骤不能缺少.精.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功能的代谢产物,通过望神可以了解精.气.血.津液的盈亏和脏腑功能的旺盛及衰弱,从而了 ...

  • 中医望神望面色【一点资讯】

    望神 中医认为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形神兼备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它通过目光神态.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气息.反应能力等表现出来.望神要分清得神与失神.假神. 1.得神:病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 ...

  • 中医望诊--望神

    神是中医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一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二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有生命就有神,故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