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走笔』王淑英/生死二月二
生死二月二
王淑英
五十多年前那个二月初二,雪下了一尺厚。冻住了新媳妇们回娘家的路,也冻硬了婆婆们的心。
一大早,大姑提心吊胆地做熟了一大家子的饭,她婆婆阴沉着脸说:“老大家的,今天二月二,委曲委曲,回你娘家去吧。”
“娘,让她吃了饭再走不行吗?”姑父哀求。
一把筷子摔在地上,“你们俩早盼着我死呢,是吧?要想让我死,你就让她吃!”
姑父咬咬牙,低下了头。
按我们这里的风俗,结婚没三年的新媳妇,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在婆家吃饭,因为有“吃了婆婆家的菜,老婆婆死得快”的说法。
“娘,让大栓套车送我吧。”
“不行,大栓还得接她妹子,她家还有俩孩子呢。”
大姑站在齐膝深的雪里,摸摸高高隆起的肚子,泪还没流到脸上就冻成了冰。
她婆婆把一根棍子递到大姑手里,说:“别怪娘心狠,娘也是这样过来的。”
“让大栓明天把我接回来吧,我不能把孩子生在娘家。”
大姑知道,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否则会给娘家招来血光之灾。就是哥嫂不嫌弃,“滴在娘家一滴血,一穷穷出半条街”,街坊邻居们也不高兴呢。
大姑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抱着肚子出了门。一尺厚的雪下藏着被马车轧的一道沟一道坎。大姑不能高抬脚,怕碰着肚子,只能艰难地用力趟着雪,一点一点往前蹭。一棵大槐树上,老鸹窝里传来几声鸣叫。大姑停下来,对着隐隐作痛的肚子说:“孩子,你就是讨生成个老鸹也别讨生成个闺女,女人的命攥在别人手里哩。”
刺骨的北风吹走了她的头巾,吹散了她的头发。突然,阵痛来袭,大姑无助地抓住大槐树那干枯的树杈。她回头看看,一行歪歪斜斜的脚印伸向已看不见的大栓的家;往前看,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淹没了哥哥嫂子的家。
“哪里才是我的家呀!”空旷的雪地里传来大姑凄厉的呐喊。
同样是这天的早上,姥姥催促大舅:“快起来套车,把你妹子接回来。别让她婆婆难为你妹子。”
“我妹子就要生了,颠搭回来颠搭回去受得了呀。老古董!”舅舅一边套车一边嘟囔着。
舅舅来到奶奶家,奶奶死活也不让娘上车,说:“媳妇和孙子的命可比我的老命金贵,再说我也有闺女呢。”
最后,奶奶还是犹豫着对舅舅说:“她哥,麻烦你一件事,行不?”
“啥事?婶子直说。”
“你能不能到东河走一趟,看看路上有没有我闺女,我担心万一她婆婆会------”
大舅二话没说拉起牲口冲进雪里。
走出一二里地,舅舅看到前面白茫茫的雪地里一片红,红得那么刺眼,就像雪地里盛开一树红梅。舅舅用力连连甩着鞭子。
大姑坐在土坡下,脸像雪一样白,鲜血还在不停地浸染着身下的白雪,棉袄里传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大舅脑子嗡的一声,愣了一下,慌忙从车上扯下一条被子,把大姑和孩子裹进去,抱起来一口气跑回我奶奶家。
奶奶看到滴血的被子,吓得瘫在地上。大舅和娘跑出去找接生婆,听说情况紧急,谁也不愿来。在大舅和娘的再三跪求下,终于请来了一位赤脚医生。
刚刚把大姑救过来,我出生了,母女平安。
舅舅临走时,奶奶拉着他说着千恩万谢的话,说舅舅救了她家两条人命。舅舅说:“是你的善良救了四条人命。”
五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陋习逐渐死去,文明更加鲜活,它根植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而善良是所有文明的根。
王淑英
王淑英,女,博野县人。爱好旅游、骑行、文学写作。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王淑英
技术编辑:邓伟娜 郭瑞霞 庞里地
文字编辑:孔淑茵 王淑英 贺景娣 程秀然 李静 任翠霞
尘世走笔,记录丰富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刻画四季变化,春种秋收夏长冬藏。勾勒南北西东,乐山乐水乐人生。一支秀笔写尽生命之重,时光之轻。
投稿须知:
1、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杂文、书画等作品均可。小说、散文、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3000字;诗歌每次投3至5首,最长不超60行;书画类每次投5至10幅,附文字说明或创作心得。
2.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3.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4.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5.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尘世走笔”加“作品名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