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泰伯篇(十七)

01

   原  文     

泰伯第八

0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02

   释  解      

孔老师说:“学习圣王先贤的为政之道,并在行政实践中运用,以实现邦治民乐的和谐仁德气象。需要把握先贤圣人的仁慈和谐之道,重点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实践上。如果不能把握住圣王先贤的仁德道义,把重点放在了'不直、不愿、不信’邪门技巧术业之上,就会不得要领,就会学而不及道,这是为学的大忌。这样的学而行政是不可能达成'为政以成德’目标的,恐怕是要损道失德、害仁伤民的啊。”

03

   释  字      

犹(猶)

《说文》:猶:玃属。从犬酋声。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猷。以周切。段注:《释兽》曰:“猶如麂,善登木。”许所说谓此也。《曲礼》曰:“使民决嫌疑,定犹豫。”正义云:“《说文》:猶,玃属。豫,象属。此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按,古有以声不以义者,如犹豫双声,亦作“犹与”,亦作“冘豫”,皆迟疑之貎。《老子》:“豫兮如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离骚》:“心犹豫而狐疑。”以犹豫二字皃其狐疑耳。李善注《洛神赋》,乃以犹兽多豫,狐兽多疑对说。王逸注《离骚》,絶不如此。《礼记正义》则又以犹与豫二兽对说,皆郢书燕说也。如《九歌》:“君不行兮夷犹。”王逸卽以犹豫解之,要亦是双声字。《春秋经》“犹三望”、“犹朝于庙”、“犹绎今”,谓可已而不已者曰犹,卽犹豫、夷犹之意也。《释诂》曰:“猷,谋也。”《释言》曰:“猷、图也。”《召南》传曰“犹、若也。”《说文》:“图者,画也,计难也。谋者,虑难也。”图谋必酷肖其事,而后有济,故图也、谋也、若也为一义。《周礼》:“以犹鬼神示之居。”犹者,图画也,是则皆从迟疑郑重之意引伸之。《魏风》毛传:“猷,可也。”可之义,与庶几相近。庶几,与今语犹者相近也。《释诂》又曰:“猷,道也。”以与由音同。“秩秩大猷”,《汉书》作“大繇”可证。《释诂》又云:“猷,已也。”谓已然之词,亦卽“犹三望”之类也。

《类篇》:猶:余招切。徒歌。又夷周切。兽名,《说文》玃属。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猶。一曰似麑,居山中,闻人声豫登木,无人乃下,世谓不决曰犹豫。一曰犹若也,可止之辞。又居又切。兽名。又余救切。

汉字“犹”从犬酋声,本义是指一种进退谨慎多疑的兽类动物。有人说似猴,也有人说似麂,还有说似犬,郭沫若说是鼬(黄鼠狼)。因同音的关系,被假借来用作动词、副词,表示如同、好比、还、仍、尚且等,而本义废。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

《玉篇》:之:是也,至也,往也,发声也,出也。

汉字“之”甲骨文从止从一,徐中舒认为,“之”从止在一上,止为人足,一为地,象人足于地上有所往也。故《尔雅·释诂》:“之,往也。”当为其初义,《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说形不确。本义是往,到……去,引申为至。“之”假借为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假借为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作助词,相当于的。

04

   素  说      

前一章老师通过“狂者失其直、侗者丢其愿,悾悾者抛其信”,是天下之乱的根源,告诫行政者守住直、愿、信的天性才是行政之正道,是成就为政之德的起始用力处。本章针对前一章行政者之偏,教导人们纠偏当以学习先王圣贤的为政以成德之道,并针对学习的关键要害之处予以指点。老师说:“学习圣王先贤的为政之道,并在行政实践中运用,以实现邦治民乐的和谐仁德气象。需要把握先贤圣人的仁慈和谐之道,重点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实践上。如果不能把握住圣王先贤的仁德道义,把重点放在了'不直、不愿、不信’邪门技巧术业之上,就会不得要领,就会学而不及道,这是为学的大忌。这样的学而行政是不可能达成'为政以成德’目标的,恐怕是要损道失德、害仁伤民的啊。”本章老师强调行政者为政当以先王圣贤的仁德之道,要把握仁德之道就必须学习、消化、吸收、践行,让仁德之道义融入身心。学习就要把握仁德之要害,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特别是身在无道之世,只有学而及之,方可让道行于天下,重回礼乐秩序文明,否则只会继续失道失德。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如不及”的理解。“学如不及”不是说:后面的知识还没学完,前面的可能又忘了,这就需要反复温习,学习好像来不及似的,还恐怕失去了。而是说学当抓住“仁之为人”的纲领要害,只有这样才会不失去“仁之为人”的仁德大道,这样的行政,才会成就仁德。因此本章主题不是学习,而是行政,是教导为政以成德的要旨。崔栢滔在《论语大义》中说:“有的人解读为渴望学习的迫切心情,也未为不可。只是如果处理不当,恐怕会因此失守仁境。……提倡学习没有问题,然而要知道,并不是学习就好,学习也有副作用,也有反面的学习。本章对前面一章所列举的现象进行理论总结,是对前一章的评价。前章所言现象,是学不但未能回归本性,反而导致本性扭曲。本章给予理论上的提升,揭示一般的学习规律,告诫人们如果误入相反方向的学习,非但不能有所得,恐怕还会有所失。”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