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获支持和点赞背后 苏宁缘何成民企典范担当

民企转型,零售先行。马云为阿里巴巴的转型开了一剂名为“新零售”的药方,并成立达摩院专攻基础科学,蜕变之心显露无遗;京东也马不停蹄的拓宽其边界,并美其名曰“无界零售”。与这两家企业是从线上向线下转型相比,具有线下基因的苏宁则是以智慧零售,打破线上线下藩篱的同时,逐渐探索出零售转型的新路。

文 | 懂懂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对苏宁掌门人张近东而言,注定印象深刻:1日,作为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16日,江苏省政府与苏宁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0日考察苏宁控股集团,智慧零售模式大受称赞。

那么,苏宁缘何频获点赞和支持?回看苏宁转型路,堪称民企典范的“苏宁模式”又将为更多转型中民企带来怎样的启迪?

1

逢8转型的三部曲 耗掉了苏宁人多少脑细胞

总理考察苏宁控股集团时称,前几年有人曾担心甚至质疑,网购会对线下实体店造成冲击,但苏宁的成功转型证明,线上线下并非不能相融,反而会相互带动、相互支撑。苏宁现在已经走在了“云”端,但仍能脚踏实地,像孙悟空一样,既能腾“云”驾雾,又可“钻”进消费者心里。

值得注意的是,考察现场,总理还与一位安徽凤阳县苏宁“零售云”加盟店主视频连线。店主告诉总理,自己是小岗村人,过去在镇上开小卖部,一年最多挣五六万元,今年加盟苏宁零售云店后,通过线下和线上双重销售方式,预计全年利润可达30万元。

实际上,苏宁这样的零售云店目前已在全国开了4000余家,为两万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在这种生态效应背后,却是苏宁持续转型使然。

“8”,对苏宁来说有不同意义。因为苏宁28年来基本上是逢8年份就会有一次转型,1998年,苏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实施二次创业,向综合电器连锁经营转型;2008年,苏宁开启互联网转型,并于随后上线苏宁易购;2018年,苏宁则在过去两年的探索和沉淀来,全面并强力推进智慧零售,而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在这次转型中,到2020年苏宁将实现交易规模四万亿、线下两万店和全渠道高于互联网转型期两倍的增速。

如此转型“三部曲”,是苏宁能持续获得点赞和支持的关键。从当初的苏宁电器,到如今的苏宁易购,苏宁的零售业务更是在转型过程中进行更名。而这说明的正是苏宁对未来的ALL  IN,这种转型决心和力度,值得当下众多民企所借鉴。

用张近东的话说就是,“苏宁28年,就是一个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每跨越一个困难,苏宁都会历经一次脱胎换骨。”

如果说10年前,苏宁是尝试转型,那么如今,苏宁则是奋发向前,坚守转型之路,收获了丰厚的转型成果: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融合线下实体门店与线上云平台,成功实现转型,今年以来销售规模实现同比增长38%,其中线上增长68%。

可以说,苏宁的转型,称得上是中国民企转型的缩影。而苏宁抑或是张近东本人频获支持和点赞,则是外界对苏宁转型的认可,也是对苏宁作为民企典范的激励。

2

豪掷2000亿,颇有回报乡亲父老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企业也是如此。从1990年空调专营开始,苏宁和江苏就有着触及血脉的联系。

在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11月16日,江苏省政府与苏宁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普惠金融、智慧江苏、健康江苏、企业上云、文体发展、产业投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这一签约,距离张近东在江苏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透露“未来五年将在江苏省新增投资2000亿元”仅仅三天时间。从宏观意义上看,这一签约,既是张近东对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的积极响应与贯彻落实,也是地方政府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简言之就是,这是家乡对苏宁模式和苏宁智慧创新能力的认可和点赞。

实际上,合作只是苏宁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一个节点,苏宁频获点赞和支持的背后,不仅是用投资回报家乡父老,而且还通过打通产地上行通道,在电商扶贫上走到了前面。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湘西馆就助销怀化地区冰糖橙超100000斤。而早在去年,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就以麻阳为核心,推动冰糖橙上行,仅在2017年通过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直接销售冰糖橙就近20万斤,间接带动销售近百万斤,推动了当地冰糖橙产业的发展,麻阳县人民政府更是给张近东发来了感谢信。

其实,作为民企典范,苏宁在电商扶贫上的“卖力”正是其社会责任使然。在日前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苏宁党委书记王哲在谈到精准扶贫的企业力量时就提到,企业在地方开展扶贫项目时,赚的钱算当地的,亏损的由公司承担,“这个主要是为了解决内生动力问题。”他透露,2017年年底,苏宁一共捐资11亿元。2018年筹集的扶贫资金达到2亿余元。

事实上,无论哪个时代,企业要获得认可和支持,社会价值都无法忽视。而无论是电商扶贫还是携手江苏打造智慧江苏,苏宁做事踏实稳健,也让我们看到了民企典范应有的样子,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竭力与社会共享转型成果,这样的民企的确值得竖大拇指。

3

AI、IoT……苏宁和更多“苏宁”的未来

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不仅是零售业,传统工业制造业也面临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而转型如何“转”才“行”?“苏宁模式”则带给了广大民企诸多思考。

有道是“船大难掉头”,拥有超过25万员工的苏宁,如何在新的科技时代继续转型升级,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

而无论是无人配送还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苏宁都让我们看到了其在面临第四次转型时,抓到了时代科技发展的命脉,并在企业内部创新机制、重组组织,活生生打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物种。

苏宁易购集团高级副总裁、 CHO 孟祥胜就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这个被重构的过程,即从“高速列车”到“联合舰队”,将组织打碎重组。他表示,过去的苏宁做连锁讲究标准化,追求组织的克隆、复制、规模,人员需要服从、投入、执行,每节车厢不能独立动,都要跟着总部走,由总部这个车头推动;现在的苏宁,伴随着产业板块的多元化、事业部公司化等,更像是联合舰队,总部是艘旗舰,下面的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军舰,要既能独立作战,又能有机整合、集团作战。

而面对新科技时代,尤其是针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中高端科技人才抢夺,苏宁仅在人才引进上就动作不断:升级“1200工程”——全面启动海外管培生计划,同时还针对苏宁IT体系的专业化扩容,推出了“万千百”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网罗顶尖的IT人才,为智慧零售发展做好技术人才的“扩军”准备。据统计显示,目前苏宁研发团队硕士以上文凭比例已经超过20%。

此外,在激励方案上,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并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苏宁还推出了颇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几乎市场半价的方式对1600名核心骨干进行股权激励,并约定若苏宁易购2018年度营业收入增幅不低于30%,则可在锁定期满后分批出售股票。

可以说,苏宁的转型,核心点便在于利用AI和IoT等技术创新,向着一个价值型增长性组织方向去发展和迭代。一如孟祥胜所言:“苏宁还会不断的去调整,不断根据业务需求再去变化,进一步细化小业务单元,让苏宁这头大象起舞,助推发展战略的执行落地。”

苏宁的这种“大象起舞”,实际上对正在寻求转型的广大民企,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模式创新、人才储备、技术创新是转型成功的不二法门,也是成长为民企典范的必由之路。

【结束语】

转型过程是痛苦的裂变,说耗掉了不可计数的苏宁人脑细胞亦不为过。只是,由于企业的转型反映到资本市场往往有一个时间表和观望期,因此我们看到目前苏宁股价还是过于被低估,这也可以算得上是转型阵痛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宁没有想象空间,反而是暂时蛰伏的潜力股,中长期投资价值不容小觑。

换言之,假以时日,苏宁有望凭借更多看得见的转型成果,让资本市场也对其竖起大拇指。

    推 荐 阅 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