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1)
本篇要目:
*********************************
801.苇则寿圣寺
元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
802.寺坪普照寺大殿
元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
803.帖木儿塔
元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
804.前万户汤王庙
元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
805.庄头天仙庙
元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806.东许三清庙献殿
元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
807.襄陵文庙大成殿
元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808.大同关帝庙大殿
元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809.中漳伏羲庙
元、明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
810.襄垣昭泽王庙
元、明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
*********************************
801.苇则寿圣寺
苇则寿圣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苇则村中部。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落。该寺由南向北有:南殿、正殿,两侧为钟楼及东配殿。南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前檐带廊,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瓦剪边。檐下斗栱为一斗二升交蚂蚱头。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梁架为六椽栿通檐用二柱。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补间铺作均施一朵,柱头卷杀显著。钟楼为二殿楼阁式建筑,面阔一间,进深三椽,单檐卷棚顶。东配殿面阔六间,进深五椽,悬山顶,六檩前出廊式构架。苇则寿圣寺格局保持基本完整,主体建筑结构简洁,用材粗大,举折平缓,是研究当地早期建筑特征和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3年3月,苇则寿圣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2.寺坪普照寺大殿
寺坪普照寺大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中东部。坐北朝南,原布局为三进院落。据寺内碑刻记载,该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44年),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正德八年(1513年)、崇祯三年(1630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多次维修,现仅存大殿为元代建筑。
普照寺大殿建于0.4米高的青石砌筑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绿琉璃方心、剪边,脊饰为黄、绿雕花琉璃。建筑面积376平方米。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令栱为翼型栱,补间铺作均为一朵。梁架结构:当心间为六椽通檐用二柱,次、稍间为五椽栿对后搭牵用三柱,平梁正中蜀柱两侧用大叉手固定,襻间均施斗栱。檐柱头卷杀显著,上施普拍枋承栌斗。殿旁存有明清维修碑4通。
寺坪普照寺大殿规模较大,保存状况完好,梁架举折平缓,用材粗大,多为自然材,是研究当地早期建筑特征和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3年3月,寺坪普照寺大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3.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杨兴乡史家庄村东。由三座塔组成,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呈三角形布局,东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东西塔约9米,为元代帖木儿家族墓塔。两塔形制相同,平面均为八角形,3层楼阁式砖塔,高约6.5米。塔身各层均叠涩出檐,檐下施砖雕仿木斗栱,为四铺作单杪,2、3层施平座,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施山花蕉叶及宝瓶塔刹。2层正面镶嵌建塔碑碣,上有墓主人及建塔题记。帖木儿塔保存完好并有确切纪年,是研究元代历史人物及建筑史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塔为也先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
中塔为史公仲显墓塔,是元大德九年(1305年)也先帖木儿为纪念其父所建的石塔,高 3米。塔基由八边形石座与圆形仰莲台组成,塔平面呈八边形,每面镌刻先祖姓名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顶部为八角攒尖式,上承仰莲座及宝瓶式塔刹。
西塔为也先帖木儿之弟拜延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2013年3月,帖木儿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4.前万户汤王庙
前万户汤王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丹朱镇前万户村。坐北朝南,现仅存大殿及朵殿。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朵殿为清代建筑。前万户汤王庙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其梁架部分、斗栱等大木作构件基本为原物,带有晋东南地区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汤王庙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并用斜栱。第二跳栱身作琴面昂状,下刻单瓣华头子,耍头亦为琴面昂状,栌斗为海棠栌斗。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较柱头铺作减去一跳。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叉手抵脊槫两侧,不用丁华抹颏栱。
万户这个地名在长子县共有4处,分别是丹朱镇的前万户、后万户和鲍店镇的东万户、西万户。长子县曾在2007年5月在前万户村发掘一钱窖,出土大量宋金古钱币,由此可见前万户这个村落在宋金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长子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了。
近年在修缮大殿时,于东山墙内壁剥露出部分元代人物壁画,虽因年代久远,细部模糊不清,但人物着装与体态依然清晰可辨,其中戴皮帽,着皮靴,扎箭袖,穿赭石色半长袍的元朝人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元代寺观壁画在长子尚属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2013年3月,前万户汤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5.庄头天仙庙
庄头天仙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庄头村。坐北朝南,现存二进院,占地面积约为1550平方米。据庙内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宋建隆元年(960年),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明清时期建筑。2016年11月4日修缮竣工,图为之前。
庙院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正殿,两侧有钟、鼓楼及东西耳殿。山门时代较晚,结构也比较简单。
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内使用减柱和移柱做法,平面减后金柱,前金柱内移。
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檐柱上施大通额,用材粗犷。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不施补间铺作,檐柱有明显的侧脚和生起。
庄头天仙庙正殿主体保存基本完整,元代结构特征明显,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2013年3月,庄头天仙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6.东许三清庙献殿
东许三清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东许村。坐北朝南,庙内仅存献殿。根据献殿脊槫下墨书题记记载,此庙为元元统元年(1333年)重修,后代屡有修葺。由于屋顶漏雨严重,屋顶上方架起钢瓦遮挡。屋内的梁架,难见面目。
献殿位于庙的北端,前檐面阔三间,后檐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墙经后人改造,原有形制不存。前檐柱头施大额枋,并使用减柱做法,减去二根檐柱。檐下均施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头。梁架为殿内厅堂做法,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直抵脊槫。献殿内梁架保留有彩画,山尖部分存有壁画。献殿整体保存较好,部分墙体出现碱酥现象。
东许三清庙献殿虽经历代几次维修,但主体仍为元代建筑遗构,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东许三清庙现存献殿为元代建筑,现为一家超市所占,保存状况令人堪忧。
2013年3月,东许三清庙献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7.襄陵文庙大成殿
襄陵文庙大成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陵镇粮站内。据民国时期《襄陵县志》 和元代碑刻记载,文庙始建于金大安元年(1209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大成殿塌毁,元大德十年(1306年)重建,明清时期屡次修葺。
大成殿前设月台,东侧有过门。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十椽,通面阔22.6米,通进深19.25米,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通高12.85米。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杪,皆做琴面假昂头,耍头斜杀内凹,当心间补间铺作施二朵,其余逐间用一朵,除第一跳跳头上使用翼形栱外,其他基本同柱头铺作。
后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杪,第二杪做琴面假昂头,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造,六架椽屋前后乳通檐用四柱,山面梁架为十架椽屋分心前后乳用五柱。平梁上施蜀柱、叉手,蜀柱两侧用合沓,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角柱生起、侧脚明显。
襄陵文庙大成殿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3年3月,襄陵文庙大成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8.大同关帝庙大殿
大同关帝庙位于大同市城区鼓楼东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357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大同府志》记载,明代屡有修建,清康熙、乾隆年间有增修。现仅存大殿为元代建筑,大殿前抱厦为清代增建。2008年复建了山门、过殿、春秋楼、结义阁、东西配殿等。
大殿平面呈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筒板瓦屋面。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重栱计心造,柱头略有卷杀,檐柱侧脚明显。殿内顶部有平藻井,内柱为盘龙彩绘,各间均设木质重檐神龛,檐下密布斗栱。清代在大殿前增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卷棚顶,檐下置七踩三昂斗栱,明间平身科四攒,次间两攒。
大同关帝庙大殿的结构、装饰手法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研究元代建筑及关帝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2013年3月,大同关帝庙大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9.中漳伏羲庙
中漳伏羲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漳镇中漳村西南。坐北朝南,现存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明崇祯、清乾隆、同治年间均有重修。庙内仅存献殿和大殿,大殿为元代建筑,献殿为明代建筑。
照片摄于近年修缮后,加建了南面围墙。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大殿前檐斗栱布局疏朗,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杪,补间铺作隐刻,后檐无斗栱。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搭牵对三椽用三柱。献殿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紧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悬山卷棚顶,筒板瓦屋面。方形抹角石柱,前后檐斗栱对称,每间平身科施一攒,柱头科斗栱为五踩双昂,栱面雕花,蚂蚱头雕成龙头,平身科除逐翘出斜栱外,其余皆与柱头科相同。
中漳伏羲庙主要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大殿斗栱、梁架等大木作部分均为原构,具有晋东南地区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为研究当地元代建筑提供了实例。
大殿斗栱
据庙内碑文记载,明崇祯、清乾隆、同治年间均有重修。
2013年3月,中漳伏羲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10.襄垣昭泽王庙
襄垣昭泽王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城南街二中西侧粮站内。寺庙坐北朝南,南北长16.97米,东西宽 15.32米,占地面积约255平方米。创建于唐乾宁元年(894年),唐至明清皆有修葺,现仅存大殿、献殿,其中大殿为元代建筑。献殿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建筑。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梁架结构为四椽 对前乳,通檐用三柱。檐柱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昂嘴呈琴面式,明间耍头做昂形,补间无斗栱。檐柱柱身粗壮,柱头卷刹明显。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椽,卷棚顶,筒板瓦屋面。
后檐连接大殿,通檐用二柱,无斗栱。梁架简约,明代地方风格显著。
2013年3月,襄垣昭泽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昭泽王庙”单纯查找百度,好比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要反复对比反复核对,才能确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