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文章整理自《父母课堂》杂志李子勋访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 | 李子勋(心理专家)

1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在和老板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

2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他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文化对人内心的构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妈妈认为你同样是可爱的”,这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3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有效还是无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4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

5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其实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实际上,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所以我想说,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

  • 啥?

    现在啊,大家还是工作不够辛苦,所以总是关注一些名人的言论.papi酱在综艺里说了个观点,这家伙的大家就得拿出来评价个123.你说这群人是不是有病啊,一方面说明星挣得多,一方面老关注人家说啥.是不是还得 ...

  • 想毁掉你的家庭有多容易?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就行了

    本文编辑|旋妮 审稿主任|探长 (共1756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不久前,看见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为: "请选择出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父母.配偶还是孩子." 原 ...

  • 亲子关系远远大于亲子教育! 家长要跳出这个误区!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 ,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亲子关系是一项难以驾驭的学科,但又确实是一门非常艺术的科学.现 ...

  • 这样做,让孩子更爱你更爱家

    繁忙的工作和日常压力,令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经营好家庭,会影响家庭时间的质量.这样你的孩子,会去寻找家庭以外的支持.情感:另一方面,与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质量,可以让孩子变得以家庭为中心.通过创建 ...

  • 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要改善亲子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沟通交流的前提.当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当我们强迫孩子遵照我们规划 ...

  • 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源于3岁前的“缺失”,父母可不要忽视了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接受怎样的家庭教育,拥有怎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性格影响是极大的. 就像有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应该是家长的附属品,同样也有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是一个 ...

  • 孩子读了很多书却啥都没记住,因为他可能一直都在“假阅读”!

    一听说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相信很多家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买各种阅读书籍,希望通过提升阅读水平来拔高孩子的语文成绩. 但多阅读真的意味着把书读进去了吗? 孩子读书速度很快,几乎一个小时不到就翻完了一 ...

  • 【父母必读】李子勋:孩子智力不能过早开发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李子勋:孩子智力不能过早开发     [作者简介]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 ...

  •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表达对父母的愤怒丨亲子教育

    ▐  相互支持 · 互为脚手架 1 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 ...

  • 心理学家李子勋:100堂课,不如带孩子在大自然走一天

    趁着初秋,趁着暑假末期的几天,我与先生带着孩子们去农庄体验了一下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两个孩子每天乐呵呵地跑到小渠边玩,就地取材地做出各种各样的"物件儿". 儿子对我说:"妈 ...

  • 李子勋:陪孩子长大(10)——少年期心理发展任务

    少儿期心理发展任务 少年阶段,孩子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首先是与父母完成亲密分离,这种分离代表孩子从俄狄浦斯情结中出来,欣赏并喜欢父亲,接纳家庭的权利,并与父母形成稳定的情感交流与言语交流模式.同时 ...

  • 当老师发私信给家长,把孩子错了很多的试卷或作业本拍给家长的时候,最希望从家长那里得到怎样的回应?

    你家孩子这个学期怎么回事,字写的那么差,涂涂画画,你以为这是草稿本呀!试卷.作业本全是错误的,你自己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搜图编辑这个学期开学后,我小孩被老师指定为组长.小孩也还是第一次当组长,之前那个 ...

  • 李子勋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