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4)
本篇要目:
*************************************
831.上冯圣母庙
元、明至清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832.南阳法王庙
元、明至清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833.洪洞关帝庙
元、明至清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834.柏草坡龙天土地庙
元至民国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
835.孝义三皇庙
元至民国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836.大中汉三嵕庙
元、清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
837.孝义天齐庙
元、清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838.北和炎帝庙
元、清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
839.北社三嵕庙
元、清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840.北社大禹庙
元、清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
831.上冯圣母庙
上冯圣母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北向15千米的埝掌镇上冯村委会院内,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庙宇坐北朝南,现存有圣母殿、配殿、香亭各一座。圣母殿为元代建筑,香亭为明代建筑,配殿为清代所建。
圣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立柱采用八楞柱,柱头有卷刹,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当心间有补间斗栱一朵,并出45°斜昂,稍间无补间斗栱,前檐柱头斗栱后尾设斜栱挑承垂莲柱,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四椽栿与平梁之间设驼峰支撑,平梁上设脊瓜柱和双叉手,屋顶用椽为六楞椽,殿内四椽栿后部设立柱支撑。后墙保留有神龛泥塑痕迹,殿内两山面保留有悬塑空中楼阁,前檐栱眼壁正面画龙纹图,背面画人物山水图。
香亭即献殿,由前檐歇山顶抱厦一间与后部的面阔三间、进深五椽的单檐歇山顶主亭两部分构成,为明代建筑。该亭斗栱按功能、位置分为:主亭檐部斗栱、抱厦檐部斗栱、隔架科斗栱、藻井斗栱及中心垂莲柱上的倒悬斗栱五种类型。
外檐斗栱为三踩单昂造,藻井斗栱由五架梁上的平面呈八边形布列斗栱与中央垂莲柱柱头的斗栱合成。主亭构架为五架四椽,抱厦是山花向前的歇山构架。献殿屋顶为筒板布瓦,绿琉璃勾头、滴水剪边;琉璃脊兽、博风、象眼。脊刹由三层仿木楼阁叠成。抱厦正脊筒的主拼图案为牡丹、祥凤、童子相间拼成,其余脊兽与主亭一致。配殿面阔一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建制一般,为清代建筑。
2013年3月,上冯圣母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2.南阳法王庙
山门
南阳法王庙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委会正西300米。坐西朝东,一进院布局,东西长 68.3米,南北宽 46米,占地面积3141.8平方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内现存明成化七年(1471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记事碑3通,村北一千米左右的田野发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碑记一通,其中明成化七年(1471年)《法王庙创建舞庭记》碑阴线刻有法王庙全景图。法王庙现存山门、乐楼、正殿,两侧分别为七星殿、九曜殿、十帅殿、后土圣母殿、瘟神药王殿、牛王马王殿、南厢房及掖门,周圈院墙。山门创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面宽三间 10.8米,进深两椽5.8米,单檐硬山顶,布瓦屋面绿琉璃剪边。南次间后墙内壁绘有白虎图,
为元代建筑。坐东朝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周圈带廊,前出抱厦三间,通面阔12.56米,通进深12.71米,重檐十字歇山顶,布瓦屋面黄绿琉璃剪边。廊柱头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栱,檐柱头为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明间柱头铺作里一跳45°斜栱承托抹角梁。
乐楼东侧有多幅壁画---刘海戏金蟾图壁画,青龙行雨图壁画,和合二仙壁画。
正殿
又名法王殿,创建年代不详。从梁架结构、用材、侧脚、生起尺度以及屋面构造特征等分析应为元代遗构,明清两代有多次维修。正殿面阔五间11.4米,进深四椽12.93米,单檐悬山顶,布瓦屋面,黄绿琉璃剪边。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前带插廊五间通宽 18.48米,廊深3.46米,正殿插廊单檐悬山顶,布瓦屋面。前檐柱头施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斗栱。后檐柱头施四铺作单下昂偷心造斗栱。金柱头施四铺作偷心造斗栱。金柱补间铺作为三朵联体,栌斗中间圆形,两侧方形,栱枋共用;廊柱头为斗口跳;殿内金柱间存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木雕神龛一座。前檐当心间辟板门,次间为直棂窗。
后土圣母殿
与十帅殿南北对称,结构形式与十帅殿相仿,应是同一时期的建筑,明清均有修缮。面阔三间5.84米,进深四椽5.74米,单檐歇山顶,黄琉璃屋面;铺作为把头绞项造。
十帅殿
现存为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有修缮。面阔三间6.04米,进深四椽5.8米,明间柱头铺作上承托抹角梁,老角梁后尾于抹角梁中,其上为隔架科及平梁;单檐歇山顶,布瓦屋面,黄绿琉璃剪边;周圈柱头施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前檐补间五铺作(双下昂),后檐为扶壁栱,两山无补间铺作;栱眼壁存有壁画。前檐当心间辟板门,次间为直棂窗。
2013年3月,南阳法王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3.洪洞关帝庙
洪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城中心关帝街。坐北朝南,占地2072平方米。据清光绪八年修订 《洪洞县志》记载,关帝庙在恒德坊街北,元大德十年(1306年)里人苏汉臣重建。明嘉靖十年(1351年)创建关帝楼;清顺治二年(1645年)增建戏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扩建;经过明、清屡次修葺,始成现在的建筑规模。现存正殿保留元代遗构,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
关爷楼又名春秋楼,平面呈方形,通高22.7米,砖木结构三层楼阁式建筑,重檐十字歇山顶,灰筒板瓦布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基座为十字券拱式过街通道,上为三层木构,墙内有八根通柱。二、三层出围廊平座,围栏环绕。二层斗栱斗口跳,三层斗栱三踩单昂,角梁出头制成象首形。柱间施通间雀替,采用浮雕、圆雕、透雕的手法雕仙人、喜鹊、麒麟、牡丹等图案,工艺精巧、立体感强。北面悬有董寿平先生题写的“飞栋临庐”匾,楼内三层塑一木雕关公夜读《春秋》坐像,通高1.5米。
洪洞关帝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关帝楼、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别有东西廊房和钟鼓楼。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为一座四面贯通的过街楼。钟、鼓楼,位于戏台东西两侧,高约13米,十字歇山顶,两层建筑。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式屋顶。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卷棚式悬山屋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屋顶,四隅双柱上端回收。
戏台居住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式屋顶。两侧分别有东西廊房和钟鼓楼。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屋顶,四隅双柱上端回收。正殿保留元代遗构。
************************************
834.柏草坡龙天土地庙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城北11.5千米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坐北向南,一进院落,东西 28.81米,南北 49.71米,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据史料记载,该庙始建于金代,元以后屡次维修。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主要有:戏台、献殿、龙王殿,东面配殿3座。龙王殿为金代始建、元代重建,其余皆为清、民国时期建筑。
献殿
龙王殿在献殿后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设斗栱,四铺作,华拱出跳状如翼形栱,其上不设交互斗和令拱,斗栱里转单杪承搭牵,搭牵做蚂蚱头。后檐斗栱不出跳,把头绞项作,三椽栿出头。
殿内梁架为四架椽屋搭牵对三椽栿用三柱,梁上设驼峰承大斗,斗内出捧节令栱承槫,平梁上叉手交捧节令栱直抵脊槫。脊槫下皮有金承安五年(1200年)始建年代题记,顺脊串下有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维修题记,门枕石刻有延祐元年(1314年)题记,殿内砖雕神台上饰壶门造型。
从现存建筑形制分析,此殿主体结构基本为元代建筑。土地庙建筑格局基本完整,建筑形制具有特色,特别龙王殿年代明确,对研究这一地区金元时期建筑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东面配殿 3座。
2013年3月,柏草坡龙天土地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5.孝义三皇庙
孝义三皇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城西贾家庄村三皇庙街中部。庙坐西向东,二进院落,东西长84米,南北长59米,占地面积495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清与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山门砖结构、平顶砖券洞式,面宽、进深各一间。券上方嵌 “三皇庙”石匾一块。
孝义三皇庙分东西两院,东院现存山门(三门),西院有赛神戏楼、掖门、三皇殿;南北廊房、马王殿、财福殿。完整的石碑五通。两院之间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掖门前设踏步十八级,现存建筑除三皇殿仍保存元代原构外,余皆清代修建。
掖门东向砖墙拱券门洞、屋架木构,单檐悬山顶,正面砖雕垂莲柱,因地势高差,门前设台阶十八级。
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梁架为三椽前压搭牵用三柱,单檐硬山顶,前廊式结构。前廊设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斗栱,廊角铺作于正身出跳昂向两山方向设45°出跳昂,里转设45°出跳栱。
赛神戏楼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卷棚顶,台口四周有木、砖、石雕刻。戏台南有化妆室马王殿、财福殿,均一间硬山顶。南北廊房已毁,存遗址。
2013年3月,孝义三皇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6.大中汉三嵕庙
大中汉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西。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73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山门 大中汉三嵕庙建筑格局较为完整,大殿基本保持着元代建筑特征,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研究价值。
南端为二层山门,一层辟门道,二层为倒座戏台。
三嵕庙大殿位于庙院北端朝南,紧邻大殿两侧为东西朵殿,大殿前分列东西厢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原应为悬山顶,现为单檐硬山顶,筒板瓦屋面,花琉璃脊饰。前檐柱头施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栱弯卷杀平直,华栱均作琴面昂状,当心间两朵出斜栱。不施补间铺作。梁架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前檐角柱为方形抹角石柱,金柱呈圆形,粗大,有拼接痕迹。除大殿外,其他建筑规模较小,形式也较简单。
2013年3月,大中汉三嵕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7.孝义天齐庙
孝义天齐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东南15千米梧桐镇中王屯村。坐北向南,北高南低,一进院落,南北长88.8米,东西宽54米,总面积约4790平方米。影壁位于戏台南,砖砌悬山顶,东偏门位于戏台东侧,单檐硬山顶。
天齐庙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影壁、戏台、正殿,戏台东南侧辟有偏门,余皆毁坏无存。正殿木构形式整体上具有元代特征,后经清代重修,戏台为清代建筑。
戏台位于院轴线的南端,坐南面北,面阔三间10.82米,进深五椽8.56米,单檐歇山顶。前檐出硬山抱厦。梁架为四架梁前双步梁,抱厦通过前檐柱与前檐金柱上施双步梁承托。斗栱共分前檐柱头科斗栱和前檐平身科斗栱两种。
正殿位于庙院轴线北端,面阔五间 19.62米,进深六椽11.79米,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明次间为前搭牵后乳 用四柱,稍间为四椽前后搭牵用四柱。后内柱前移,形成移柱造,梁栿为自然弯材,梁架举折平缓,殿内所用梁栿均自然弯材,且加工粗糙,结构简洁稳固,为元代原物。檐下斗栱共五种22朵,前檐五铺作,后檐四铺作,补间铺作逐间一朵。
2013年3月,孝义天齐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8.北和炎帝庙
北和炎帝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西隅。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相传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清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
炎帝庙现存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及东厢房。其中正殿为元代建筑,东西耳殿、东西配殿及厢房均为清代所建。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用二柱,悬山顶。东厢房面阔二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用二柱,悬山顶。北和炎帝庙格局完整,大殿具有当地元代建筑特征,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北为献亭,四柱三间,方形石柱,卷棚顶。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结构四椽 对前乳用三柱,原为悬山顶形制,清道光年间修缮时改为硬山项。
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昂,并出45°斜栱,用蚂蚱头和龙形耍头,里转五铺作双抄。正殿斗栱较大,单材高18厘米,四椽栿直径约80厘米,加工粗犷。殿内施减柱造,屋顶举折平缓,出檐较深。
东耳殿 东西耳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插廊,硬山顶。殿内无梁,脊檩、金檩通搭两山墙。
西耳殿
2013年3月,北和炎帝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9.北社三嵕庙
北社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坐北朝南,东西宽 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元、清。
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
倒座戏楼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柱头斗栱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
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顶,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平身科每间一攒。其余建筑皆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
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单抄单昂,抄呈昂形,补间斗栱同柱头斗栱,每间一朵,梁架为四架椽屋三椽符合对前搭牵用三柱,前檐柱侧角显著。
献殿和正殿的山墙。
2013年3月,北社三嵕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40.北社大禹庙
北社大禹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村西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3.4米,南北宽42.3米,占地面积989.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八年(1803)重修,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它皆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影壁、山门(上为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分布夹楼、东西厢房。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
影壁
戏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
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顶,灰筒板瓦屋面。一斗二升交麻叶,平身科每间一攒。殿内两山墙保存有壁画。
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无补间斗栱。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和乳栿上用驼峰、铺作承搭牵和下平槫,梁栿间用蜀柱、栌斗隔承,平梁上用蜀柱、栌斗、大叉手承脊槫,蜀柱用合沓稳固,梁栿断面呈圆形,自然弯材稍加砍凿即用。门窗装修均已不存,梁架斗栱彩画保存较好。
两侧遗有东、西妆楼,东、西偏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东、西耳殿。
2013年3月,北社大禹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