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老山杯”有奖征文:战火中,我举手宣誓

征文启事: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二届“老山杯”有奖征文启事

战火中,我举手宣誓

■黄光平

1983年,我19岁。
翻开这一年的“战地日记”,9月24日这样写道——
“我随队到边境马林执勤一年零五天的这个日子,注定成为母亲生我之后的又一个生日——三十二师侦察大队临时党支部大会表决通过了我的入党志愿,我在鲜红的党旗下举手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在自己的头上戴上一个炫耀的光环,捞什么政治资本,我是一名正在经历战火的军人,自4月17日至23日实施炮击作战以来,每天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地前沿,面对的是敌人的枪口、炮口、雷场和狂妄的挑衅,我就意识到了入党意味着要吃苦在前,奋不顾身;要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自卫还击;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今天,我举手宣誓的地方,离国境线仅两公里,敌人在苗皇帝山(1790高地)、要约柴(1921高地)、三角架山等两国边界骑线点修筑的阵地工事居高临下,虎视眈眈地威胁着我境边民的安全,骚扰的枪声常常惊破宁静的边寨……我将像入党志愿书上所写的去做,坚持党性,追求真理;改造自己,不断进取;坚守阵地,用生命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让个人的价值用祖国的繁荣富强来体现,让人生的意义用保卫祖国的青春热血来书写!”
之后的日子,战争的硝烟越来越浓,我们常常白天训练,深夜披着冷月寒星按图行进在边关山石嶙峋、峰回路转、荆棘丛生的崎岖山道上,往往必须要在天亮前抵达预定地域潜伏侦察。这是非常艰苦、疲劳、紧张,充满惊险和未知的大战前夜,一个战士一天一壶水、两块压缩干粮、一个午餐肉罐头,在丛林中潜伏下来后,要禁止抽烟、禁止大声说话和咳嗽,禁止使用清凉油涂搽因蚊虫叮咬而奇痒难耐的红斑。我的战地日记中记录着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
“昨日凌晨,我们受命前往15号界碑附近一个敌军占据的阵地捕俘和设伏。拂晓前,和战友们隐蔽摸到可隐隐约约看见的敌人阵地前便分散行动,我图便捷,一个人径直越过一片开阔的苞谷地,进入敌军阵地下茂密的丛林。我借着微光手电,看到了一条闪着细微蓝光的铜丝,不远处还有一具倒伏在枯枝落叶中的人体白骨,我才意识到误入雷场了。进退两难之际,我想了个笨拙的办法:从一棵树杆攀移到另一棵树杆上,慢慢接近险峻隆起成高地的巨大山形石岩,逃出阴森凶险的雷区后,沿陡峭的石岩往敌军阵地顶上攀登。快到山顶时,左手搬着的一块石头突然滑落,就在左手顺落石甩开的瞬间,命运之神让我抓住了从石岩缝里长出的一棵树枝,命是得救了,而我全身惊出了一身冷汗,手脚不由自主地颤抖。也就在左手甩开那一刻,我看到深箐里刚经过的苞谷地边有个小草棚亮起了灯火,让我意识到自己如临深渊,有种悬在半空上亦难下亦难的惊悚——上是敌人的阵地,不知今夜有无敌人防守?下是百丈深渊里的雷场,不小心掉下去就会引爆地雷,粉身碎骨,暴露潜伏意图。这时,我突然想起刚刚看过的小说《基度山伯爵》中的一个场景:基度山伯爵被装入棺材,从一个孤岛上抛入大海死里逃生;想起自己是一名举手宣过誓的预备党员,是一名写好遗书随时准备牺牲的战士,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怎样面对即将再次面临的血火喷射的战斗……顿时,恐惧、紧张、无助立时被一种莫名的镇定替代,一种求生的本能支撑着我死死抓住石缝和树枝,咬紧牙关,不顾手指和膝盖流血、疼痛,拼着命往高处攀移,终于登上了阵地高处。还好,黎明前的阵地死一样寂静,今夜无敌驻守。我喘息了一阵,惊魂稍定,才遇上从其它方向陆续悄悄摸上敌阵地的战友。对上口令那一刻,战友们都十分惊讶,说听见石头掉落的响动了,想不到是你第一个摸上来。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从黎明到天黑在前方敌人阵地枪口下'静悄悄’的潜伏侦察。”
1983年冬季的一场大雪过后,寒潮的阴霾久久笼罩着边关。为了配合兄弟部队拔点作战,我们经常在11号至15号界碑之间穿插迂回,渗透侦察,抵近观察。有一次我们侦察大队13分队受命前往上麻弄村“国际水井”一侧的丛林里设伏,当时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这次我们是去执行'渗透侦察(03)方案’。下午5点吃过晚饭,准备好携带的武器和干粮。天黑后集合到马林边检站看完电影《火烧圆明园》《大小伙子》,已是深夜11点半,战友们以最快的速度吃过夜餐,11点50分准时从马林出发。起先,路还隐隐的看得见走,到吴家寨丫口就只有手脚并用往前摸了。凌晨4点左右摸到上麻弄村后怪石嶙峋的半坡时,后面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漆黑的夜,无风的森林,一下子无边无际地恐慌起来,我们立即就地隐蔽,停止前进,派出一个组前去查明。原来是配属我们的侦察大队15分队的一个班,与入境的7个可疑人员遭遇并开枪射击,离枪口近的两个做了俘虏,其余4个扶着一个受伤的乘着夜色逃掉了。
夜色被枪声划过又归于冷静,四周仍一片朦胧,我们继续开进。一路上,远村近寨狗的叫声此起彼伏,各小组终于在拂晓前进入了预定位置——渗透到马龙大山进行侦察。我和指导员与第四组的任务是担负上麻弄村通往敌境下麻弄村路口的警戒。我们的位置就设在边界线上,这里有一个由两国边民共同建造的水井——叫国际水井,全部用石头镶砌而成,以水井中间为界,两国边民同饮这一池水。天亮了,但见云雾缭绕,细雨霏霏,寒气袭人,我们伪装好隐蔽在小路旁的石丛里、竹林下,观察对面下麻弄村里的敌人动静,不一会就看到五、六个老百姓装扮的男子背着竹箩,其中有一人扛着一捆柴从下麻弄村向上麻弄村方向走来,他们东张西望,摸索前行。指导员发出捕俘命令:这绝对是敌人,做好战斗准备,看样子武器就装在竹箩里,只要他们一跨入国境线就扑上去,尽量抓活的。我将身上的微声冲锋枪轻轻推上瞠,准备断敌后路,杀敌立功。过了大约七、八分钟,敌人接近国境线时突然停下来,放下竹箩,扛柴的家伙从柴捆中取出一挺轻机枪担任警戒,其余5人从竹箩里取出地雷埋设于山路两旁。指导员说,只要他们不越境,我们就不动,记下埋雷的位置。我们距敌人仅有六、七十多米远,虽然地形复杂,云雾飘渺,时聚时散,不用望眼镜就能把敌人埋设的雷场看清楚。敌人埋完地雷,就沿来路匆匆退缩了。
下午5点多,我们正为失去一次捕俘立功机会而可惜时,突然接到撤回的命令。拖着因饥饿而疲惫、酸痛的两腿翻山越岭回到马林,已是第二天傍晚8点20分了。”
1984年4月2日10点30分,代号为“14工程”的炮击作战正式拉开序幕。4月9日,渗透我境侦察的4名特工在地蓬与我侦察大队设伏的15分队相遇,在当地民兵配合下,经过激烈枪战围歼,4名特工全部毙命于我侦察大队枪口下,我即时采写并发表于《国防战士》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了战斗经过——
“四月九日,四名特工队员潜入我某地活动,我某部侦察排立即出动,在距敌一百五十米处先敌开火,当场将两名敌人击毙。另两名敌人边逃边开枪,侦察排战士交替射击,将他们消灭在我境内。四名敌人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证件、军用地图等物,均被我侦察排缴获。”
参加此次战斗的,有2位战友是同我一起入伍的弥勒人,他们一人火线入党,一人荣立三等功。
4月28日和4月30日,代号为“17工程”的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之后,敌我双方的目标盯住了1921高地——苗皇帝山。敌我双方开始向1921高地方向调集重兵,这也是我们长期侦察意在拔出的一个边境战略制高点。5月17日晚12时左右,某边防连的一名士兵因个人问题,逃出禁闭室,经踩山坪从16号界桩方向叛逃投敌,待从“空中情报”确知叛逃士兵被押在敌人的一个公安屯时,我方立即调集炮火准备炮击,以期将敌人和叛逃士兵一起消灭,但又传来已转移至后方的情报,只好放弃炮击计划。这天深夜到侦察大队部查哨时我问连长:“要是我负伤被俘怎么办?”连长说:“很简单,我马上请求命令炮火全覆盖,把你炸飞,你掌握的情报太多了,不能落入敌手。”我说:“放心,被俘的事不会发生的,也不用浪费炮弹。我是一名宣过誓的预备党员,挂在胸前的这颗光荣弹就是我的转正申请。”由于叛逃士兵熟知我们作战部队的大量情况,使马林地区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除开展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外,侦察敌情、防炮袭、防偷袭成了每日必须重复应对的任务。为了防止敌人突然偷袭和炮击,我们于5月24日撤离马林,进入与敌人三角架山对峙的1901.4高地设立观察哨监视敌人动静。我在5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
“二十八日,天稍转晴,我从坚守了5天的高坡阵地回马林办事,看到战争的气氛很浓,但老百姓在忙着拔秧、犁田。昨夜下了一夜大雨,清澈的山水从高高的石崖上直泻下来,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感。此趟去转都淌了一身热汗。而到高坡以南阵地轮流观察的战友,为了避寒,每个组都带有一壶苞谷酒。从观察敌情得知,敌人在苗皇帝山加修被我炮击炸毁的工事,大倍望远镜、潜望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身穿白衬衣,用铁镐开挖战壕,加固工事,设置铁丝网,有穿裙子的女兵不时送水、送饭,唱唱跳跳嬉闹一番,都很快乐的样子,还不时向他们看不到但能意料到的我方招手,有时甚至背对我们扭几下屁股,似在'嘲笑’我观察哨和马林驻军,真气死人。连日来,马生、芭蕉托、13号、大火焰等地枪声不断。”
5月31日,我在高坡阵地上看到通讯员送来的5月26日的《国防战士》报,眼前为之一亮:头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条新闻《某部执勤分队战地学习整党文件》,战场上能看到自己在炮声中写在压缩干粮包装纸上的新闻变成铅字发表,我和首长、战友们都十分高兴。
6月5日凌晨5点30分,我们奉命撤离1901.4阵地,于7点10分开拔,10点半回到马林。当天的日记这样写到——
“……可能是敌军观察到我侦察队回马林的缘故,11点左右,敌军向我马林倾泻了四十多发炮弹。我们在炮声中匆匆洗了一个冷水澡。这次前出时间14天,坚守阵地人员17人。这14天,我站了56个小时的夜哨,执行了全身湿透的五次再前出任务,喝的是冷水,没有换洗过衣服,洗过三次脸……”
时间就这样在战火的考验和思念亲人的煎熬中日复一日度过。老山“7.12”大捷后,主战部队急需轮换休整,我们侦察大队所在的大部队开始向边境结集,准备轮换御敌。我们侦察大队也准备撤离马林,与大部队汇合后再次奔赴战场。我在7月15日的日记中记下离开马林时的情景——
“我侦察大队一百多号人,十三辆军车,于凌晨6点30分隐蔽离开战斗了两年多的麻栗坡县董干公社马林前线。茫茫乳雾裹着如笋林立的山峦,潺潺流淌的小溪发出天真的挽留。啊,告别了——马林,告别了——马林的父老乡亲!请当心啊,敌人贪婪的炮口正对准您;请牢记啊,乡亲的血,战士的血。我们还要来的,仇尚未报,我们不能让敌人肆意遭踏中华之国土。一路上,民用汽车给我们让道,路旁村寨的那老人、那小孩,近的、远的,向我们招手,向我们微笑。啊,我们离开前线,又要奔赴另一新的前线。作为军人,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并没有什么迟疑和不满,身虽苦而心犹甜。一路上,那出穗的稻谷,那'背苞’的玉米,那山寨的屋舍,那挂满香甜的果树,那碧绿的芭蕉林……多么富有诗意,多么富有情趣,我像路过了久别的故乡,一股浓郁的乡情使我兴奋、激动,继而又陷入久久的沉思。到达西畴县城外,时近中午,炊事班埋锅做饭,之后继续开进。下午5点多,我们顺利到达距离马关县城将近三十公里的西畴县马街区公所所在地,进驻粮站,等待大部队的到来。晚上在派出所看电影《一个护士的故事》。”
1984年8月19日上午11时25分,我在老山前沿阵地,即145高地、146号高地两次被敌人疯狂倾泻的炮弹炸伤。下午太阳偏西时才被军工冒着敌人疯狂的枪炮和四十多度的高温,跪着、爬着,甚至翻滚着抢救下阵地,第二天躺在担架上抬上直升飞机从麻栗坡运往昆明军区医院治疗。
疗伤期间,我仍时时牵挂着前线的战友,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在战火中举手宣过誓的预备党员,伤势稍有好转,就伏躺在病床上写好“转正申请书”,并夹寄2角钱的党费寄往老山前线——
“敬爱的党支部:
我是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马林侦察大队经政指李悦强、司务长郑健德二同志介绍,被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
一年预备期的时间里,在党支部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对党的认识逐步提高,增强了永远忠于党的信念,坚定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奋斗,为部队三化建设而献身的远大理想。
在边境马林侦察执勤,配合14、17工程作战和老山防御作战中,经受住了战火的严峻考验;在平时,坚持党的原则和按党章办事,忠诚老实,团结同志,热爱本职,按时缴纳党费,自觉改造自身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八月十九日在145号高地和146号高地两次身负重伤后,我没有感到痛苦和产生消极情绪,只悔恨自己没有战斗到最后,坚持到最后胜利,对不起党。待伤愈后,重返前线,痛歼敌寇,为党旗争辉。
敬爱的党支部,为党勤勤恳恳工作,为民兢兢业业服务,为国随时准备献身,做一名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是我的誓愿,也是我入党的动机和目的。请批准我在严惩敌寇的老山前线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84年8月24日于57医院”
不久,我在昆明军区57医院收到了连指导员、连长、副连长的回信,副连长陈太斌在信中说:“……关于你的申请转正问题望你放心,到时间一定给你按时转正。党费也收到,每个干战都深受感动,《铁长城报》还专门评论了你的信,说明觉悟之高,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至此,经过一年的战火洗礼,我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医院开了回部队休息三个月的出院证明,批准我出院,我把证明悄悄藏起来,于1984年11月25日,带着伤残之躯辗转回到了炮声隆隆的老山前线。
一路走来,虽然因战致残的身体常常隐隐作痛,工作和生活中因为战伤致残的原因经历了许多磨难、误解、委屈,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战火中的誓言,没有忘记战火中高高举起右手的庄严时刻,没有忘记转正申请中的每一句话,无论组织安排在何种岗位上,无论多么清贫和寂寞,都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对党忠诚,永葆战士品质,不断谱写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诗篇。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战火中,我举手宣誓。
【作者简介】黄光平1964年出生,云南省弥勒市人,原11军32师96团特务连服役,革命荣誉军人。先后结业于国防文艺军事文学刊授大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鲁迅文学院第八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先后出版《青春诗旅》《彝山放歌》《阿细跳月》《边走边吟》《风影集》《在乡土上》《那时的青春那时的泪》《播种与收获》《微言絮语》等十余部,并获得各类文学奖近百个。历任弥勒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县委党史办专职干部、县文化局局长助理、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弥勒报》总编、县(市)文联主席兼《弥勒文化》主编等职。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红河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弥勒市政协特聘艺术家委员会主任、弥勒文化研究会会长。
红豆老山书城推荐:

★、《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经验选编》(包括师团营连排战例

★、军史资料:对越作战炮兵经验和战例大全(共11集)

★、43军对越作战经验选编、总结选编,师团营连排战例、侦察工兵防化战例选编一套

★、总参炮兵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炮兵作战经验和战例选编》(1984.4-1987.4)

★、军史资料:中越边境侦察作战战例选编共3集(1979-19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