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AB之间 ——读《论语》看孔子的生死观

【作者简介】

   唐国义:四川绵竹市人,中学语文教师。好读书不求甚解,喜闲谈常涉家国;爱好颇多,无所建树,唯读书、笔耕不辍,在搜狐博客发布博文800余篇,进入搜狐文学名博之列。文字涉及家事、国事、读书、情感及灾后见闻,偶在纸质书刊发表。退休后读书作文之外,又增加摄影一项爱好,遂徜徉于山水之间,穿行于平民之肆;每有斩获,辄与二三摄友交流,愿以此怡情、交友,奉献社会,进而彰显生命价值。

每个人都活在生死之间。

每个活着的人,首先跨过了生的门坎,然后一天天往死的路上走去。人生的过程好比一条直线,在直线的某一点A,表示一个人呱呱坠地,然后从A点出发,经过若干年而到达B点,在B这个时间一命呜呼。A点之前,不可知;B  点之后,也不可知。在这条直线上,只有线段AB是实在的,是自己的,其余的概不知晓,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昨天,我在恒慰斋的帖子后面写了这么几句话:“虽然生死事大,却不追问从何而来,也不管到何处落脚,只要好好活着,晒着阳光,喝着咖啡,读着网页……”缘于原帖谈到了生死,谈到了轮回。

我的想法多少受到孔子的影响,他老人家几乎对什么都有研究,有见地,唯独不说“死”,也不说“鬼”,只提倡好好活。

在《论语·先进》篇里,子路问怎样伺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人都没有伺奉好,怎么谈得上伺奉鬼?子路又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弄得清楚死是怎么回事?

关于活人与鬼神的话题,孔子不止一次表示过他的看法。在《论语·雍也》一篇里,樊迟请教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心致志的做百姓希望做的事情,对鬼神敬而远之,就是明智。

孔子对鬼神,对死的问题避而不谈,不能简单的看作他不喜欢谈这类事情,应该说他当时还弄不清楚鬼神的有无,死后又是怎样的情形。别说两千年前的孔子时代,直到今天,人死后怎样,鬼神是否存在,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孔子在他的学生跟前说话很审慎,自己不明白的,宁可阙如,也不胡说。按照他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孔子不愿意细说,我们不能不想。一般人对“死后怎样”也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要关注自己的“未来”,追问到底有没有另一世界,人死以后,还有没有来生;即使能够做鬼,也比完全消失要好些。问来问去,谁也给不出一个准信。传说中的“灵异现象”,也不过是捕风捉影,未可全信。

(周国平写过一篇《有意义的徒劳》,专谈死的话题,建议拿来一读。)

死既然扯不清楚,我们按下不表。人生不过百年,短短的人生还是值得一说的。据科学考证,人到世上的机会只有一次。正是因为仅有一次,才弥足珍贵。如果不是一次,而是可以无休止的“轮回”下去,那么人就不再死,“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就不仅仅是给自己壮胆的大话。“人死做鬼”,无法证明。无法证明的,不一定有,也不一定就没有。云遮雾罩,似有似无,只好暂时放在一边不去管他,还是好好过日子要紧。

既然活的时间有限,死后怎样又是个悬案,何不好好活着?懂得好好活着的人,无疑就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智慧的人。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帖子,楼主说他带着父亲的骨灰经过海关安检的时候,坚决不准人家扫描,要求“手检”,说是扫描惊动了魂灵,侮辱了死者。好像“手检”就不会惊动了魂灵,侮辱了死者。安检的工作人员解释:(一)现在一律都是扫描;(二)用手去翻动骨灰,承担不起责任。可楼主还是不依不饶,坚持要求“手检”,真是匪夷所思!

就算这位楼主是个孝子,是在尽孝吧。这样的“孝子”我也见过几个。父母在世的时候,从不关心照看,死了以后却把丧事办得非常隆重,生怕一点做得不周到。这样的人,早被讥讽为“在生不孝,死了流尿”,他那眼泪流得哗哗的,却已经没有意义。西班牙有句谚语道:“死人进了墓穴,活人且吃面包。”这是说,把死人安顿好了,活人的日子还得继续。因此,父母在活着的时候,该尽心尽力服侍,莫等死了以后再献殷勤。

道家,想象离奇,虚幻飘渺;佛家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唯有孔子把脚踏在地上,看重衣食住行,看重修身齐家,主张积极入世。生死之间即是红尘,不要夸口超凡脱俗,不要闹着隐居山林,还是认认真真地对待亲人朋友同事,用心品鉴风花雪月、美味佳肴吧。好好的,晒着阳光,喝着咖啡,与二三挚友胡侃闲聊……

(0)

相关推荐

  • 祭如祭在神如神在

    <论语·八侑>: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段文字是孔子在讲述祭祀的态度,以上是自古以来的断句,但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断句如下. 祭如在祭,神 ...

  • #每日学论语#10.14【2017-3-15】

    #每日学论语#10.14[2017-3-15] [原文]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译文] 乡人驱逐疫鬼,孔子穿上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微言微感] 孔子不是"敬鬼 ...

  • #每日学论语#6.21【2016-11-24】

    #每日学论语#6.21[2016-11-24] [原文] 樊迟问知(zhì,下同),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yuàn)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nàn ...

  • 孔子谈选择:君子当洁身自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里<论语>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了孝的四个层次,分别是:不给父母添麻烦.不让父母替自己操心.对父母心存敬重,以及始终对 ...

  • 莫问收获且耕耘——《论语》悟读【136】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章: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yuàn:作及物动词,疏远或避开)之,可谓知矣."问仁,曰:" ...

  • 【第238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1章》孔子对鬼神、生死持何态度?

    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1章>孔子对鬼神.生死持何态度? 11·11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 ...

  • 怪力乱神子不语——《论语》悟读【164】

    迷信信迷不自信:学好好学有定力.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不语(谈):怪(怪异),力(勇力),乱(动乱),神(鬼神). [译文] 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动乱,鬼神. [悟读] ...

  • 论语日课110: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论语·公冶长>5.18) 藏文仲即臧孙辰,是鲁国的世袭贵族,历仕鲁国庄.闵.僖.文四位国君,"文"是 ...

  • 第三十八讲:也谈生死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 ...

  • 从论语看孔子的万世师表

    文/晓锦源 我们看<论语>的文辞,优美.短小.严谨,广博.无论主题多重要,只讲一遍.每个字都含义深刻,一个字都不能删.<道德经>尽管也是经典中的经典,论题往往重复论证,反复说明 ...

  • “共读论语”:孔子的“三不原则”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 原句译 ...

  • 读《论语》 看孔子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尽人皆知.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 草根读论语一一不一样的孔子 序

    草根读论语一一不一样的孔子 序                                    太行野老 近来心境颇不宁静,无非为一些小事所扰,大有世事难以遂心.不被人理解之惑 ,不免牢骚几句, ...

  • 从《论语》看孔子养生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一直在思考人长寿的问题.<论语>中道出了孔子养生的一些理念.我对此加以梳理,希望有益于大家. 谨慎用 ...

  • 谨慎用药、饮食讲究、依礼而行......从《论语》看孔子的养生理念!

    首都中医2021-04-09 15:57:15 孔子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有充分地体现,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修身养性.但是大家一直以来不太关注的是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 从对《论语》的误读,看中国的国学教育

    文/阿蹦 主播/萧然 父亲上过几年私塾,小时候教我<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后他这样解释,小子,学习后要经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原文]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翻译] 卫灵公向 ...

  • 筱读论语译论 | 好古敏求,审慎地思考中华传统文化是孔子持有的态度

    [原文]述而第七·我非生而知之者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竹注] 一.生而知之者:天生就知道的智者. 二.好古:喜欢历史文化. 三.敏:敏捷而聪慧.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