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防护,且听专家怎么说

作  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兰乖平
编  辑:高少卉

导读:

说起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护,槽点可谓不少,印象最深的,是一组穿戴防护用品的视频对比: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CDC与武汉前线医务人员在进入确诊新冠患者的隔离病区之前,穿戴防护用品流程的对照,结果就是WHO和CDC一共穿戴了4件(隔离衣1件、防护口罩1个、面屏1个、手套1双),武汉前线一共穿戴了13件(乳胶手套2双、鞋套2双、长筒防水鞋套1双、护目镜1个、帽子2个、防护口罩1个、外科口罩1个、刷手服1件、一次性手术服1件、防护服1件)。是我们领跑发达国家的疫情防控了么?防护用品到底怎样选择与穿戴更科学?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就在我苦苦寻找答案之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秀月主任的一次直播课,让我茅塞顿开。张主任是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协会感染控制与消毒分会副会长,多次作为国家级、省级院感专家参加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暴发调查与感染防控工作。

围绕今天的话题,我整理了张主任《新常态下新冠感染风险评估与应对》的部分授课内容与大家分享。希望我们在疫情防控的道路上尊重科学,正确防护。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际工作当中,有很多人非常重视防护用品的使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防护用品发挥作用还需要有行为隔离。防护用品仅仅是提供了物理屏障性的保护,而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不恰当的一个行为,便可随时破坏任何用防护用品建立起来的物理屏障。
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有太多感动时刻,如果我们用污染的手揉眼睛、抹眼泪,就会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试想,手上如果沾染了新冠病毒的话,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以越过防护用品,瞬间由皮肤暴露转化成粘膜暴露,大大提升感染的风险,这就是由行为介导的职业暴露,是我们的手破坏了物理屏障。这也告诉我们,行为隔离是非常重要的隔离方式。
WHO多次指出,新冠病毒与埃博拉病毒的防护用品使用是不同的。由于病毒的生物危险等级不同,埃博拉病毒病是4级,新冠病毒病是3级。
WHO给出的防护用品建议:4级对应的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水靴、密封的鞋和鞋套、乳胶手套。3级对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面屏、护目镜、乳胶手套。

WHO防护用品

为什么呢?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急性起病,病程3-4天进入极期,终末状态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各个器官和脏器,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病人往往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会有大量血液体液暴露的机会,因此,防护用品是专用的。而新冠病毒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防护用品不同于埃博拉病毒病。

过度防护对医务人员来说危害远大于安全,防护用品过度使用或叠加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正确脱卸PPE防止污染

所有用过的防护用品,都可能成为感染源,一定要按照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处理,否则,会成为继发的感染源。

比如,脱掉手套的时候,手套外面翻转包裹在里面,形成一个手套包,后续再处理的人员感染风险就会降低;脱掉护目镜,手所触及的部位是护目镜的侧面;口罩也是从后面解开系带,避免触及口罩的前面......

WHO推荐的指南里面,隔离衣和手套是可以一起脱掉的,隔离衣要在你离开病人房间之前脱掉,医用防护口罩是不可以在病人房间里面脱掉的。隔离衣的前面、袖子、手套外面都是污染的,脱的时候,从隔离衣前面直接扥断后面的系带,然后从上往下、由里向外边脱边翻卷,把外面卷到里面,形成“里包外”包裹状,后续再处理人员的感染风险会大大降低。脱卸污染的防护用品时,千万不要污染自己的衣物、皮肤、粘膜。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正确选择防护用品,满足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穿的合理,脱的安全,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让感染防控成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推荐阅读

需要PPT、课程的老师请加小编老师微信

正常看到文章推送,请将感控plus设为星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