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春:从语言到思维——“真快乐”作文培训听课反思

从语言到思维——“真快乐”作文培训听课反思

立足语言,指向思维,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路,也是本次作文培训对我的启发。一、课堂要有立足语言运用的生成。这是本色语文的标志。

语文课要立足语言,围绕言辞、语句展开活动,拓展思维。这是语文课的两个基本点。越到高年级,思维活动越为重要。什么样的语文课是成功的课堂?看起来老生常谈,其实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至今,大家对“语文”一词的理解众说纷纭,结合现实应试和育人本质,我认为“语言”、“文学”、“文化”是其核心,其中最基本的应用体现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和“思维的提升与发展”,至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则是高阶段的语文课程追求,至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也建立在语言与思维基础上的高级要求。所以,语文课程,立足语言,调动思维,把语文上得有语文味,就是一种最质朴,也是最踏实的语文课。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亲近语言,品味语言,在思维调整中,完善常规思维,激发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不论应付考试,还是心理的成长都是正道。这一点,在张继老师的课题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课堂中,张继老师当场与几位同学互动,从用词、造句、修辞角度提醒同学们加强自己文章的修改,效果很显著。一位同学把零散的词语有机串联成段,另一位同学通过改换用词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维,还有同学恰当地运用了合适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生成的课堂,也是最本色的课堂。这样,学生在语言的波澜中涵咏,最终赢得自己的情感抒发与思维的调整,服务于自身的成长。

反观如今的众多所谓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师成了课题耀眼的明星,五彩炫目的种种技巧成了夺人眼球的闪光点,一节课下来,虽然观众惊叹不断,但留在心底的都是模糊的印象。语文的本色被大家遗忘殆尽。此点是最需让人警惕的。

二、作为写作技巧的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本次讲课,难度极大,因为学生参差不齐,学生跨度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八年级。但立足教学无痕和道法自然的真快乐作文高度,两位老师顺应儿童们的好奇心、模仿意识,恰当使用激励机制,最终赢得了两节课的精彩呈现。

回到教学目标上,两节作文课一个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乐于表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如果仅仅满足这一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够的。比较而言,张继老师的《钓》更侧重于兴趣的激发,而张东华老师的《玩魔术》则在兴趣基础上更侧重知识的掌握,只不过巧妙地践行了无痕教学的方式。当然,这和他们的不同的课程设计目标有关。我曾看到过杨克顺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指向更多技巧的课程《钓》的教案,它的受众可能就是高年级学生。

这样看来,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作文教学不是不教技巧,而是要巧妙的教,在授课的时候要做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高年级作文教学目标的设立是从语言指向思维的。因为,一切写作技巧的背后必定对应一种思维。

李保春,男,河南项城人,美学硕士。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河南省高考作文教学研究工作室特聘研究员,杨克顺教授领衔的“真快乐作文”团队核心成员,河南省优秀语文教师、郑州市中牟县第三高级中学青蓝工程导师、北京语文名仕荟教学研究院高中作文课程研发主持人。先后在《语文月刊》《理论与创作》《中学语文》《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中学时代》《《语文报》《作文周刊》《人教网刊》等报刊发表文章几十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