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重,四遍药没打住
摘要:3月上旬至4月中旬,泰州一种田大户在1个多月时间里打了4次药,而且使用了醚菌酯等药种,田里小麦白粉病仍然严重发生。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施药适期和药物配置等存在问题。考虑到江淮等地小麦白粉病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抗性上升,适用药种少,以后应注意选用白粉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减轻药剂防治压力。
网友龙方4月18日发微信:田里小麦白粉病发生重,多次用药没能有效控制,怎么办?
据了解,发病田块在泰州某地,面积较大。前期田里已先后用过4遍药。3月9号,240克/升噻呋酰胺,每公斤25亩;50%醚菌酯,每公斤50亩;2%阿维·吡虫啉,每公斤15亩。另外加芸薹素。每亩用1.8升水飞防。3月26号,30%醚菌酯,有白粉病的10亩用500克,没有白粉病的15亩用500克;25%吡唑醚菌酯,有白粉病的1公斤30亩,没有白粉病的1公斤40亩。每亩用60斤水,植保机喷施。4月5号,其他药与3月26号用的一样,外加23%醚菌·氟环唑(含醚菌酯11.5%、氟环唑11.5%),每公斤40亩。植保机喷施。4月16号,12.5%氟环唑,每公斤20亩;20%三唑酮,每公斤20亩;430克/升戊唑醇,每公斤40亩。植保机喷施。
4月18日,笔者在现场看到,田里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白粉病发生普遍较重,病株率和病叶率高,剑叶等功能叶上也有数量不等的白粉堆,但大部分田块小麦剑叶等主要功能叶仍是绿的。部分发病特别重的地段,白粉病病叶率达100%,整株看不到绿叶,剑叶上也布满白粉,而且没有消退的迹象。重病株生长已受到抑制,株高偏矮,抽穗困难,有较多分蘖看样子已难以抽穗。
据了解,田里小麦品种易感白粉病,播种较早,到4月18日正常麦株已处于扬花盛期。
本年度江淮等地小麦播种期天气晴好,小麦播种比往年普遍早一些,播种质量和出苗也普遍较好。11月18日以后雨水较多,冬季曾出现极端低温并引发大面积冻害,但随后温度持续偏高,麦子发育早,田间茎蘖苗数量大,加上小麦返青拔节期雨水较多,有利于白粉病发生,浙北、苏南、苏中等地该病发生较重。特别是一些易感病品种,田间白粉病发生更为严重。扬麦29、农麦88、镇麦12等品种,白粉病抗性较好,田间该病发生轻或没发生。
据江苏省农科院麦病研究专家陈怀谷研究员介绍,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易感病品种麦苗在接种白粉病后,过4天左右叶片上就可能出现白粉,产生大量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散蔓延。
4月17日,笔者在靖江孤山一大户田里看到,他家400亩处于始穗期的小麦,白粉病发生普遍很严重,病株率几达100%,而且倒二叶以下各叶普遍有较多白粉,部分剑叶上也有白粉。
据了解,这些田块的小麦,品种是易感白粉病的某大面积主栽品种,播种较迟,11月18号出现多雨天气后播种的,到4月5号前后才见有少量白粉病发生,当时没有及时防治,没想到过十多天田里白粉病就严重发生了。
当地另一个大户,种的是同样的品种,播种较早,到4月17号田里小麦已处于扬花盛期。这个大户说,上一年度他种的也是这个品种,前期白粉病发生较重,到齐穗期前后用戊唑醇等药防治赤霉病时,没能有效控制白粉病发生,当时他都准备以后不再种这个品种了。后来因为用尊保醚菌·氟环唑(点击可获取产品相关信息及购货联系方式)有效控制了病害,他想着这个品种高产稳产性好,因此在本年度还是种了这个品种。今年4月初,他发现种植的600亩小麦中,部分地段有白粉病较重发生,立即对所有田块喷施了一次尊保醚菌·氟环唑,过1周左右,又对已发病田块喷施了一遍这种药,田间白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笔者在现场看到,他家田里基本看不到有白粉病。
当初发病较重的地段,小麦生长也正常,拔开麦株,可见基部叶片上普遍有较多褐斑,可见当初白粉病发生确实已较重,只是在用药防治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斑周围的叶子仍是绿的。
上述泰州某地大户田里的小麦,虽然播种早,发现白粉病的时间也早,但用药防治也早,而且使用了醚菌酯等防治白粉病的高效适用药种,3月9号就开始施药,3月26号部分田块见病后加强了用药,并在4月5号再次加强用药,而白粉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的原因是,前期防治时药种配置等存在一定的问题。
前期所用的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其内吸传导性均不佳,药物难以传导到喷药后抽生的新叶上,田外传入或田内残存的白粉病孢子会持续在新叶上侵染,发病、产孢。在品种易感病、天气特别是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害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控制。直到4月5日,才使用了含氟环唑的药种,而且氟环唑用量很小,纯药亩用量不足3克。
据南京农业大学等有关部门监测,江淮等地已出现对三唑酮、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抗性较强(抗性倍数20~40倍)的白粉病病菌,而且其种群数量较大。这些抗药菌对同属三唑类的氟环唑等药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但从大面积生产上的情况看,氟环唑、丙环唑等药仍能较好地防治白粉病,特别是作为预防用药(阻止孢子萌发和侵染)时,效果仍较好。这类药,有极佳的内吸传导性,药物能大量传导到施药后抽生的新叶上,持效期可达15天左右。将其与醚菌酯等药结合施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新叶。
上述多次施药的田块,首次施药时施用的噻呋酰胺,是防治纹枯病的优良药种,但该药对白粉病、锈病没有兼治作用。如果换用戊唑醇(纹枯病较重时可以加用噻呋酰胺),则不仅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能保护新叶,减轻白粉病发生,降低病菌基数。田间见病后,及早将较大剂量的醚菌酯与氟环唑或丙环唑等药混用,应该也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上述田块,在前期多次、大量使用醚菌酯等药后病害仍严重发生的情况下,药物配置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全部使用三唑酮、氟环唑、戊唑醇这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如果田里存在对这些药抗性强的白粉病菌,而且其种群数量较大,田间病害仍然会控制不住,上部功能叶和穗部很难保住,可能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
对这种田块,在短期内仍需考虑补喷质量可靠的醚菌酯产品,以更好地杀菌和使白粉堆脱落。醚菌酯内吸传导性不佳,此时适当增加用水量,并加用安融乐等助剂,有利于药液在麦叶上展布,有更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四五天,如果有较多白粉堆终止发展并脱落,病情得到较好控制,仍可以考虑再次较大剂量喷施尊保醚菌·氟环唑等质量可靠的产品,巩固防效。只要能保住剑叶和穗部,产量损失就不会太大。
4月初以来,水清农场群有较多网友反映当地部分田块小麦白粉病发生重。现摘录部分相关内容,谨供参阅。
绍兴网友采儿4月9日发微信:田里这么严重的白粉病,还有办法控制吗?这个品种白粉病太重了,以后不能种!
水清:目前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大面积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大多不是太好,多个主栽品种易感白粉病,抗白粉病的品种很少。照片中的田块,结合防治赤霉病,用醚菌酯及其与氟环唑、戊唑醇等药的混配剂如巴斯夫公司的尊保醚菌·氟环唑等防治,重点保护穂部和上部主要功能叶,应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住产量。
醚菌酯内吸传导性不是太好,白粉病发生重时,用药量和用水量适当增加,喷匀喷透,必要时加用安融乐等质量可靠的助剂促进药液展布。药后四五天,上部功能叶上的白粉堆通常能脱落。今年醚菌酯货源紧,及早备货,尽量使用山东京博、巴斯夫等企业质量可靠的产品。
采儿:准备用这个产品。40%醚菌酯·氟环唑,含醚菌酯25%、氟环唑15%。
水清:田间病害重时适当增加用药量。可以每亩用40克,再加43%戊唑醇15~20克兼防赤霉病,保证戊唑醇和氟环唑纯药每亩总用量达12~15克。药后两天内不能有强降温。
水清农场16群南通网友禾顺4月17日发微信:农户田里小麦白粉病重,我店里没有其他药,准备每亩用戊唑·咪鲜胺50毫升、乙嘧酚50亳升,再加助剂,可以这样配药吗?能把白粉病打住吗?
水清:近两年生产上有人用乙嘧酚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较重时施药也有较好防效。但相关产品没有在小麦上登记,而且田里病害重,剑叶上已有白粉,较难控制,易减产,一旦病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达不到农户理想的防效或产量,可能引起纠纷。
水清农场17群无锡网友志锋4月14日发微信:这白粉病控制住了吗?
网友海燕:感觉白粉堆上还是毛毛的,没有萎缩。打过什么药?几天了?
志锋:打的是丙硫菌唑和戊唑醇,4天了,粉还不掉。
海燕:亩用药量多少?丙硫菌唑和戊唑醇可以用来防治白粉病。
志锋:用的是两种药的混配剂,1公斤30亩,每亩33毫升。
海燕:应该有效果,但不一定收效那么快。最好过5~7天再打一次。发病重时,防治2~3次,尽量用植保机打药。
志锋:3月25号和4月8号各防治了一次,拉管子打的。
海燕:如果用了两次丙硫菌唑和戊唑醇的混配剂,病还没有控制住,那就要用醚菌酯了,而且要增加用药量。
志锋:第二次用药防治之前,拨开麦株都是粉。这应该是第二次防治时没打到药的地方,打到药的地方没病了。
海燕:那还是有效果的。
志锋:我的意思是,第二次没打到药的地方,病害控制住没有?
淮安网友成面:防治白粉病,最好加用醚菌酯,多花几块钱省心。
网友惜缘:醚菌酯纯药亩用量多少克?
成面:与戊唑醇混用时,醚菌酯纯药亩用量6克一般就够了。
网友惜缘:我用麦甜防治赤霉病时,发现田里有白粉病,准备每亩加醚菌酯纯药5克,可以吗?
水清:用的是氟唑菌酰羟胺单剂吗?有没有配丙环唑或戊唑醇?
惜缘:是麦甜组合产品,有丙环唑。
水清:选用质量可靠的醚菌酯产品,白粉病重时适当增加用药量。白粉病不太重时,京博农化的醚菌酯产品每亩用纯药5克即可;质量不太好的产品, 纯药亩用量宜在10克以上,必要时加用安融乐等助剂,促进药物展布和吸收。
惜缘:我买的就是京博农化的醚菌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