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蕲事5:一言不合就“做翘”

浠水人用“做翘”来表述一种不太妙的人际关系轻则互相不耳人(不搭理人),重则成为陌路人,再重就可能反目成仇了。

柳半龙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柳大华和柳二华。端午节那天为了两根钓鱼竿兄弟俩起了争执,柳半龙的原则是从不掺和孩子的纠纷,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大华让着弟弟,把好的鱼竿给了二华,自己用那根旧鱼竿。结果用好鱼竿的二华并未钓到鱼,而用旧鱼竿的大华却收获了满满一鱼篓。二华怀疑哥哥在鱼食上动了手脚,又是甩脸子,又是指桑骂槐。大华懒得理他了。

二华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越觉得大华理亏,心里的一道坎硬是过不去。到了晚上要吹灯睡觉了,二华心里的疙瘩解不开,就觉得跟大华同处一室睡觉别扭得慌。于是一个人在外面溜达,不想回屋。大华以为弟弟闹小孩脾气,过一阵子就消停了,也没去理他,管自己睡了。

鸡叫头遍的时候,柳半龙照例被老婆一脚踹醒了。可是柳半龙的眼睛就是睁不开!不对呀,平时鸡叫一遍,老婆踹一脚,自己马上就清醒了,今天咋就这么困呢?使劲睁眼睛,摸了手表看了看,才三点!今天的公鸡吃错药了吧?这头一遍报晓声整整比平时早了俩钟头!

柳半龙还是照例披衣下床,出门到院子里看看牛栏,看看猪圈,看看鸡筹,回屋再看看俩儿子——不对呀,大华床上有人,二华床上空的!柳半龙赶紧揪大华耳朵,问个明白。二华居然是一宿未归!

柳半龙两口子和大华急了,立即穿戴齐整,出门去找柳二华。刚出门没多远,就听到一阵公鸡打鸣,循声找过去,熹微之下,就看见柳二华正蹲在一户人家的鸡筹附近,捏着嗓子装公鸡叫呢!

王细咩是王老栓的幺儿子,平时自然是最娇宠的那一个。仗着父母的溺爱,王细咩经常跟两个哥哥耍赖皮。

王细咩的二哥在大队文工团里唱样板戏,有一根军用皮带是唱样板戏的道具,他爱惜得不得了。谁知道王细咩看中了皮带,死活要用它栓自己的裤子。王二哥拗不过他,答应给他用几天,但是到了排戏演戏的时候得还回来。王细咩满口答应了。

没过多久,大队文工团要排样板戏《白毛女》,细咩的二哥扮相俊朗,团里准备让他演王大春。王大春穿上八路军军服,打上绑腿,扎紧皮带,会更显得英气飒爽。可是细咩的二哥问细咩索要皮带时,细咩装聋作哑,就是不给。当着父母的面,王二哥没敢动粗,只能着急上火干瞪眼。

等父母不在场了,二哥更要动手从细咩腰里解皮带,细咩一溜烟跑了。到晚饭时分还没回来,晚上可是正式排戏的时间,王二哥眼瞅着大春的角色要从自己手上溜走了。

王老栓知道幺儿子为了躲避二儿子而逃的之后,大骂老二,拿起扁担要抽人了。王家老大赶紧拉了二弟出门去找多事的小弟弟,山顶上、河沟里、溪桥边、田冲里,能找的地方都找了。深更夜静,只听到王家老大老二漫山遍野地喊:“王细咩——”“王细咩——”,却无人回应。

王老栓的堂客也不停歇,坐在屋里咦咦嘤嘤哭个没完。王老栓不耐烦,吼一声:“哭丧啊,又不是死人了,嚎什么嚎?”堂客马上不抽搭了,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王老栓却听到异常的响动从楼板上的柴草里传出来——

那分明是王细咩的呼噜声。

李佳均和李家平兄弟俩现在的关系形同陌路。都是户口惹的祸。

李佳均早年读中专,国家包分配,在粮站工作,是吃皇粮的。李佳均的对象那时还是农村户口。如果就这样成亲,他们就成了半边户。那个时代,这样组合的家庭很多。

李佳均的哥哥李家平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知道自己家乡的土地种不出多少粮食,弟媳妇娶进门,不是多一个人种地,也不是多收一份粮食,而是多了一张嘴吃。他就劝弟弟想办法搞个农转非的指标,把对象的户口转出去。李佳均听哥哥分析得在理,于是努力工作,在单位积极表现,又使了些手段,终于争取了一个名额,给对象办了农转非。然后结婚,让媳妇儿在粮站里干点临时工作。

李佳均结婚的没过两年,粮食市场放开了,量战力正式工都闲着没活儿干了,李佳均媳妇更得靠边站了。恰恰这时候,老家那边的土地被国家征用了,要开发什么项目了,凡有农村户口的,一夜之间都成了土地公,拿到国家的补贴了,不久又集体迁入政府安排的新居,生活条件比城镇居民好多了。李佳均老婆因为农转非了,户口迁了,村里也没她的地,补贴费、安居房跟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李佳均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亏得大了:为了老婆的农转非,几年的积蓄全搭进去了,老婆还没正式工作;因为农转非了,老婆又错失了土地被征用后的好多实惠,这李家平出的什么馊主意啊?这是我亲哥吗?

李佳均把这一切的根源都归咎于他哥哥李家平身上。两兄弟从此“做翘”了,永不来哉。

吕品轩的女儿回来了。

吕品轩的女儿吕思莹是十年前离家出走的。那时候吕思莹读财校,还没毕业,思莹妈妈就寻思着把女儿介绍给詹学贵的儿子。詹学贵是支行的行长,是思莹妈妈的顶头上司。

吕思莹知道詹学贵的儿子叫詹晓健,看上去一表人才,人也本分,但是脑子不大好使,三十多岁了,还没对上象。吕思莹不知道妈妈打的什么算盘,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嗝咕嘞儿(呆子、傻子)。她当然不同意妈妈的安排,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好几次妈妈说詹行长一家请吃饭,给个面子呗!吕思莹一甩门就出去了,回到学校集体宿舍了。

女儿快毕业的时候,突然出走了。既不给父母留言,也不给老师同学打招呼,悄无声息地就走了。这一走就是十年!十年里,除了女儿思莹离奇出走,思莹妈妈单位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詹行长因为严重渎职被查,思莹妈妈为自己差点耽误女儿青春的错误决定而痛苦不堪,郁郁而终。

吕品轩想再把房间收拾一遍。看见思莹妈妈的遗像还在,赶紧收了,怕女儿回来看到受刺激。还未来得及把相框放进柜子,穿衣镜里映照出来三个影子让他明白了:女儿一家就站在身后!

吕品轩看女儿几乎一点没变,就是肤色黑了一些。她身边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分明是二十多年前的女儿的模样!另一边站着一个黑瘦的高个儿男人,不用说那是女婿了!

女婿跨上前一步,对吕品轩说:爸爸,我来吧!他把思莹妈妈的遗像放回原处,携妻女一起向相框里忧郁的老妇人深深地鞠躬......

(0)

相关推荐

  • 猎毒人:吕云飞和吕云鹏兄弟俩都来欺骗毒枭女儿,感觉楚莹好可怜

    吕云飞和吕云鹏兄弟俩都来欺骗毒枭女儿,感觉楚莹好可怜 最近看猎毒人看得发狂,看剧看出病来了,觉得吕家兄弟两个虽然都是正派身份,但是做出的事情有点不厚道呢?吕云飞(吴秀波)当卧底利用楚莹的感情来掩护自己 ...

  • 短篇小说 || 吕志军:麻 将(下)

    原刊<延  河 ·下半月>2020年第1期 麻   将(下) 吕志军 7 一起耍大的四人帮,转眼就没入汹涌人流.木生进了北京一所大学,学物理数学,李美考入杨东任职的大学.刘贺考上了初中专, ...

  • 谈谈二哥

    二哥在小时候,村里的人都家喻户晓,二哥是个做家务的能手,当时家里没有女生,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里里外外大大小小二哥样样做,尤其(央洒)摇米,真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三下五除一下就搞定,当时村里这样的 ...

  • 2021年第一期《榆林诗刊》:目录

    目录 春声春韵 08 / 王传明  庚子除夕作 08 / 王秦香  春兴二首 08 / 王爱山  生查子·牛年春节感怀 08 / 吴华山  浣溪沙·春到山村 08 / 王生才  [中吕·阳春曲]立春 ...

  • 第一百三十章 对面鼓(1)

    <穹窿八部.新村疑云>第一百三十章  对面鼓(1) 焦集莹做了桥凼村康桥恬园田园综合体的项目负责人,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抓起.正在郁闷的时候,阿乐来电话了:"焦总啊,项目进展怎么 ...

  • 【浠蕲事】系紧你的裤子带儿

    系紧你的裤子带儿 小时候曾经听过一个段子: 说是生产队二队长带领一帮妇女打草葽,这期间毛大嫂尿急,急忙忙跑到草垛之后的牛栏里去解小手,过了足足一支烟的工夫才磨蹭蹭地侧着身子回来.回来之后,毛大嫂也不打 ...

  • 【浠蕲事】“姨儿,问你个事儿嗨!”

    "姨儿,问你个事儿嗨!" 浠城名媛HY女士,今天格外郁闷. 在步行街天桥上,遇到一位大姐问路,一开口就叫她怔住了:"姨儿,问你个事儿嗨!"HY女士倒退三步,隔着 ...

  • 【浠蕲事】怀念那些年的冬日暖阳

    怀念那些年的冬日暖阳 2019年快走到头了.这是个奇怪的年末,长年少雨,这些天忽然被雨神仙拽住一年的尾巴不放,天地间湿哒哒空气里冷嗖嗖,叫人很不好过.昨天太阳刚刚出来露了个头,今天下午又没了踪影.估计 ...

  • 【浠蕲事】寒冬腊月北风起

    寒冬腊月北风起 按照农历算日子的话,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是一年中最冷的冬季了,这三个月也因此被叫做寒冬腊月--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咱浠水呢,十月还叫十月,十一月则叫冬月,十二月则叫腊月了. 浠水的惯例 ...

  • 【浠蕲事】岁月里的那一碗米饭

    岁月里的那一碗米饭 民以食为天. 在我的观念里,米饭是主食,虽然不至于顿顿要吃大米饭,但是至少每天要跟米饭照过面.如果哪一天没沾过一粒米饭,总会觉得对不住这一日的光阴,就连晚上睡觉也觉得不踏实. 家里 ...

  • 【浠蕲事】鸡瘟年代

    鸡瘟年代 1. 1977年初夏,南家油榨塆发鸡瘟了! 最先发现疫情的是南二妮.南二妮是南家油榨塆的记分员和畜牧技术员.不过这两项活儿只需要在下半天收工时分或者收工之后的那段工夫就可以操作的,所以平日里 ...

  • 【浠蕲事】绕过山,绕过水,绕不过的五四大队...

    绕过山,绕过水,绕不过的五四大队 上世纪八十年代,浠水县南凉乡下辖十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个诞生于火红的六十年代的名称,自北朝南从东往西分别是:星星大队.中心大队.联盟大队.五四大队.新生大队.和 ...

  • 【浠蕲事】“牛走后来我走先”

    "牛走后来我走先" 前几日整理旧光盘,翻出一本老电影<刘三姐>,把它插入台式电脑光驱里,还能看.其中刘三姐率众乡亲与三个秀才对歌那一段,真令人解气.特别是罗秀才唱的那两 ...

  • 【浠蕲事】春到扒锄港(三)

    春到扒锄港·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清朝诗人高鼎的名作<村居>当中的句子.春天来了,早早散学(放学)的孩子是幸福的,可以放纸鸢(风筝)的童年是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