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读诗】其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重阳节气,秋高气爽,一年中登高远眺的好日子。可是我的脚力不济,爬山登楼都很费劲,那也无妨。我可以找一些登高诗词文赋来读,且读且思,或有所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楼情结之贬谪迁居的嗟叹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刚直不阿的韩愈因言获罪,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距离京师有八千里之遥,这一贬谪,无异于是要让韩愈客死他乡。

“贬谪”在整个封建时代,是大多数文人无法回避的一种命运。凡是入过仕途、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文人,几乎都经历过或重或轻,或远或近,或长或短的贬谪,比如白居易,他在贬谪为江州司马后写的长诗《琵琶行》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谪居生活: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贬谪,不仅仅意味着要到边远荒僻、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去,更意味着仕途的萎靡,甚至是身家性命的终结。所以在遭遇贬谪这样的人生打击之后,因而更加思念故乡、渴望知音、期盼明主,这种纠结的情绪让迁客骚人们落笔成诗,这类诗歌便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贬谪之痛感受最深刻的是柳宗元。柳诗描写其贬谪中的痛苦,读来很令人震撼,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觇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诗中首联交代了柳州高楼大荒、海天茫茫的背景,以偏远地僻引出漫天愁绪。颔联以“惊风”“密雨”刻画忧患煎迫之状十分传神,这两句既可以象征险恶的政治环境,又深刻地传达了诗人饱受惊惧的心情。而颈联则以自己远贬蛮荒之地的凄凉孤独,联想到其他四州刺史的境遇。尾联自然而然地感叹:登高远望而难见,交通闭塞而难访,甚至互通音讯都很难。

全诗被凄风苦雨、萧骚不宁的气氛所笼罩,传达出内心的“茫茫愁思”。四年后的819年,柳宗元病死在柳州刺史任上。后世有人称之为“柳柳州”。

世人皆知李白是放浪不羁的大诗人,寄情山水,逍遥游于江湖,颇有老庄之道学风范,其实他骨子里也挣脱不掉儒家的入世思想,看看他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据说是天宝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李白来登凤凰台时,“凤去台空”了,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

李白则想到了更多,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联想到了唐的都城长安。所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此处言外之意就是皇帝被奸邪包围,导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

登金陵凤凰台触景生情,忧国伤时,一抒对小人当道的痛恨,对朝纲混乱的担心,二抒被逐离京、“长安不见”的忧愁。

贬谪之人对世态炎凉最敏感,他们登楼的心情往往会因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对“迁客骚人”所述:

天气阴沉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天气晴朗时,“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一愁一喜,皆形于色,泾渭分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