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君老师 编辑 陈式太极拳精简五路序
陈式太极拳精简五路序
赵 明
认识傅君兄还是在孩提时,我从小经常去姥姥家,他和姥姥家紧挨着门,是多年的好邻居,我们每次见面就分不开,玩起来就忘了吃饭,他从小就喜爱看书和舞枪弄棒,对拳术喜爱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少年时就拜我们家乡兖州査拳名师刘贤德,季良先生习武。年轻时到北京李天骥先生门下修习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八十年代初又到陈家沟,拜入陈式太极四大金刚王西安先生门里修习陈式太极拳,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刻苦演练,,傅君兄遍走大江南北,奔波于祖国各地;投名师,访高友,苍天不负有心人,终有小获,曾多次荣获北京国际武术比赛的太极拳、械和推手金牌·······。
随着岁月的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由于各自工作的缘故,虽然不能常在一起,但经常联系,无论是电话,见面,朋友聚会,傅君兄的话题几乎都是太极拳,他对太极拳的兴趣愈来愈浓,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无太极”的地步。特别是能在人心浮躁的时代,花几十年的功夫只做一件事——潜心研究习练太极拳,实乃不易。在他的启迪和影响下,我也逐渐爱上了太极拳,并通过他有幸结识了扬誉中外的陈式太极拳大师王西安,还有窦汉东等先生。
在这些老师们的精心栽培下,在众多太极高手师兄弟和朋友的支持帮助下,他终于得到了太极拳的真谛,功夫日益大增,在迎接奥运会前夕他又自筹资金二十余万建立了济宁太极会馆、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济宁分会非营利性学术机构,在他的带领传授下,每天有几十人学练太极拳,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义务教拳至今,为全民健身运动、传播太极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了当地体育局、武术界、电视台等方面的支持和肯定,受到了广大太极拳同仁和朋友们的好评。
傅君兄文武双修,淡泊名利。也常常涉猎于篆刻、书法、诗文的创作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简短精炼的太极拳教学短信和深情的太极拳感悟诗咏,也都成了拳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在修炼太极拳方面更是刻苦钻研,寒暑不辍,每年都提升自己,反省自己,正如他自己编撰的太极会馆对联那样:“太极拳法柔可济刚炼虚合道,内家功夫动能融静修身守仁。返璞归真”。告诉了我们一个习武者的质朴情怀和文化修养。
在教大家练拳的同时,傅君兄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教拳体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普及陈式太极拳,为了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简单明了、易学易练,把几拾年练拳的心得体会,博采众家之长,继承传统武学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创编了陈氏太极王西安拳法《陈式太极拳精简六路》和《陈式太极短拳三十九式》套路教材和书籍。
《陈式精简六路》 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受到王西安等前辈的肯定、并被众多专业人士和太极拳爱好者认可,喜爱。通过此套路的锻炼可以为学好陈式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学者找到了一把太极拳入门的金钥匙。
在《陈式精简六路》即将出版之际,预祝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身体健康,祝傅君兄大鹏展翅,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受傅君兄之托作序,在此我不揣冒昧写下几句,供朋友们特别是太极同仁茶余之乐。
挚友 赵明2010年4月于北京
陈式太极拳精简套路简介
傅君
陈式太极拳精简套路,是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教学实践中,总结编撰的陈式太极拳入门精简组合。其特点是“结构简短、运动量小、易学易练、顺序合理、趣味性高”。每练一套约四至六分钟的演练时间,适合个人、多人共同修炼和方队配乐表演。是根据陈式太极拳、王西安拳法教材经典拳式,精心研究组合创编而成。方便初学者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规范,进而理解和运用“八门五步”的功理技法。八门五步:捧、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亦称太极十三势。
精简套路的训练时间每天应坚持至半至一小时,每周三至五天,也可每天抽出十多分钟重点练习其中一套或单式。大约一至三个月就能初步掌握王西安拳法的基本知识和拳架(青少年朋友约一月左右)。中老年朋友以祛病疗疾增强体质为目的,时间应更长些,因为身体体能特别是身体柔韧度,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和提高的,过急容易会造成身体运动伤害,特别是膝关节损伤。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凡事欲速则不达,最忌急于求成,学拳练拳也是如此。请大家谨记:太极拳功夫=时间+汗水+科学的训练方法。还有精确的领悟、细腻的体认和能够常年坚持修炼。
初学的朋友应首先并明确和遵循该套路入门的方法:拳架动作姿势要做到:一、要大不要小,二、要慢不要快,三、要松不要僵,四、要轻不要重,五、要柔不要硬,六、要工不要巧。
“大”:拳架姿势要舒展、肢体放开。中老年朋友初学一般不提倡下势太低,应以中高架为主,以免造成膝关节疼痛或永久性损伤。初学塑形阶段以“记忆准确”为重点。忌囫囵吞枣求进度,外求舒展内求呼吸自然,谓之“大”。
“慢”:练拳时不慢心难以心静、精力集中,由慢而缓、节节放开、细心体会身体上中下三节的节节贯穿,“慢”是太极拳区别它武术拳种一大特点,“慢”也是太极拳练意练气的关键所在。但具体操作时能慢下来也是有个过程的。
“松”:是指全身心的舒松,只有心情放松肢体才能放松,以练功状态的意念代替其他杂念,呼吸要自然深长才能引导全身放松,拳势动要用意不用力,松不是懈,不是软塌塌的,“松”应是一种心灵的静谧与身法的和谐。
“轻”:物轻拿轻放不易有损,拳轻灵地操练就不会呆滞、迟重。小心而又心境开阔地操练动作就会洒脱飘逸、舒适灵敏。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柔”:学拳练拳过程中只有慢松轻灵,才能产生柔劲,逐渐去掉后天在生活、工作、和习惯中形成的僵力、拙力、蛮力。常求柔软之于外的盘架子,久之自得坚刚之于内的身心俱修,是太极拳阴阳平衡的体现。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继而才能产生长期乃至终生的练拳志趣。并会乐此不疲。
“工”:工整,势正招圆,点、(起点、落点)线、弧、圆运行清晰。明确身法要求:虚领顶劲,松肩坠肘,涵胸拔背、塌腰坐胯,敛臀、气沉丹田、开合虚实等。初学者不可只关注老师和熟练拳手演练中的细节灵巧处,首先应注意自己拳架的规范与工整,掌握身法各部位内外的配合。“巧”“灵”不是短时间内能掌握的,熟才能生巧,不能为巧而巧,否则会弄巧成拙。
“入门领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拳和其他优秀拳种的修炼,可得其完整技艺并能传承者,实践证明:须重道心诚,学拳先学做人,做人先要修德,明德知礼者自会技高一筹。否则,惘得一误己、误人之虚名。
该套路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陈式太极拳独有的风格特点是:“动中求静、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完全适合广大少年朋友的性格特点。该套路在节奏的编排处理上:松缓和紧凑相结合。轻灵与坚刚共存在,在动中求静的同时又有精神的兴奋点。太极拳的演练特点是:要求习练者精力必须集中、以意识为先导,平心静气地演练,特别适合青少年思维有序化的培养,继而可以开慧增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用于学业,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又能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太极拳的盘架是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身体感知、认知的过程。太极拳的推手是听劲化劲、蓄发相变的技击实战的模拟功夫。太极拳的演练:“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内气鼓荡、小溪潺潺、行云流水、无人若有人”等多层次的动作语言与内在情感的完美结合,亦可培养和树造青少年的高雅细腻、宽厚仁德、谨慎沉稳、开朗豁达等优秀的性格品质。
师承、训练、思索是初学者的入门三要素,一、要求太极拳教练须有教学资质和教学能力,二、学员要有一定的学练时间,和规范的、科学的训练程序,三、要求学练者善于学习、多读书勤于思考,提高悟性。在太极拳经典理论和老师指导下、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训练中,我们就能步入这座传统武术文化神奇的智慧殿堂。否则,盲练躁练会对身心健康不利,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甚至给初学的朋友们的心理上、身体上带来某种程度上的误导和损伤。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综上所述,太极拳这一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极富文化内涵,其中融涵了:哲学、兵法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养生学、技击学、美学等多门学科。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学养和陶冶,以达到强身、美体、养性、开慧、御辱、抗暴、联谊交友之目的。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和更好的享受生活。通过太极拳修炼会深深地领略到传统武术文化,在当今文明时代焕发出来的耀眼光彩和迷人魅力。
《太极拳短歌》
我练拳艺,拳练我心,健体养性,技高防身
乐怀惟学,太极理真,神形俱修,万象日欣。
如梦令《太极拳好》
太极拳法真好 , 轻柔缓急趣高,
松静求自然, 耄耋犹如年少。
每天, 每天,
心中阳光照耀。
山东济宁太极会馆
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济宁分会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