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源古井
钓源古井
刘述涛
钓源人说,钓源的早晨就是从古井边上开始的。
一大早,就有人挑着水桶,来到古井边上,将打水的小木桶扎进井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紧接着小巷里传来扁担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和挑水人特有的脚步声喘息声。
水泽万物,水润万家。
这口穿越了千年的宋代古井,曾经滋润过多少钓源人的梦想,开启了多少孩子的心田,没有人去做过统计,但能知道的是欧阳修的后裔及其宗亲能够看上钓源这个地方,皆因为发现了这口古井的水脉,明白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这才凿井、挖塘、起基、建房、架廊桥、造祠堂,种樟树。于是,便有了钓源欧氏一族子子孙孙,生生不息,经久不竭的繁衍与发展。
七星伴月,是钓源人围着古井打造出人世间最美丽的那一道风景。
一口古井,伴着七口池塘。
七口池塘将村子分成了南北两半,成为北斗七星的排列。七口池塘也有了各自的功能,挨着井边的池塘可淘米洗菜,然后依次是洗衣物、洗被子,喂牲口、洗污物……一口池塘一项功能,就像是钓源村里的人一样,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外人说钓源古村是尽享风水之滋养,得天地之灵气。这里人才辈出,先后进士及第五人。后又有从庙堂走向江湖,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商人,让钓源村变成为了“小南京”,不但整个钓源村茶楼酒肆林立,店铺连街,戏楼、跑马场、钱庄等设施齐备,人口近万。足可见,是水兴了钓源,耕读传家,因水而润;才有了钓源古村一路走来,穿越千年的璀璨。
去钓源那天,站在我面前,同我如数家珍述说这口古井的人是一位七十岁,叫长生的欧阳修第四十三代后人。他说钓源的来历,是因为人们尊称为“万公”的第一世祖欧阳万,发现了这里有水的源头。第五代欧阳弘要来这里开基,为了测试这里的水流,就在水源处放了根钓竿,哪知直到日落西山,仍不见鱼的踪影,就在他决定离开时,一条红色的大鲤鱼却扑腾了起来。他不由得写下“钓源”二字。
钓源,钓的是鱼,也是水。因水而兴,因水而盛!
长生老人虽然七十岁了,却一点也看不见古稀之年的样子。他说他属于“解放牌”,与祖国同岁,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也吃过了三年最困难时期的苦,所以,他越发珍惜眼前的日子。在见到他时,他正挑着满满一担水,轻捷地去浇菜,然后浇兰花。说起古井,他的眼睛里满满都是回忆。
古井周围的那些房子都是后建的,古井北侧之前是一大戏台。小的时候,他们趴在戏台下看戏,渴了就跑到井台前,打起一桶水,喝个够。那水可真甜呀。
可不,这口古井的水,甜到了钓源所有人的心里。不管钓源人走到什么地方,行囊里面都会带着这口古井水酿就的美酒,想家了,就喝一口。
每一年的冬至前后,都是古井边最热闹的时候,井边排满了等着打井水回家酿米酒的人。水好,酒才好!那些喝着古井酿就的美酒走出去的人,更是忘不了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的交待家里人,多酿几缸美酒,他们要把酒带往四面八方,想家了,喝一口,最是能解乡愁。
2003年,钓源村兴起了旅游,曾经四处找水脉,打水井,希望能够找到一处水源,能像这口古井一样,泡出来的茶甘润,酿出来的酒醇厚,做出的豆腐鲜嫩。哪知道,找来找去,再无出其右者。
正是有这样好的水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钓源人,他们才更加珍爱这口古井,懂得饮水思源,从小就传承了以“礼”、“孝”为核心,以“立德、养正、树人”为宗旨的传统文化。不管是走到哪里,心里始终都牵挂着这口古井,思念着这口曾经像母亲一样哺育过他们的古井和故乡。
现如今,各地都有了“河长”,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天蓝、地绿、水和,已经是唾手可得的景象。
可在古老的钓源村里,村民们仍放不下的,还是那口古井,因为不管身处何地,它仍是古诗里的那一弯明月———“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