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华:一株柳树的素描

一株柳树的素描

山东莒南  朱少华

  当我第一次站在鸡龙河边这棵柳树前时,就觉得千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这首诗,像是专为它而写:“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雪花零碎逐年减,柳叶稀疏随分新。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犹胜不逢春”(白居易《题州北路傍老柳树》)。我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禁不住发出一声慨叹。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呵:两米多高的躯干被直立立地削去三分之二,剩余的那点树芯全已枯干,只靠小半侧黢黑皲裂、疙疙瘩瘩、沟沟壑壑的树皮撑起,盘屈倾斜,艰难向上。即便如此,在这一层薄薄的树皮上,一上一下还有两个透亮的洞,而在它主干顶端被切削的伤口处,粗粝的皮肤里竟冒出了三根枝条,枝条翘起向上生长。底部一丛蔷薇攀缘在它的残躯上,一簇簇粉白的花儿俏丽轻飏,馨香盈人。柳树铁骨铮铮,盘结遒劲;蔷薇柔条纤纤,娇羞欲语;相互映衬,一如枯墨写意。它带着饱经风霜的皱纹、满身的创痕,苍老如历史,铸成河边的沧桑风景;其深沉与庄严,在印证它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与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这株柳是让顽皮的孩子折伤,还是让牛羊啃坏,或为车辆撞击,或为火烧刀砍,或为雷电击残,是怎样的一场磨难已不得而知了。它两侧合抱粗的十几株同伴伟岸挺拔,气势昂扬,葳蕤生辉。从它们的间距相等来看,可以推断这株柳树和它的同伴是一时栽种的。与同伴比,这株柳更拼尽全力艰难求存。枯躯残枝生出新绿,断折后仍要努力重生。有一年的冬天,河边出现了少见的雾凇,看见这株残柳,并透过柳树上的洞孔望见那挂霜的柳枝、泠泠的枯草,一起弥漫在朦胧天地里,我竟然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慨……
  今天,当我再一次站在它面前时,叹为奇观的是它残躯上的那两个透明的孔洞竟然消失了!是震颤、震惊、震撼,还是敬畏、敬重、敬仰,这心情我说不清楚。刚开始我认为是看花了眼,跨近一步围着它看,那小半侧苍黑的树皮外面没有了洞孔的痕迹,在枯干的内侧处,有两滩凸凸凹凹黑苍苍的“泥石流”堵塞住了孔洞。仔细盯着看,这“泥石流”是外侧的树皮穿过空洞“流”进枯烂的内里,把这两个空洞“补”上了。这株柳树的生长多么像一场不屈的战斗,上演着不屈的抗争。旧的离去,新的诞生。哪怕历经千难万劫,依然要勃勃新生。它的浴火涅槃,是不可阻挡的。
  嫩柳具有阴柔之美,宋代诗人白玉蟾用“烟描柳叶眉”,写天生丽质女子那弯弯细眉;白居易用“杨柳小蛮腰”,形容翩翩女子的纤纤细腰。可见,美女与“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风花柳逐时新”。是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风光如画,清新明朗的图景,有着一种轻快而富有希望的情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美的意境啊,朦胧的月光下,一对有情人依偎在一起,你依我侬,海誓山盟。然而,鸡龙河边的这株柳却远离了这样婀娜柔美的诗意。如果硬要把这株柳树和女子联系起来,我想它就是那善良有才气的嫫母和钟离春吧。
  如果说一树新柳一树诗,是一阙宋词里的“清平乐”;那么这株冷落萧条、硬骨傲岸的柳就是规模壮阔、气势宏伟的“汉大赋”。这篇大赋值得我们去敬仰、去“阅读”。不用心会觉得它辞句艰深、晦涩难懂;读进去就体会到它文辞瑰丽、汪洋恣睢。这株柳不惧怕自己的“丑”,无论外界环境与身躯的伤残多么不利于生长,它默默地等待,汲取着高大粗壮的同伴筛漏下的点点阳光与雨露,顽强生长着。黢黑、龟裂、遒劲、尽显沧桑的“皮肤”渗透着大地的血液,印刻着坚韧的抗争,传递着顽强生存的愿景。
  柳色如烟只在诗句里,这株柳不同于诗里的柳那般优美,它那皲裂的树皮,驰骋的树枝,沧桑无限,古意无穷,体现得是极强生命力的壮美!透过“丑”的外表,它展现的是大气庄重,风骨遒劲。它把佝偻的躯干站成永恒。
  日日年年的风风雨雨,早让它归于淡泊。逆境求存,永不放弃。人们常说“像树一样活着”,“活得像一棵树”,应该就是以这株柳样的树作为参照吧。累累的疤痕,是风雪雨霜在其身上斧凿的痕迹。它与大自然抵抗、拒绝;在抵抗和拒绝中,不得不扭曲变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姿态。它节瘤累累的残躯,竟然还能支撑起枝叶依依的树冠,春天来了,它也是嫩枝摇曳,细叶曼舞,白絮飘飞,陶醉游人,这是何等美妙!这是一种具有硬度的生命之美,值得人们敬重、仰慕。
  我久久地凝视着它,在这儿我获得了一种大气之美、力量之美。不求闻达,无欲无求,于默默无闻中,贡献出自己的“绿荫”。庾信在《枯树赋》中说:“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记得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和另外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用手语“演唱”国歌的细节,让人感动。是呀,一个人,要经历多少磨难,多少曲折,多少风刀霜剑的搏杀,才懂得生活的艰辛。这株柳让我再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人应如同这株柳树,不能对生活的环境任意选择,逆境求存,永不放弃。“活得像一棵树”,就是要活出这株柳一样——一种高尚的生命姿态!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