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塞尔维亚,领略曾经的南斯拉夫

临近春节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原有的计划取消了,仓促之下安排旅行,我们能够选择的只剩下三个免签的国家了——迪拜,摩洛哥和塞尔维亚。

迪拜据说是奢华的天堂,兴趣不大。卡萨布兰卡是令人神往的,但已经找不到本地导游了,遗憾作罢。于是,只剩下了塞尔维亚。更重要的是,少年在参加模联活动的时候,有一期“科索沃问题”,因而心向塞尔维亚,更何况这可能是唯一的欧洲免签国家,启程吧。

从北京飞往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没有直达航班,转机有多个路线,比较节约时间的是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转,总共需要经过14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在贝尔格莱德落地了。

古老vs现代的旅馆

由于没有选择Airbnb,也就无法体验民宿的风情了。但是,不同时期的旅馆,可以从侧面感受对“住”的理解。

无论是这里的哪个城市,百年以上的建筑虽不能说是举目可见,但也是可以经常碰到的。这是贝尔格莱德的Moskva Hotel,古老的外表下有一颗现代化的心,屋内和诺维萨德的Centar Hotel 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屋门以外散发着截然不同的气息。

坐在Centar Hotel 现代化的旅馆餐厅里,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近处的诺维萨德大剧院,还有远处自由广场旁的教堂尖顶。

塞族美食

“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有着不同的魅力,这是一个以“面包”为主食的国度,很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这里最具特色的国民小吃大概就是这种“Durek”,与其说是面包不如说是“饼”,烘烤的饼混入芝士,混入肉,混入培根,各种混搭,最后成为口中醉人的味道,往往令人乐此不疲。

每一家稍有名气的餐馆,都有着不同的装修格调,每一次美食,也都是合影时最轻松的时刻。

Lunch 和 Dinner 的供应也有加大差异,但是各种烤肉和牛排几乎是必须的,以及牛肉汤,羊肉汤,鸡汤等等。

交通旅途

塞尔维亚的物价较低,不到10元人民币就可以喝到较好的咖啡,但是交通费还显得稍贵。火车可能会便宜一些,但我们遇到了冬季的停运。

城区的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公交车和有轨电车覆盖较广,单日卡比较划算。

城区的公交没有售票员,司机现场出票,是一种针式打印机类的设备,声音较大。 对于熟悉了二维码/微信/支付宝/NFC等各种电子钱包的我,回到从前感到有些不适应。交通信息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但好像无法订购。在服务窗口,如果碰到不懂英文的塞国友人,是一件相对麻烦的事,随身带着纸笔和手机,还是有所帮助的。

前往诺维萨德,前往苏博蒂察,都坐长途巴士,售票员拿着售票夹验票卖票,都是我们多年前曾经的体验。

自治省

塞尔维亚有两个自治省,北部的自治省是伏伊伏丁那,大部分是地势平坦的黑土平原,和我们的东北类似,是重要的农业区,畜牧业也很发达,其首府就是诺维萨德。

从这里追溯,伏伊伏丁那在6世纪隶属于罗马帝国,后来匈人、拜占庭帝国、保加尔人、匈牙利人相继统治伏伊伏丁那,由奥匈帝国的匈牙利统治。

一战之后,并入塞尔维亚,二战期间并入了轴心国,二战后属于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体后,归于塞尔维亚,由于人口和民族构成的多样性,成为了一个享有自治权的省。

在诺维萨德老城的中心区,玛丽大教堂、市政厅和一些分离主义风格的建筑环绕着自由广场。由于多民族的特点,这里的官方语言有多个: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克罗地亚语等都是官方语言,可能政府的官员们都是语言的天才吧。

边疆重镇

苏博蒂察是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北部的边疆重镇,是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贝尔格莱德通往布达佩斯的铁路由此出境。火车站的对面就是美术馆。

旁边是匈牙利的领事馆,但对面的黄房子更显得惹眼。多年前曾是匈牙利的领地,很多建筑显露着匈牙利的浪漫气息,利用陶瓷和铁艺锻造的花卉元素来装饰建筑物。

走在核心区的步行街,两旁没有高楼大厦,人很少,可能是错峰出行的红利。远处,可以看到市政厅的尖顶。

苏博蒂察是明艳的,指间会触摸到些许布拉格的味道。稍显遗憾,图书馆没有开门,歌剧院也要等到傍晚才能进入。

人们说苏博蒂察是塞尔维亚的童话世界,但可能需要一颗能读懂童话的心。

城堡要塞

由于塞尔维亚处于巴尔干半岛的中间,故而有欧洲的十字路口或者“巴尔干火药桶”的称谓,那些城堡和要塞就是见证。

贝尔格莱德的卡莱梅格丹城堡由巨大的石块建成,经历过多次的修缮和扩建,至今可见古罗马和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城堡的北侧和东侧是萨瓦河和多瑙河,河道可能就是过去的天险。

之前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其遗留的大炮已经军事博物馆里的许多展品都见证了过去的历次战争。

城堡的脚下就是共和国广场,而傍晚的卡莱梅格丹更显示出浓浓的欧洲城堡风情。

最著名的要塞要数诺维萨德的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了,这是多瑙河右岸的一座要塞,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就有大规模的防御工事了。

这里地处多瑙河和巴奇卡运河交汇处,也是全欧洲30 多座较大的要塞古城堡中最大的一座。要塞的顶部有古老的钟楼,在城顶可以鸟瞰多瑙河和诺维萨德市全景。

要塞的地下有一条纵横的走廊式地道,长16 公里,宽1 米多,有“多瑙河的直布罗陀”之称。地道的建造有着浓厚的巴尔干风格,特别是那地道内部的水井和蓄水池,式样别致坚固。要塞内每一处都还保留着历史上各个著名战役的遗址。然而,令自己眼前一亮的是要塞墙边静待开放的迎春,和钟楼下痴迷足球的小男孩。

足球的外部有些破碎,但并不影响孩子的专注。欧洲的几次足球传奇,从替补入选到夺冠,大概都和南斯拉夫相关。且不说夺得丰田杯,即便是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都打入过世界杯,克罗地亚更是拿过第四名和亚军。那一年,最耀眼的明星也许就是“左脚会拉小提琴”的苏克了。

无他,热爱和专注或许就是成功的机会。

各种教堂

教堂,几乎可以成为这里每个城市的名片。贝尔格莱德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圣萨瓦大教堂。大到海报小到冰箱贴,这座白色建筑总会进入你的视线。

诺维萨德的圣母大教堂是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大概是天主教的教堂,基督教的流派大约只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吧。

别具特色的,应该是苏博蒂察的犹太教堂了,这大概是最早使用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建筑之一。

教堂钟声,教堂前小广场上的鸽子自由自在,平和静谧,有一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别样感觉。

在参观教堂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南斯拉夫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而共产主义一般都是无神论者,那么宗教信仰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不同是如何进行教育的呢?导游是一个80后,她并没有给我一个清楚的解释。有导游陪伴的日子只有一天,主要游览了木头城和滑雪胜地兹拉蒂博尔。

滑雪胜地

塞尔维亚有着3处欧洲著名的滑雪胜地,最著名的一处毗邻着塞尔维亚的另一个自治省——科索沃。这是少年的兴致所在,导游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陈述有关科索沃的一些故事和一些现实。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除塞尔维亚、俄罗斯和中国外,目前获得了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认。

兹拉蒂博尔毗邻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接壤的边境,是除了科帕奥尼克 (Kopaonik) 和巴尔干山脉(Stara Planina) 之外的第三大滑雪胜地。雪很厚,树挂形成雾凇,冰凌很美,但温度又不是很低,真是滑雪者的福音。

滑雪胜地代表着塞尔维亚的南部山区,多瑙河边的沿途风光代表着塞尔维亚的中北部。

多瑙河边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多瑙河中游平原,是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重要的农业区,素有“谷仓”之称。由于天气的原因,不论是在卡莱梅格丹城堡,还是在彼得罗瓦拉丁要塞,都未能见到蓝色的多瑙河,也没有感受到《蓝色多瑙河》中的那种旋律。

多瑙河边的小镇,是最有韵味的地方。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小镇在诺维萨德的南面,在古代是一个罗马的城堡,据说有6位罗马皇帝出生与此,在奥匈帝国时期更是塞尔维亚的政治文化中心。

下雨了,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小镇虽然不大,但充满了文化的气息,居然有着一座孔子学院。

走到河边,河面很宽,有风,浪很大,虽浊浪排空,但无惊涛拍岸,难免影响心绪。

而泽蒙小镇位于贝尔格莱德的老城区,有很多旧时颓败的平房,那些小胡同让人想起了北京。小镇的最高点是千禧塔,位于小山坡之上。

千禧塔是1896年奥匈帝国为庆祝匈牙利人在潘诺尼亚平原定居一千周年建造的,一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塔,泽蒙小镇小山上的这一座便是最南端的那一座,塔身奇怪地糅合了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风格。那么,塔的南面就应该是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了吧。

电影记忆

实际上,对南斯拉夫的印象最早源自于幼时对两部电影的记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 萨拉热窝已经是波黑的首都,那一句“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也不知道记得对不对了,更多的回忆可能要去看一下崔永元·电影传奇《朋友再见-桥 》了。

近期有名的电影应该是2004年上映的《生活是个奇迹》了,木头城就是电影的一个取景地,是导演一手打造的“乌托邦”。

《生活是个奇迹》赋予梦境以天然无凿的姿态,却又用现实的平庸与诙谐冲淡其中的无稽与荒诞。虽然隐含了南斯拉夫各个种族的对立以及战争双方的对立被生活淡化,但影像所展现出来的向往和平的语言仍清晰可见。

有关文学

或许,诺贝尔文学奖是对某种语言表现丰富性的一种肯定。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c)以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荣获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生在波黑,生活在塞尔维亚,获奖后的见面会是在作家俱乐部举行的。

这家餐厅在历史上一直是塞尔维亚文学家们的“秘密基地”,他们在这里写作、交谈或者举办沙龙。

科学巨匠

特斯拉品牌的电动车可能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塞尔维亚的科学巨匠——尼古拉特斯拉。

他是生于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系统而最为人知。他的多项相关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不敢拜神,留个影也是幸运的事儿,而少年对我说,这里激发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就是贝尔格莱德的特斯拉博物馆。

这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了爱迪生,认识到了伟人的多面性,人性的弱点和那些利益驱动的惯性。

路边的咖啡馆

不论是在贝尔格莱德还是其他城市,街边的咖啡馆几乎随处可见,文艺好像与咖啡密不可分, 很像我们的茶与酒,又有着些许的不同。

走累了,放下脚步,走近不同的咖啡馆休息,读两页书,随身带着书真是一个好习惯。

塞尔维亚尽管继承了前南斯拉夫的法统主体,但仍然是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了。然而,历史是无法抹去的,去读它,在贝尔格莱德还有一个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铁托的墓也在那里。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原本并不存在,1918年的巴黎会议,提出所谓的“民族自觉”,手工打造了新世界。

分分合合,二战后的大国交易,在苏联的帮助下,铁托将军一手创建了南斯拉夫,并成为终身总统,最后的墓地被成为“花房”。我们在参观的时候,看到了闻名的“蓝色列车”模型,别样的奢华。

铁托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南斯拉夫解体,分为了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等多个国家。本以为塞尔维亚的人们会非常缅怀铁托将军,但事实却并非想象的那样。

铁托本身是克罗地亚人,从现在克罗地亚漫长的海岸线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曾经的“肃反”导致塞族失去了4万名干部,这也是塞尔维亚的民族分子一度提出迁走铁托墓的原因。为了记住历史,才有了现在的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一幅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多方揣摩,隐约觉得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缘起。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大概同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与南斯拉夫有一个较大的关联事件,大约就是20年前的北约空袭,轰炸我国大使馆了。

遗迹已经不再,只剩下了这块金属和上面的文字,没有姓名,谁还记得当初在此牺牲的那三位烈士?后面是工地,是建设中的中塞文化交流中心,只有国旗还是那么的醒目。

附近没有花店,少年也没有实现献花的心愿。每一次旅行都会留下遗憾,或多或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