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版教材测评 | 大佬笑着写新书,你们哭着求放过。
📜
📜
在前两天教大家如何阅读参考书的推送里,我尝试用各种读书方式来解决弟弟妹妹们现阶段看书的虚无感。但我没想到的是,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没能解决——到底要看什么书?
对于22的弟弟妹妹们来说,这个阶段有许多同学还没确定目标院校,或者说还在几个目标院校中摇摆不定,但又想尽快开始专业课学习,所以大部分同学都会问:我可以先看哪些书呢?以及我看了一点发现完全看不懂,这可咋办——看书活生生把我看抑郁了。
对于21决定二战的兄弟姐妹们而言,因为今年各大院校飘忽不定的出题风格、严重的内卷导致的高分段极高拉不开差距等愿意,让已经在惜败中爬起来决定痛定思痛的笨蛋们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多么的狭窄,思路是多么的局限——这种清醒而痛苦的认知无疑是各位二战路上最大的障碍。
想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且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扎实的阅读——在三到五月份,任何同学来问我学习安排,我都会告诉他:这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有多么重要。
如若不然,七八月份时焦虑做不出专题笔记,九十月份提笔想不到一个理论,十一十二月拿到试卷大脑空白就是你本人——我想一些二战同学对此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所以!不管是弟弟妹妹,还是以前的兄弟姐妹,放下你们的杂念多读书才是当务之急。
考虑到新传学科辅导书多且杂,不同院校又有不同的院校类指定书籍,所以我去年就写了一篇万字教材测评,在20所热门高校的书单中挑选出了重合频率最高的25本课本,按照传播学、新闻学、新闻史、广告营销学四大学科划分,帮大家一一测评该书的内容特质、适用人群、适应阶段、推荐院校等,并为大家按照从入门到精通的难易程度生成推荐阅读顺序。
但!
鉴于去年一整年大佬们的潜心创造,导致我们拥有了彭兰老师的新书《新媒体用户研究》、喻国明老师的新书《传媒经济学教程》、李良荣老师的新书《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以及包括《交往在云端》和《奇云》在内的一系列对学科有较大帮助的新书,所以我决定对去年的测评贴予以更新,删去没必要的书,补充特别牛逼的新书——以丰富大家现阶段的课本阅读。
以便更好的服务于越发内卷的新传学科。
顺便做好弟弟妹妹的保姆。
「来自保姆的温馨提示」
👩🏻🦲 适合人群:尚未确定目标院校、目标院校未提供参考书目、前期看书存在困难的以及二战想要让自己知识体系更加丰富的兄弟姐妹。
👩🏻🦲 使用方法:以院校提供参考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阅读非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引导性理解或知识点补充。
👩🏻🦲 阅读姿势:收藏·在看·吹本花彩虹屁
👩🏻🦲 预警:本篇推送比以前还要长长长。
-
「传播学部分」
TOP.1
✔️ 测评结果:几乎所有院校的书单上都有这本书,几乎是传播学学科必备必读的经典阅读教材,整本书对传播学的起源、研究对象以及五大研究领域做了系统的、追根溯源式的描述,是一本适合快速入门传播学的经典课本。但是这本书也存在前期专业术语偏多,阅读困难、研究方法部分内容不够全面、理论的当代发展部分欠缺、传播学流派表述含蓄等一些问题,因此即使这本书在考研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也需要搭配其他书籍一起食用,才能把传播学学的更加通透和完善。
✔️ 适用院校:所有·全部·任意一所院校都必须阅读的超级无敌经典书籍
✔️ 适合人群与阶段:适应所有人,在不同的阶段阅读会有不同的收获,作为核心基础书目,传播学教程适合在任何一个阶段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框架搭建。
✔️ 推荐阅读方式:第一遍通读+理解、第二遍做框架笔记:请大家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阅读,切勿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知识点。
✔️ 必读指数:⭐️⭐️⭐️⭐️⭐️
TOP.2
✔️ 测评结果:作者李彬教授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该书也是考清华以及考传播学学硕专业的必备书目。比起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内容更加详实,在传播学派、理论发展、理论阐述层面都要《传播学教程》讲的更细致和深入。但由于内容过多,但整体叙事既存在时间发展叙事也存在流派划分叙事,所以初次阅读会觉得有些混乱。
✔️ 适用院校:适合考察传播学的所有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适合在阅读完《传播学教程》基础上,想要进一步丰富传播学体系,并且建立理论和理论之间联系的同学。
✔️ 推荐阅读方式:精读做笔记,并且丰富《传播学教程》的框架
✔️ 必读指数:⭐️⭐️⭐️
TOP.3
✔️ 测评结果:这是一本几乎出现在任何书单上的,不读不要去参加考试系列课本之一。为什么它地位如此之高: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清华大学的彭兰教授,也是中国网络新媒体领域最为知名的教授之一;其次这本书弥补了目前中国传播学课本对于网络传播部分的空白,可以说是唯一一本传播学前沿性教材。相比于前几本书,出版于2017年的网传可以说是非常与时俱进,然而传播学发展的总是要比教材快一步,因此书本内容并不足以完全适应当下的互联网传播学环境,还需要用更前沿的当年论文进行补充,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网络传播」领域。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本重要的承上启下式书籍,既可以对接《传播学教程》中的理论发展,又有对未来的预测性指导。
✔️ 适用院校:适合所有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建议在阅读完传播学基础部分书籍后再进行阅读,以此了解传播学从历史溯源到当代发展的完整发展脉络
✔️ 推荐阅读方式:精读几遍,单独做笔记和框架,并且和传播学框架进行连接。
✔️ 必读指数:⭐️⭐️⭐️⭐️⭐️
TOP.4
✔️ 测评结果:这本书出版于2020年,一经出版就引发了新传考研届又一轮震动,毕竟上一本网传概已经奠定了彭兰老师在学界「如果能重来,我愿背彭兰」的美誉,这一本更是从「用户」这个新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互联网传播结构、技术变迁、用户变迁等角度再谈互联网传播学。其中重要概念如「媒介化社会」「媒介化的个人」「赛博格化个体」「数字孪生」等再一次奠定了新传作为交叉学科,和个体社会学、复杂网络与大数据新技术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一本江湖流传的外号,叫《网络传播概论·考研特供版》,其重要程度大家自己琢磨吧。
✔️ 适用院校:所有考察网络传播学和前沿热点的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建议在阅读完基础传播学课本与《网络传播概论》后再阅读这本书,可以很好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能进一步拓展你对网络传播学的理解。
✔️ 推荐阅读方式:精读全文并将其中内容补充进网络传播概论的笔记中,同时摘录课本中的彩虹屁,为后期答题做准备。
✔️ 必读指数:⭐️⭐️⭐️⭐️
TOP.5
✔️ 测评结果:学界将这本书评为「社交媒体研究的文献地图」,大家既可以把它当成一本综述论文集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作为网络传播学的入门来读——毕竟现阶段让大家找专题论文阅读也确实难为你们了,正好有人给你们整了现成的;另一方面董晨宇老师最懂的如何通俗易懂的从现象出发将理论,也能教会大家「现象+理论」的思维逻辑,为之后的阅读打基础。所以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学习方法的应用上,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 适用院校:所有考察网络传播学的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建议可以在网络传播概论前作为启蒙阅读,也可以在网传+新媒体用户研究后作为补充来阅读,能帮助你完善网络传播的学科框架。
✔️ 推荐阅读方式:一方面学内容,学习新理论、新见解和彩虹屁;一方面学方法,学习学者是如何从现象到理论来分析问题的。
✔️ 必读指数:⭐️⭐️⭐️
TOP.6
✔️ 测评结果:这本书通常意义上的叫法是《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教授惊为天人的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拔高」类书籍:难死了前赴后继的一批又一批同学,从前年开始就说要再版,目前还没有确切再版发布的消息。这本书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学校的必读书目上,但是任何一个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里都会作为补充书籍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传播学流派及理论做了非常非常非常详细且清晰的划分与阐述,是学习传播学必备必读的经典书目。唯一的缺点应该是难,很难读懂,而且读着读着就走神了,堪称新传考研读书史上的不解之谜。
✔️ 适用院校:任何对传播学考察较为深入的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提高类书籍,并非必读书目,但是对完善传播学认知,加深理解有重要意义
✔️ 推荐阅读方式:精读,补充传播学框架
✔️ 必读指数:⭐️⭐️⭐️
TOP.7
✔️ 测评结果:中传院长胡正荣教授的书,也是对传播学的概括性读本,叙事逻辑是典型的传播学5w逻辑,书本思路与《传播学教程》如出一辙,但整体讲的没有《传播学教程》细致,更没有《传播学引论》清晰,是典型的教科书。
✔️ 适用院校:中传传播学
✔️ 适合人群与阶段:考中传的必读,其他阶段实话是读起来意义不大。
✔️ 推荐阅读方式:即使是参考书目中有这本书,也建议在阅读之后补充《传播学教程》或者《传播学引论》来扩容整体理论知识。
✔️ 必读指数:⭐️
TOP.8
✔️ 测评结果:全书名为《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这应该目前最系统最权威最全面的传播学书籍了,书名虽然叫做"大众传播理论",却并非我们常见的那种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理论的集合体;而是采取历史视角,关注两大传播理论学派(社会/行为理论和批判/文化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的传播理论史。丰富的名词解释、案例、参考资料、概括性表格、重要学者及著作列表使本书成为一本优秀教材,虽然存在一些翻译不同导致的理论名称与学者名称不同的问题,但总体上瑕不掩瑜,是目前为止最适合作为拔高与深入的传播学读本。
✔️ 适用院校:适合传播学学硕阅读
✔️ 适合人群与阶段:适合作为传播学框架概括性学习的最后一步,这本书读完后,传播学学习就要上升到具体的流派视角或者是理论视角。
✔️ 推荐阅读方式:有能力读到这个阶段的同学,需要怎么读就看你自己的需求了。
✔️ 必读指数:⭐️⭐️
传播学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不过也要提醒大家:课本一般都是通识性、概括性与总论性书籍,是帮助大家用来搭建学科框架的,那么在学科框架之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尤其是二战希望学的更全面一些的同学,希望大家可以自己补充阅读麦克卢汉啊、鲍德里亚啊、波滋曼等等学者对于某一理论具体阐述的书籍,这样才能更好的思考和学习。
-
「新闻学部分」
TOP.1
✔️ 测评结果:在豆瓣上暂时只能找到第六版内容,但明显能感受到浓重的物是人非之感:李良荣老师已经入职浙传,第六版也已被甩在身后。2021年,也就是一个月前刚刚出版的第七版的《新闻学概论》在新闻真实、媒体的四大变化「从一对多传播模式新增了社会化媒体模式;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从纯粹的一元体制二元运作到引入混合所有制经营;从记者生产模式到用户分享模式」和中国新闻页改革等角度进行了增补,算是进一步凸显了新闻业的变化和前言思维,必考!!必看!!新闻学宝典毋庸置疑。
✔️ 适用院校:所有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新闻学入门读物,但不建议读太多遍,有这个精力不如去看一些相对比较深入和更有专业性思辨性的新闻学著作。
✔️ 推荐阅读方式:第一遍通读+理解、第二遍做框架笔记,搭建新闻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
✔️ 必读指数:⭐️⭐️⭐️⭐️⭐️
TOP.2
✔️ 测评结果:这本书有修订版,但这个版本的图片评分太好了所以决定放上来。修订版是蓝色封面,大家买的时候注意。这本书业界评级有多高呢,“如果只读一本新闻理论的书,那么就这本吧”。一直有“新闻无学”的说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新闻学和传播学不一样,传播学有历史、理论以及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集,但是新闻学则是一个更偏向于实践与经验的学科,不会晦涩难懂,但关键在于传达什么样的新闻价值与新闻观,这就是推荐新闻理论十讲的的原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甚至有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这让我们更像是在和一个新闻人对话,而不是在读课本。这是这本书的优点,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缺点。
✔️ 适用院校:所有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建议和《新闻学概论》一起作为入门书籍,两者彼此补充查漏补缺,会更有利于完善新闻框架。
✔️ 推荐阅读方式:第一遍通读+理解、在概论的基础上补充框架
✔️ 必读指数:⭐️⭐️⭐️⭐️⭐️
TOP.3
✔️ 测评结果:这本书我看过一个老版本的电子版,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新闻学教材里最晦涩的一本了,把新闻学和哲学、社会学相联系,深入了也没能浅出。新版本我没看过,但是大部分同学评价相比之前要前沿与易懂的多,如果目标院校没有的话可以选择不读。
✔️ 适用院校:人大、南师、中传、中国政法等
✔️ 适合人群与阶段:如果是新闻学学硕,或者院校对新闻学考察较多的可以作为补充读本来读,其他情况可以忽略。
✔️ 推荐阅读方式:看自己需求进行补充阅读。
✔️ 必读指数:⭐️⭐️
TOP.4
✔️ 测评结果:书呢,是有点老了。但是作为目前新闻实务理论部分比较权威的书之一,看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里面的案例和举例感觉都是上个世纪的了(夸张),但是理论都是可以用的,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新闻实务部分不存在入门,考试还是看实操,所以如果目标院校考察实务理论,把这本看一遍,把理论做一下笔记就差不多了,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 适用院校:南大、浙传、湖大、浙大等
✔️ 适合人群与阶段:前期课本阅读的时候读一遍,把笔记做好后期不需要再翻阅。但由于内容有时代局限性,所以需要自己根据论文进行补充。
✔️ 推荐阅读方式:一遍即可,撑死两边。
✔️ 必读指数:⭐️⭐️⭐️
TOP.5
✔️ 测评结果:是一本规范、全面的教材,但还是不够与时俱进——来自豆瓣点评。害!新闻编辑这个东西吧,光学理论真不行的,所以书可以看,但是绝对不能停留在书本层面照本宣科。这本书就像我之前说的很多书那样,是非常典型的教材类书籍,一板一眼,规规整整,但是案例很不错。
✔️ 适用院校:人大、中传、中南、暨南等
✔️ 适合人群与阶段:目标院校的同学康一康,其他同学走,下一个。
✔️ 推荐阅读方式:记住理论、名词、部分案例即可
✔️ 必读指数:⭐️
TOP.6
✔️ 测评结果:这本书说来有一丝丝复杂,本身已经大名在外,曹林老师不仅更新了二版,今年还更新了一个《时评写作十六讲》,所以到底看哪一本呢?当然是看最新的了——十讲虽然很经典,但是最新版本意味着保留了十讲中精华的内容,并且根据新闻业发展进行了调整,以及选编了新的案例,不看新的那不是缺心眼嘛?这本书应该算是新闻评论写作必备:丑话说在前面,不是看完这本书马上就会写评论了,只是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很好的做评论预热。真正写还是靠自己的悟性和大量的练习。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从业十年、仍在笔耕不辍的评论员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成果。没有停留于评论写作的技术层面,而是尝试教学生如何积累作为一个评论员应掌握的非技术要素;本书特别重视案例,而且所选案例多数是作者自己的创作体验和作品,这比单纯引用别人的案例更具说服力,更能把写作的思维过程和实战经验完整地还原出来。
“一个人认知的深度和高度,当然是已经决定了的,你的阅读、学习和经验所累积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对某个问题只能认识到某种深度和高度,而不可能认识得更深更高。要想把问题看得更透彻和深入,只能通过更多的阅读、学习和体验来达到。克伦威尔说,人不可能攀登到比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更高。同样,评论的认知水平也是如此,评论写到什么样的水平,是由你的知识积累所决定的。”
——摘自《十讲》第七章
✔️ 适用院校:所有考察新闻评论写作的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会写评论的和不会写评论的,刚开始写评论和写了一段时间进入瓶颈无法突破的,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学习的书。
✔️ 推荐阅读方式:自己感悟。
✔️ 必读指数:⭐️⭐️⭐️⭐️
新闻学部分的测评到此就结束了,这些课本和传播学一样,属于通识读本,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新闻学,那必然要选择《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做新闻》《公共舆论》这类国外新闻学专著才行。同样建议二战以及并非跨专业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读完上述课本的基础上,再去读一读国外新闻学作品。
-
-
「新闻史部分」
TOP.1
✔️ 测评结果:水平比较参差,好看的真好看,扯淡的真扯淡。方老是很令人尊敬的,这是前提。恩!书中透露出的人文情怀是再多的Boringboring都压不住的。不过这书真的是很boring啊!!尤其是看完《全球新闻传播史》以及砖头一样的《美国新闻史》,这本书的缺点就很明显了:太多史料的堆砌。一堆报纸杂志广播电台新闻法规的罗列。太少宏观上的比较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史》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史料过分翔实,证据过分充分。导致通篇看下来满眼都是报刊名,法规名,满眼都是数据,都是人名。缺少对重大事件的详细深入讲解,满眼都是细节,细节,细节。
缺少全球视野下的横向对比,中国新闻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怎样的地位,跟西方国家相比发展究竟滞后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没有清楚写出来;在讲述不同媒介的发生发展时又缺少与早期媒介发展状况的纵向对比,于是整个教材零零碎碎仿若散落一地的珠子,没有一条连起来的线,也没有把这一串珠子放在博物馆里好让人看清它究竟该摆在博物馆的哪个位置。
但是遗憾的告诉大家,这是考新闻史必读的书,再难看你也得看。
✔️ 适用院校:所有考察中国新闻史的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学史每个人的方法不同,但核心是有时间脉络感:由于本书细节太多,很容易迷失在细节里而忽略掉历史环境和大背景,因此,希望大家一边读一遍按照编年体整理大事件,而不是一味的扣细节。
✔️ 推荐阅读方式:硬着头皮读
✔️ 必读指数:⭐️⭐️⭐️⭐️
TOP.2
✔️ 测评结果:这个话讲起来其实不要好,但是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咱们的教授写历史,都会局限于史料铺陈而止步于观点表明。中外历史专著无论是《全球通史》还是《世界文明史》,最核心的就是史学家本身的研究视角以及观点,史料当然重要,但是只有史料而不是分析历史,我为啥不去查百科?
✔️ 适用院校:考察外新史的院校
✔️ 适合人群与阶段:如果考国际新闻等涉外的专业,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想弄明白新闻史和传播史之间的联系,以及我国为什么会和欧美有不同的新闻传播环境的同学,可以借助其他的世界史教材再做扩展阅读,比如李良荣的《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程丽曼的《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或者砖头一样的埃墨里的《美国新闻史:大众传媒媒介解释史》。
✔️ 推荐阅读方式:其实每个国家重要的媒介或者新闻事件就几个,如果按照重要性将他们挑出来,你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很薄。
✔️ 必读指数:⭐️⭐️
新闻史有两种学法,一种是真的完全学不进去,纯应试的记录时间、事件以及意义型学法,第二种就是在读史的过程中思考,以史为鉴。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所在选择即可。
-
-
「广告营销学」
TOP.1
✔️ 测评结果:这本书好难啊!去年更新之后我硬啃了一遍,又借着上课温故而知新了几遍,无论是我自己的感觉还是课堂效果都觉得有点难。涉及到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传媒市场的整体运作等等等——说实话,传媒经济学其实要比传播学新闻学难多了...但是传媒经济学又和现在的媒介融合、ip、粉丝经济、营销等重要概念息息相关,所以如果学校要考的话,这本书肯定是要读的,不考就算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看,作为一种补充的经济学视角也不错。
✔️ 适用院校:适用考察传媒经管方向的同学,比如北大汇丰商学院。
✔️ 适合人群与阶段: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最后一章,建议要考的同学和西方经济学结合着阅读,不然想搞懂市场确实不容易——毕竟如果你搞懂了,你的基金也不至于一片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