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鸿儒章懋与常山的故事

明代鸿儒章懋与常山的故事

毕建国

章懋(1436-1521),字德懋,号闇然,晚号瀫滨遗老,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因直言进谏而仕途坎坷。成化十三年(1477)十月,四十二岁即上疏乞归田里,专致于读书讲学。弟子从学如云,门墙容纳不下,于成化十九年(1483)迁址枫木山中,称“枫山书院”,四方学士仰慕其高风亮节,尊他为“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1503),六十八岁重新出山,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一直任职至正德十六年(1521)九月方得旨准回籍调理。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懿。著作有《枫山语录》一卷和《枫山章先生集》九卷。因其一生理学成就显著,被尊为“理学名臣”“一代鸿儒”“明代八婺儒宗”。
  章懋与常山情缘颇深,一生多次来到常山,在常山既有同年(同学),又结交了诸多挚友,并通过他的生花妙笔,为常山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故事。
  一、以郑伉为仁兄,交流讨论儒学学术问题。
  清光绪《常山县志》卷四十九《理学·郑伉》记载,郑伉(1434-1480),字孔明,常山象湖人。明天顺四年(1460),从理学大师吴康斋先生处学成归里,筑室于象湖龙池之上,经常与诸儒议论学习所得,主张一切以朱子理论为中心。凡古载籍几乎无所不读,但坚决不读佛老之书,批驳其“毁肢体,灭人伦。”郑伉知之则言,言之则行,一时声名鹊起,被称为名儒。浙赣儒学名流如兰溪章枫山、开化吾文山、南昌张江白等,纷纷与他交往,相互交流讨论学术问题。
  据考证,章懋自幼聪敏好学,9岁通《四书》,10岁能文,13岁究心《五经》,14岁通历代史,17岁补博士弟子。景泰七年(1456)入太学后,更加博览群书,经史及百家诸子之言,无不考究,“至论举子学,则蹙然于容,其志远矣”(见唐龙《先师枫山章先生行实》)。天顺六年(1462),参加浙江乡试以第一名中举(解元)。正当春风满面之际,听说常山郑伉儒学大名,便步行加乘船来到常山象湖,专程拜访郑伉。他虚心听取郑伉的介绍和儒学观点,频频点头表示赞许,并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多次尊称郑伉为“仁兄”。在谈想法时,他认为“经自程朱后不必再注,只遵闻行知,于其门人语录芟繁去芜可也。”此后,他们又多次来往交流学习心得。他们当时究竟交流讨论了哪些学术问题,目前由于掌握的史料有限,暂时不得而知。但根据相关史料及湘潭大学李国飞硕士论文《章懋理学思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章懋同郑伉的理学观点是非常一致的。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章懋经过日后继续不断努力,在明代理学独尊的背景下成了一名体制内的儒学思想家,其学注重心性践履和讲究经世致用。论“心”发挥朱熹哲学中“心”的两重性的思想,提出“大心”和“小心”说;论“性”则主要从批判佛老之学、心学及词章、功利之学的角度维护程朱的“性即理”思想。在工夫论上提出“居敬与穷理不可偏废”的观点,反对陈献章以“静”求“心”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继承和发展程朱的境界论思想。
  《明史》卷一百七十《列传·儒林》记载:吴康斋与弼门下最著名的有胡居仁、陈献章、娄谅,其次是胡九韶、谢复、郑伉。郑伉的儒学著作颇丰,有《易义发明》《卦赞》《读史管见》《观物余论》《蛙鸣集》等作品,凡数十万言,可惜大多被毁烬,其存世者仅十之一。以致后人研究郑伉的儒学思想很难深入进行。郑伉同章懋儒学思想的高度一致性,以及上述章懋的理学思想综述内容,为我们今后研究郑伉理学思想指明了方向和捷径。
  二、应郑昱之邀约,游常山桂岩等地并作记。
  明万历十三年(1585)版《常山县志》卷之二《山川表·岩》记载:“桂岩,在县北二十里麻山之麓,郑侍御昱宅之后。有石岩数十片,直竦而上。其色苍古如铁,奇峭幽麓。上有桂树百余株,不种自生。过秋花发,风送清香数里。”卷之十《选举表·进士》记载:“郑昱,字时晖,岩口(今辉埠镇路里坑村岩口自然村)人,明天顺己卯(1459)举人,登成化丙戌(1466)罗伦榜进士。成化甲午(1474)任福建御史。”由此可见,郑昱与章懋为同年进士,有着相当于我们今天同班同学的缘分和纯洁情谊,所以,今人称之为同年或同学。
  据考证,成化九年(1473),章懋升福建提刑按察司检事,干满三年后上疏乞归田里,奏准致仕。成化十年(1474),郑昱任福建巡按监察御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同年章懋相会,老同学相会喜不自胜,除了相互倾诉心声,还约定时间相互回老家走走。
  一个金桂飘香的季节,章懋应约走进了郑昱的家乡岩口,在老同学郑昱的陪同下游览了桂岩、石姥岭等地,并应郑昱之请写下了《游桂岩记》。记曰:“衢常山县治东,曰桂岩,山皆磊石成,峰峦奇秀。一岭逶迤,曰石姥,云生石隙间,朝夕变幻,莫可名状。上有徐偃王将茆令公祠,旁有龙湫,常有云覆其上。岁旱,祈祷辄应。或有因山灵以赞人灵者,谓神虽有庙,而雨坛不可无祠。经始于成化甲午(1474)之秋,不逾月告成。噫!此地灵也。保国惠民,捍灾御患,神固有依,然而降灵钟英,山川藉之得名,则有侍御年见时晖公在焉,其诚可谓桂岩之英者矣。嵩山之显,申甫以之,灵雨之祠,郑公始之。神其无忘于庙祀之意,而世世效灵于兹土。”短短二百来字,把桂岩、石姥岭之奇、茆令公祠之灵和侍御时晖之神,写得恰到好处。
  后来,同年张弼(明代书法家、诗人,官至江西南安知府)、李杰(明代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应邀来到郑昱家乡,也对桂岩、石姥岭一带赞不绝口,并留了诸多精彩诗文。
  三、为常处士作传,宣扬为孝从善天必佑之。
  清嘉庆《常山县志》卷之八《人物·名臣》记载,徐同爱(约1441-1492),字仁夫,号独复轩,常山里择人。成化七年(1471)举于乡;成化十一年(1475)登进士第,出南城知县;成化十七年(1481),以政异,擢山西道监察御史;成化二十一年(1485),奉命巡按广东;成化二十二年(1486),莅乡试,以明秉公;弘治三年(1490)春,延试进士钱福等,充监视官;弘治五年(1492)秋,卒,学使广安吴伯通为之铭。
  在枫山先生讲学于“枫山书院”期间,御史徐同爱曾携其弟同晖等专程前往拜访,并邀请先生为其处士先祖谦受公作传。先生欣然应承,并从扬善角度为作《明处士谦受徐公传》。
  该《传》 先后阐明了五个层面的内容:先是抛出“为孝从善天必佑之”观点。传曰:“尝观人苟为善未有不获福者,而孝友之获福尤大,天恒从而默佑之。又其异者,若董永孝也而遇仙,吴猛孝也而登仙,事虽不经,然以理揆之,当必不爽。”再是简要介绍处士忠孝两全的家史。传曰:“衢常徐君谦受,讳益者,当世隐君子也。其先本汴人,南渡居常之南壁,始祖讳幸隆者,仕宋为河南节度使,以死节著朝廷,录其子大兴为衢太守。历五世生处士,曾大父青登进士第,大父成夫、考克让俱以时艰隐。处士殁后,曾孙赐进士、御史大夫同爱暨同晖等请予为传。”三是记录处士的为人及其孝行善举:“谨按:处士貌伟而德充,气刚而识远。年十七,厥考以避兵卒于严之遂安。处士不辞艰险,抉柩归窆,抚诸弟和乐且耽,颜其堂曰翕和,论者咸以为确。为人素而无华,恭而无倨,子姓化之彬彬如也。望之者咸叹为有王谢家风,赀甲于乡,下以赈货,上以助国。尝遣子输粟一千五百石,朝廷诏旌表之。晚益好修乐施。”四是记载处士得天所佑:“忽有讳氏名号浮空者过公。公舍之,初不以为异也,寻谓公曰:'公有意外之患,吾术能寝之。’已而果然,患既寝,其人笑而逝。既葬,形去而履存。是岂真有神仙乎?抑天之报施善人特著灵异乎?”最后以“此可以为世劝矣”结尾。可谓简明扼要,生动感人。
  该《传》 还初展了一个知恩图报的“浮空”形象,又为常山留下一个意外收获。后经明万历间詹莱作《浮空记铭》、清康熙间张尚瑗作《浮空传》、徐璟作《浮空传跋》、光绪间李瑞钟作《书浮空传后》,一个知恩图报、无所不能、技如神仙的“浮空”形象,便永远地印记在常山百姓脑海之中。

(0)

相关推荐

  • 明成化末进士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人

    ​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人.少工书,家贫为府书佐.知府段坚爱其书,留署中,亲教之.遣入学校为诸生,遂举乡试第一.成化末,登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累迁郎中,擢山西佥事,进副使,俱督学政.居九年,士风甚盛. ...

  • 【名人故事】渡渎村:章氏为明代帝师章懋后裔

    渡渎村:章氏为明代帝师章懋后裔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3.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总人口3600余人. ...

  • 明代教育家章懋故里渡渎村

    明代教育家章懋故里渡渎村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2.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总人口3600余人,201 ...

  • 玉林城隍莫村明代古建筑群——覃氏先祖故事

    点左上方标题下:覃氏文化研究,关注家族公众平台,感受家族的情感与温暖

  • 【乡土兰溪】走进渡三村:章氏为明代帝师章懋后裔

    走进渡三村:章氏为明代帝师章懋后裔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3.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清同治年间分成东 ...

  • 【乡土兰溪】明代帝师章懋后裔聚居地渡渎村

    明代帝师章懋后裔聚居地渡渎村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2.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村庄划分为渡一.渡二. ...

  • 明清传奇——明代名医故事两则

    明清传奇--明代名医故事两则 原创有智慧的故事2021-05-08 17:35:03 一.韩神医 山西洪洞县,韩家是一名门旺族,出过许多名人,宋代名相韩琦就是这里人.元朝末年,韩家有人学习医术,刚开始 ...

  • 周之冕:一位没有故事的明代花鸟大家

    明 周之冕<梅花野雉图> 古代花鸟画史上有不少响当当的名字:黄荃.徐熙.徐渭,又或是宋徽宗赵佶--他们留下了经典也留下了不少故事,而还有许多名字鲜为人知.周之冕,一位活跃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花 ...

  • 探秘中轴线上的明代建筑︱太庙社稷坛:人少、景美、花艳、有故事!

    今天, 是五一劳动节, 我们祝您节日快乐, 并期待您在暮春时节, 可以去北京的公园走一走,赏春花读古建. 特别是去劳动人民文化宫,那可是劳动者的文化乐园! 而中山公园也正是很多老北京人拥有美好回忆的地 ...

  • 【粤故事】从诗行里寻找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清远行踪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他"少善属文,有时名",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