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哲概:1.我们能够认知外在世界吗? 2024-07-31 07:32:25 我们能认知外在世界啊吗? L我们只能认知经验内的世界。你的手机是不是在你旁边,T嗯。L它存在吗?T存在,L你确定它100%存在吗?T我摸了一下,看了一下,嗯,我通过触觉与视觉去证实了,所以,我确定我的手机100%存在L所以,你是透过感官知觉去认知外在世界的对吧所以,你100%确定你的手机,你的钱包,你的房子,你的四肢,以及你周围的事物都是存在的,对吧T嗯L通过感官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真的有那么可靠吗?有时候你的感官知觉会欺骗你呀,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曲的,远处山上的树木看起来比你的食指还小,喝醉酒的时候会有幻觉,把海市蜃楼看成绿洲,等等T我可以用触觉去纠正视觉,用手去摸一下水中的筷子,以此来知道水中的筷子实际上并没有弯曲。感官知觉的确有时候会欺骗我,但并不总是在骗我,只要知道我不处于感官知觉在骗我的状态就可以了,L所以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是100%确定,是吧, 在感官知觉欺骗你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宣称你对外在的世界有确定的知识吗?你真的可以透过检验来确定感官知觉到的事物是存在的吗?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处在《黑客帝国》里那个母体虚拟的世界里,假如全世界都在骗你,你怎么知道太阳存在。T那你怎么证明我是存在那种虚拟的状态中,L你说你拥有一双手,这个知识是100%确定的。你说你有100%确定的知识,是你宣称你透过感官知觉获得有关外在世界的知识,并且毋庸置疑,100%。所以你应该提供证据来否定你不是处于虚拟状态中,我并没有宣称你有可能存在那种虚拟世界里,我只是说有没有那种可能呢?如果你确信你现在在看手机,那么你就应该确信你现在不处在虚拟世界里如果你不能证明你不是处在虚拟世界当中,那么你就不能100%确定你真的正在看手机,如果你,我说如果哈,如果你存在虚拟世界当中,我怀疑你有办法看出破绽,但是你怎么知道那个破绽不是造物主故意让你看到的,你以为自己能看到世界的本质,实际上没有。T如果(虚拟世界)这个可能性没有被排除的话。我就无法宣称我对外在的世界有100%确定的知识吗?数学的知识,2+3=5,并不是靠我感官知觉获得的知识,L没错,2+3=5是你定义为5个1连续相加,这是定义问题,没有提到物理世界里面的任何东西,就算你拥有很多数学的知识,你仍然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你仍然对经验的世界一无所知。T就算被骗也需要有一个被骗的对象,一个载体吧?所以至少我是存在的。L现在不怀疑你的大脑,你的大脑可以存在,但是你怎么证明你的双手以及周围的环境也存在,(听说人濒死的时候会经历死亡回溯,回顾自己的一生,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正在经历着死亡回溯。)而且,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在做梦,因为我们通常做梦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有时候还会做梦中梦,醒了好几次才真的醒,(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活在像《盗梦空间》里的多层梦境中)既然梦中的你不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你怎么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在做梦,你怎么知道你下一秒不会从某个梦中醒来。T我每天醒来,记忆都会连贯,做梦的时候记忆是凌乱的,所以我现在记忆连贯,代表我是醒着的。L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直在做着一个连贯的梦,只要你做过梦中梦,就有这个可能,你真的能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吗。你真的能确定你不是活在像《黑客帝国》那样的虚拟世界中吗?T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是存在的,我周围环境是存在的。所谓的外在事物的存在,就是说当你没有在知觉到它们的时候,它们也还是存在,独立于自己之外。具有客观独立的存在 。而且所有的物理事物都具有初性跟次性,初性就是说:就算没有知觉者在知觉的时候,这个东西依然还具有这个性质。次性就是说:这个东西具有的这个性质,当没有知觉者的时候,这个性质就不在,举个例子:我今天出门,我的红色袜子放在家里,没人知觉到它,那么它的形状,大小,质量,还是存在,这是它的初性。当我回家看到那双红色袜子的时候,这时候它的红色才会体现出来,红色就是它的次性,声音与味道也是物体的次性L一切物理事物的性质,没有初性次性的分别,物理事物的性质全部都是次性,全部都需要取决于知觉者的知觉,没有知觉者知觉的时候,就没有那个性质,甚至连存在这件事,都要取决于知觉者的知觉。所以,存在就是被知觉,在感官经验当中,我们所能够认知的,就仅仅只是我们感觉的内容,不被我们感觉到的东西,就不落在我们的知识范围内。看看那条袜子,红红的,软软的,我们有的只是对袜子的感觉,我们从来不会认知到袜子在其自身,也从来不会认知到它所谓的初性没有独立于心灵之外的东西存在,就算它们存在好了,我们也不可能认识到它们。因为能被我给认知到的,就只是感觉,你怎么知道,在你没有知觉你房间的时候,你的房间不会像《玩具总动员》那样,袜子突然飞起来,等你回家的时候,它又变回原样,你怎么知道,在你没有知觉你房间的时候,你的房间还存在。T我相信我不知觉到它,它也存在,要不在我房间放台录影机如何,L如果这样,那当你没有知觉录影机的时候,它和你房间一起也不在,只有你看到的时候它又在了T我睡觉的时候,火炉里还有正在燃烧的木头,等我醒来,就是灰烬了,如果它不在的话,为什么还会变成灰烬。它去哪里燃烧?L你怎么来的这个认知,你认为,你经验的世界是火要一直烧,才能化成灰烬,但是那是你知觉到的经验世界,我现在说的是你知觉以外的世界,你怎么知道,世界没有被知觉到的时候还是原来的样子,你怎么知道,在没有人知觉到火炉的时候,它还是你以为的样子一直在燃烧?你怎么知道,你房间的袜子不被你知觉的时候也存在。T如果没有袜子在其自身,为什么我会有知觉,为什么我会有感觉,一定是,真的有一双袜子在其自身作为原因,才能导致我看到那双袜子。就是先有袜子的初性,我才能感受到它的次性。L你说的是因果律,因果律也是属于你经验世界之内,我现在说的是没有被你经验到的世界是怎么样?你怎么能说在你没有经验到的时候,世界也遵守因果律呢?看看远处的那座山,你知觉经验到的全是它的表面,花虫土树之类的,你从未知觉经验过它的内部,你怎么知道那座山的内部是怎样?你怎么知道那座山的内部同样也遵守万有引力?不要忘了,你看到袜子是因为光的反射,进入你的视网膜,才传到你的神经大脑,既然处理最后一步是你的大脑,那么,袜子不一定需要有在其自身作为原因,只需要有袜子作为印象让你大脑知觉到就可以了,T既然说我知觉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那么我没有知觉到上帝,上帝就是不存在的咯L现在说的是物理事物,上帝不属于物理事物,物理事物是在时空当中可以找得到的东西,有长宽高和具体位置的,心灵,精神这些都不算。T当世界没有人经验到的时候,谁会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啊,L不知道就对了,快赞同吧!没有独立于心灵之外的东西存在,就算有,我们也不可能认识到他们知识的来源于经验,知识能够达到的有效范围也只在于经验世界。T既然这样,你说的世界跟我原来的世界没有差别,存在与不存在并不重要,那双袜子,只要我经验到它的时候它还在就可以了,其他的对我没影响。L微观粒子的叠加态。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两个现象恰巧说明一切皆有可能,你不打算再挣扎一下?T再说吧! 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知识改变命运》1.心理学中的知、情、... <知识改变命运> 1.心理学中的知.情.意分别是指认知.情感和意志,它们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就是"认知",而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 知识从何而来(下):鬼为什么和人长得那么像? 在上篇文末,我留了一个悬念,提到唯理论观点看似强大却潜藏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什么弱点呢? 产生不了新知识. 唯理论的致命弱点之一 你可能要说了:你之前不是说产生知识的途径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演绎推理, ... 梯利:辩证法或者认识论 柏拉图清楚地知道知识问题在其所处时代的哲学中非常重要,并且一个思想家对知识的本质和起源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那些在其时代引人注意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柏拉图认为,如果我们只是依赖感官知觉或者意见, ... 坤鹏论:什么是原子论?(三) 人可以靠聪明.勤劳.运气名利双收,但是怎样"花费"名利却要靠智慧,所以,如何花钱.如何对待名声.如何做官等在名利之后的行为,才是智慧的真正尺度. --坤鹏论 德谟克利特除了用原子论 ... 外在世界根本没有固定的好与坏,好与坏的分... 外在世界根本没有固定的好与坏,好与坏的分别完全是观者自己看出来的-- 心有染,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必是不净之境,圆满的人看到的必是圆满,清净的人看到的必是清净. 我们在镜子中只能看到自己,而外部世界就是那 ... 现在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与自己、内在、精神都是疏离的。我们企图抓住外在世界的一切,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现在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与自己.内在.精神都是疏离的. 我们企图抓住外在世界的一切,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看看你的周围: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和你一样,都在不断的挣扎着,寻找着一个微小而短暂的快乐 ... 内在世界创造外在世界 内在世界创造外在世界 真实的世界2: 你认知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 真实的世界2: 你认知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 第2部 - 螺旋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 第2部 - 螺旋 以为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实是你自己的心 和一位敬仰的智者聊天时,说了自己的囧事,口无遮拦.言不走心.自己笑得前仰后合,是因为在非常严肃的场合说了很不应该的话,觉得自己又憨又傻又甜又二.对方也很礼貌地施以微笑,但随即很严肃地说,"有 ...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 第1部 - 阿卡西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 第1部 - 阿卡西 新理念书柜|《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杜兰、马丁等著(2011年版) <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中文第2版)(法)杜兰.马丁 等著,许铁兵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全球化地图>作者简介 玛丽-弗朗索瓦·杜兰,巴黎政治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