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二、说说福林堂:
旧时老昆明人们称呼某一药堂时,总要在前面加上这家店主的姓氏。如“孙万松草堂”“李福林堂”“杨保龄药室”“杨大安堂”“姚福元堂”“赵百福堂”“徐寅生堂”“聂成春堂”等,姓氏与药号联称,在药号之前冠以主人的姓氏。这种姓氏与店主联名,体现的是对医家和药店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也映衬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下图为1951年,翟玉六药房止咳丸药袋正面和背面:
翟玉六(1828~1927年),字兆瑞,号玉六,祖籍四川会理。他自幼喜爱中医药,在校求学时受祖父影响初识医书,帮助父亲翟镜舫给乡邻看病。20岁时遵照父亲的训示,外出游历访医。在外10年,他遍访地方名医,吸取别人的经验,穷究医理,广识药材。30岁时,父亲生病才返回四川,专心在蜀地行医。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创翟玉六堂于昆明。一天,翟玉六在重庆一带行医时,来了一位商人,他说自己浑身奇痒,不知先生有何良方。翟玉六给他开了几包药,商人服后有所缓解。过了几天,商人特上门感谢。这位商人就是被誉为“钱王”的云南巨商王炽。他在云南昆明开设同庆丰总票号,在外埠开设天顺祥分号。来到重庆时,结识了翟玉六。
同庆丰创办人是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人王炽,又称“钱王”,这也是如今昆明钱王街名称的由来。他是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十九世纪世界首富之四的中国唯一 一品红顶商人。
云南体德堂大药房旧址,照片由郑家声藏
郑筱臣为郑廉臣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母亲赵维丰。郑筱臣还有一兄郑幼臣,又名郑鸿勋,当时体德堂药品仿单上印有兄弟俩的头像。那时就有分号了。总发行所在三纛巷(清代称三纛巷。纛,tú,旗子的意思。现民权街)口,新修西式门铺面。制药房兼售货处设二纛街(现民生巷)168号。他们是“体德堂”的第五代传人。大伯郑幼臣逝世后,我父亲郑筱臣继续经营“体德堂”。那时为清代末期。民国期间,我父亲郑筱臣继承家业,经营在昆明民权街58号的体德堂铁栅栏老铺。那时属于二区华山镇六保。1935年派侄子郑硕甫在贵阳开设“云南体德堂”分号,并经杨大安堂,委托正大公司将“郑氏女金丹”销售到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抗战时期,内陆许多人南迁到昆,昆明渐渐热闹起来。原本火热的电影、歌舞等娱乐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我父亲郑筱臣打听到,在电影放映前,可插入幻灯片作广告,于是联系电影公司,打起女金丹广告。父亲绘制了“郑氏女金丹”幻灯片作广告,在南屏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放映。“祖传秘方,送子金丹”的名气,一下子被观众传开了。省内外或边远地区的患者有邮购郑氏女金丹的来信,父亲为了扩展营业,通过邮政寄送药品业务,方便患者购药。这两件事,使体德堂成为云南首家使用电影广告的中药店,也是最早开展中药邮售业务的药房。老昆明的小孩。如今的药房里应该再难出“白跑小鬼丸”之类的童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