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直言:12岁是孩子性格的分水岭,聪明的家长都会主动示弱|孩子|李玫瑾|欣儿妈|分水岭|家长

文\欣儿妈
编辑\欣儿妈
辅导孩子学习一直是家长们感觉除了工作以外最棘手的事情,特别是当家长在批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被孩子回怼一句'你行你来'之后,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我与女儿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当时是在小提琴培训班,女儿由于前段时间没学好,总是拉错被我批评了,我说了她几句,女儿便回了我一句'你会你来',当时我愣了几秒想起了李玫瑾教授所说的'示弱效应',回了孩子一句'我就是不会,你教妈妈。'
看着女儿嘴角骄傲的笑容,我就知道这招有用。对待孩子,家长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都很强势,与其反复唠叨孩子,强制压倒孩子,还不如学会对孩子'示弱',用李教授说的'示弱效应'激励孩子。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什么是'示弱效应'?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节目组说过:在孩子12岁之后,家长就要学会示弱。
'示弱效应'在心理学中原本多应用在上司与下属之间,这是一种多见于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当一个领导能够放下身段来,向某个专业比自己更加专业的员工请教问题,便能够拉近距离,令从属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师说中曾有这么一句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家庭中,父母向子女请教问题并不羞耻,反而能够拉近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更像自己的'朋友',容易相处。
但是,'示弱'并不表示要低声下气地与孩子交流,示弱本质与太极殊途同归,都是'以柔克刚'。熟练运用太极中的'刚柔并济'可以化解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身份差距带来的隔阂和与孩子在争吵中'硬碰硬'带来的双面伤害。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虎妈狼爸小孩'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往往是弱势群体,父母强势地为孩子遮风挡雨甚至为孩子包办生活中一切事物。
在与孩子的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往往是家长的态度为主,家长总会认为:生育、养育之恩大于天,我便是你生命中的主宰。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做出让步,总是让孩子来妥协于家长,长此以往,当压垮骆驼最后一棵稻草出现时,孩子的反应就十分强烈。
现实中,种种事例不断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虎父无犬子'的前提下是家长学会示弱,而'虎妈狼爸'只会养出羊孩子。
'示弱'是门技术活,越示弱的家长,孩子越优秀
家长'示弱',孩子才能突破瓶颈
曾经在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自我效能感,是孩子的自信心的主要来源。
这句话就曾在我身上得到过印证,当孩子碰上一些自己完不成的任务时,家长给予'示弱'鼓励后,他们往往会打破桎梏,只有让孩子从内心中觉得自己可以,才能够让孩子取得成功。
家长恰到好处的'示弱',完全可以激发孩子内心成功的信心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让孩子成长无极限
复旦大学女教授沈奕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越是有本事,就越要学会收拢自己的翅膀,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厉害就是孩子发展的极限。
这句话在我们看来并不难理解:家长太过优秀,反而会给孩子一种压迫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只有,让孩子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自己的父母,这毋庸置疑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家长学会'示弱',才能打破孩子的限制,让孩子的成长不再有天花板。
家长应该在哪些方面学会'示弱'?
遇上困难时,及时示弱
李玫瑾教授曾说:为人父母,大多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往往是打落了牙齿也往肚子里吞,但这真的没有必要。
其实,在生活上的许多事情,孩子做的不一定比家长差,家长真的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强撑着自己,应该偶尔让孩子看见生活中的难处,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事情,让孩子走向成熟。
生活是现实,理想是童话,只有直面现实生活,不将孩子眼中的世界粉饰成理想中的童话,才能够让孩子看见最真实的世界,学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在生活中学会示弱
每个人都会有一颗骄傲的心,特别是年纪越小的孩子,他们越希望自己能够帮上家长的忙,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了事情后他们会觉得内心十分骄傲。
所以,家长不妨在生活中学会示弱,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同时还能满足孩子内心中被认可的感觉,让孩子更加有担当。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示弱
很多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甚至连一些本该有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也替孩子做了决定。
但是这样并不好,身为家长,应该偶尔暴露出自己的知识盲区,或者是故意告诉孩子自己没有办法做决定,让孩子给自己一些意见来做决定。
只有家长在选择上学会'示弱',才能够让孩子更加有主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该如何做选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更加有主见。
欣妈说
家长学会向孩子示弱,与其说是一种教育策略,更不如说是一种敞开心扉的交流。好的教育从来不需要碍于身份。只有早日和孩子交心才能够收获孩子的真心。
我是欣儿妈,家长们如果遇上育儿方面的问题,不妨在评论区发表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或者私聊我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孩子的教育问题,欢迎大家帮忙转发点赞哦,谢谢!
(本文内容皆是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