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地质地理类问题逃不出这四个圈,附19幅动图详解海洋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三类。
构造变动的表现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种类型。
主要类型:
①水平构造
水平构造是水平岩层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在未受切割情况下,同一岩层形成高原面或平原面,受到切割而顶部岩层较坚硬时,则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软硬岩层相间时形成层状山丘或构造阶地。
例如丹霞地貌。
②倾斜构造
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构造。褶皱、断层或不均匀升降运动都可造成岩层的倾斜。其产状以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确定。
③褶皱构造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能直观地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
褶皱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上凸的背斜和下凹的向斜,两者并存且共用一个翼。
a.依据轴面产状,褶皱可分为四类: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曲。
b.依据枢纽的产状,可分为水平褶皱与倾伏褶皱两种类型。
c.依据横剖面形态,可分为尖菱形、扇形、圆弧形、箱形等多种形态类型。
④断裂构造
a.指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叫断裂。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的断裂构造叫节理,例如风景名胜区的“一线天”。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的称断层,其中由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和断距等要素组成。
b.按照两盘相对位移的特点进行分类。
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是逆断层。其中断面倾角大于40度为冲断层,小于25度为逆掩断层。
沿断层走向即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两盘沿断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是换转断层或枢纽断层。
总结
基本概念: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七大洲分别是亚洲(Asia),欧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和南极洲(Antarctica)。各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 Ocean),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和南冰洋(Antarctic Ocean)。各大洋的位置关系如下:
从内部构造来看,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分为内核:inner core 和outer 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
主要依据地震波(seismic/earthquake wave)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从地球的外部结构来看,可以分成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岩石圈(Lithosphere),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tmosphere:
源自一层受到重力吸引聚拢在拥有巨大质量天体周围的气体,而如果重力够大且气体的温度够低,就能长期保留住。下图描述的是碳循环的过程。
风的形成过程: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Hydrosphere:
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的能量并转移到地球中另一些地方,例如:海洋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水蒸汽被风携带到另一个地方,并在形成降水的同时释放能量。水循环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Biosphere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被生命影响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Lithosphere: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岩石循环是指不同岩石互相转化的过程。循环的开端是岩浆,经冷却和结晶成为火成岩。岩石经风化、侵蚀分解,再由搬运、分选、沉积成沉积物。后者再岩化成沉积岩。岩石可经压力、热力转化成变质岩。最后岩石在破坏性板块边界俯冲入地幔而下熔化成岩浆。
关于岩石圈经常考察的内容有:火山,洞穴形成等。
原来海洋地质构造如此简单!19幅动图详解,精彩!
1 盘古大陆分裂和大陆漂移
2 大陆 - 海洋俯冲带
3 印度 - 亚洲大陆碰撞
4 南大西洋的形成
5 海底扩张和海洋磁异常
6 加拿大冰盖和海岸线移动
7 沿海侵蚀与海洋梯田的形成
8 通过海底扩张形成的南大西洋
9 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0 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1 1.7亿年至今,非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间的大洋中脊的生长过程
12 石油沿断裂和多孔介质向上运移的过程
13 圣芭芭拉海峡挤压缩短过程中,油气向上运移和在背斜转折端富集的过程
14 圣芭芭拉海峡南北向褶皱和断裂的形成过程
15 加利福尼亚更新世横断山脉的挤压缩短过程
16 加利福尼亚河流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17 加利福尼亚横断山脉演化的过程
18 切萨皮克湾地区,中新世化石层的形成
19 切萨皮克湾地区,中新世海岸线移动(12-16百万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