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龙为潜藏”,意指汉子造出来之后,造化不能藏起秘,故苍天下粟如雨;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也夜哭, 可见这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所以为文者始终要对文字有敬畏之心。自太行横空出世以来,发端于此的惊世骇俗之事从未间断,后羿弯弓射日,精卫衔石填海,愚公率子移山,神农遍尝百草,哪一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所以笔者认为:远古时代,人在与自然的生存斗争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往往容易激发人类非理性的想象力,自然生存条件越恶劣,这种想象力越丰富,反之也然。既然这巍巍太行是最能激发这种非理性想象力的地方,那也足以证明绵延八百里太行曾是怎样的一种神秘的存在。因此在严峻的客观现实面前,古人善于把自己的意识无限的夸大,把人有限能力寄托于神去完成,把人的形象塑造成神的形象。而今著文者则恰恰相反,多喜把人性中的弱点无限缩小当成神去塑造,把人的形象塑造成神的形象。笔者既无在废弃的瓦砾间点石成金之才,也无抱病熬制鸡汤之能,更无在落满尘埃的书卷里炼丹之功力,何不让文字归隐山林,徜徉于山水之间,捡拾民间那些亦真亦幻、似虚非虚的口头传说,咀嚼消化、加以发挥、极尽演义之能事,用文学手法加以诠释,既可以避免捕风捉影贻误后人,也可以避免言语不当误伤他人,也不枉辜负了这片神秘莫测的好山好水,不过这是题外话了。本文所述之事,也是发端于这巍巍太行,故事的开端却要从一段缘分说起。据传在南太行龙滤山一代有座山名叫老虎岭,老虎岭有一条山峰叫孤山峰,在这孤山峰顶曾有一巨石,高三丈、宽八尺,重达千钧,此石孤零零按放于山顶,若非地长天生,人力岂能为之?至于此石的来处,据传乃远古精卫填海时衔来填海的一块石头,故叫“填海石”, 又唤作“飞来石”。
生命有轮回,草木有枯荣,因这飞来石生就了一副石头骨骼,无心无肺、也无可复制的DNA,故而能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真可谓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可偏偏这多事的风婆儿,见其石可造,取其棱角、磨起肌肤,经历数亿年岁月洗礼,竟然逐渐把此石磨砺成人的摸样,只见其虎背熊腰,扇耳钟鼻、剑眉星目,活脱脱一副将军模样,于是取名为“将军石”。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却,风婆婆见其常年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甚是孤单,逐生怜悯之心,于是从天界菊花仙子处借得一粒花种,播洒于此石胸前的岩石夹缝里,第二年春天就冒出一簇新绿,到了秋天竟然开出一朵黄灿灿的仙菊来,风婆儿见此仙菊花性执着,貌似对南太行的岩石夹缝情有独钟,故而又得一别名“太行菊”。
自此,日积月累,此将军石与仙菊便结下了这不解的缘分,一年四季与仙菊长相厮守,缠缠绵绵,每到秋天便黄花点点,真把个将军石装点的如一位得胜归来的大将军。而此仙菊有了这将军石为其遮风挡雨,聚阳生津,更是小巧伊人,娇艳欲滴,从此,此将军石冰冷的身躯也变得不再冰冷。
转眼间,斗转星移,这种默默陪伴已过千年,一日天高气爽,风婆儿正打着旋儿闲逛,忽听到一声呼唤,“风婆儿你且停步,我有话说!”风婆儿驻足细听,原来将军石正口吐人言向她问话。只听那石说道:“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与这仙菊已厮守千年,你何不蒙发一点慈悲之心好事做到底,赋我们灵性,携我们入红尘,结良缘,做一对人间夫妻,食人间烟火,享人间天伦?!”风婆儿先是一惊,心里暗想:原认为日久生情之事只属于人间,谁料想这顽石也如此痴情竟然动了凡心,一枝仙菊的陪伴竟能融化这铁石心肠,悔不该弄巧成拙,把此石幻化成人惹来事端。于是对那顽石说道:“你可要想好了,这人间可是淌浑水,虽有鱼水之欢,但也不足百年,哪里比得你们千年的风花雪月?再说,人虽有灵性,但只认得名利二字,七情六欲犹如万丈沟壑可吞山河,倘若你们去了人间,人心险恶,堪比虎狼之心,岂能容得下你们这顽石草芥。倘若化为人身,不足百年便形容枯槁,花谢花飞,到头来也落得个玉石俱焚,满盘皆空”,那石岂能听劝,继续说道:“我与仙菊已有千年缘分,既然佛有话说在前头,何不兑现佛的承诺,倘能如愿,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风婆儿见其已铁了心肠,心想:现正值后唐乱世,群雄争霸,若下世为人,真可谓生不逢时,于是又答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我倒有心成人之美,只是当今世上兵荒马乱、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没一块安静所在,唯恐好事不足,败事有余,若真铁了心的要去,这人间倒是有个好去处能避开乱世,远离红尘,保全你们的缘分。”那石听了答道:“只要能下世为人,我们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远离那战乱纷争之地、趋名逐利之邦,到那苦寒之地同生共老足矣!只是不知你说的那好去处是在什么地方?”风婆儿说道:“天机不可泄露,只听当今世人称此处为天下之脊,传阴阳五行聚化在此生盘古而得名太行,仅有八径与中原互通,来此定居之人,或避世、或谋生、或归隐、或驻军,或迁徙,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村庄残如寒星,虽说是个好去处,但实为苦寒之地!你虽有将军之身,竟有如此儿女情长,只好携你到此处做一个田舍郎,做一对苦命鸳鸯,你可愿意?!”那石连连答道:“愿意!愿意!只要能与仙菊长相厮守,宁愿抛弃这将军之身。”此风婆儿虽苦口婆心把这人间利害得失先撂在了前头,可那石仍不为所动,于是说到:“也罢也罢!既然你铁了心的要去,索性就携你到这乱世去磨砺磨砺,也让你尝尝人间这风刀霜剑的厉害!”说毕,只听她口吐偈语,咿咿呀呀的唱道 “本为将军身,相伴日月长,为求千年诺,甘做田舍郎,求得共枕欢,祸及后世郎。” 唱毕便扬长而去,那石只听得雾里云里,不知其所为何云。不几日,风婆儿来到西天处,把石人转世的前因后果说与佛主,那佛主获知石人转世因一句佛语而起,虽觉此石有点得理不饶人,但佛语乃一言九鼎岂能废之,于是备案销户拟旨发令让风婆儿到金灯寺石佛处求得转世念珠一串,并邀金灯仙子一起来到老虎岭孤山峰,借金灯穿越之光度他们一度,只见那风婆子把那念珠一抛,不偏不倚挂于石人项部,那石人和仙菊千年结下的缘分之果便乘着金灯射出一道穿金光,如闪电一般的消失在这深山峡谷之中。
巍巍太行,绵延八百里,一串念珠,这风婆子将要把这千年缘分吹向何处?茫茫人海,柴门千万栋,一道金光,这金灯仙子又将把这百年机缘引到何地?未通晓答案前要先说说这人间男女姻缘,俗语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不免就引出一段故事来,据说唐朝有个文人叫韦固,小时候经常到河边去玩,一天晚上,他见一个慈祥的老人在月光下翻阅书信,一边看,一边用一根红线绳把两块石头系在一起。韦固看见后非常奇怪,随口问道:“老伯伯,你系石头干什么?”老人说:“我在给当婚的人牵线呢!这一对石头,就是世上一对夫妻呀!”韦固好奇地问;“那我的妻子是谁呢?”老人说:“就是村头看菜园子的女孩儿。”韦固很生气,心想,那丫头又穷又丑,我可不要,不如害死她算了。第二天,他路过菜园,看看旁边没有人,拾了一块石头向女孩砸过去,女孩“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韦固也吓得逃往外乡。十几年后,韦固做了大学士,给他提亲的人非常多,但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一天,韦固到张员外家作客,看见张员外的外甥女美貌出众,心里便十分喜欢;姑娘看韦固仪表堂堂,心里也有几分爱意。张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下托媒人定了婚事,选了吉期。到了大喜的日子。韦固将小姐娶到府上。洞房花烛夜,韦固细细端详爱妻,发现额角有一块小疤,就问她是怎么回事。小姐说:“小时候家里穷,有一天,我正在菜园里拾菜,不知哪个野小子打了我一石头,因此留下了这个疤。”韦固听后,心里十分吃惊,就把月下老人的话告诉了妻子,他这才相信缘分是拆不散的。从此,月老牵红线成就姻缘的故事就流传下来。讲完这个故事,读者大概就会明白,原来人间男女之间的机缘都有定数,老虎岭孤山峰的那块将军石虽以“百年修得共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为由想来这人世间经历一段缘分,看来并非强词夺理、空穴来风,真可谓:待到闺阁女长成,便有金童采花来。这世间男女若有了这根无形的红线牵引,只要机缘一到,缘分便各得其所。何况这段石菊前缘尚有佛珠绕身、金灯引渡,无论这太行有多少横峰侧岭,想必也难于难抵挡这将军石与仙菊的相遇。果不其然,若干年后,在离老虎岭孤山沟外的仙居村就有了一位名叫“仙菊”的姑娘,而在孤山沟里的一个就叫“孤山沟”的小村庄,也有了一位名叫“石虹”的小伙子。据说:这仙菊和石虹乃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那日,一道电光,一声响雷,两位母亲便动了胎气,雨过天晴之时,孤山峰顶彩虹横驾,峭壁悬崖锦缎高悬,一阵大风刮过,在这孤山沟里便生了一对儿女。女孩因岩壁悬缎而取名仙菊,男孩因彩虹横驾而得名石虹。更为蹊跷的是,待到石虹长成之时竟然与孤山峰顶的那块将军石一个摸样:虎背熊腰、扇耳钟鼻、剑眉星目,与那将军石一般成为山间女子仰慕的一樽石佛。
一日,仙菊与连翘、山桃、红杏、山丹、石竹、酸枣七姐妹呆在家里正春闺虚度无事可做,便相约一起走出闺门,来到这孤山峰下挖野菜, 说是挖野菜,其实在她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只是口里没说出来,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原来,她们则所以来到孤山峰下挖野菜,说别了,那还不是因为孤山峰顶的哪位仰慕的将军石?还有孤山沟村那位与石将军一般摸样的放羊娃?对于禁锢在山沟沟里那些情窦初开的少女,在她们尚未明确目标可追逐时,往往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孤山峰顶的哪位将军石无疑成为她们雾里的那朵花,而那位与石将军一般摸样的石虹无疑成为他们水中的那一勾月!由于这个缘故,每当她们萌动春心之时,仙菊七姐妹就会以挖野菜之名,相约来到这山村野外、孤山峰顶,望着那将军石想入非非。此次当然也不例外,她们挖着挖着野菜,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孤山峰顶,七姐妹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她们放下手中菜篮,竞围着那石人戏耍起来,只见连翘依偎,红杏投怀,石竹抚头、山桃爬背,山丹挠腮,酸枣却在一旁笑的泪花点点,唯有这仙菊与那将军石有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心灵互通,不知为何,每次看到将军石便如见到故人一般心跳不止,不能自己。正在仙菊为这个秘密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只听在一旁笑着的酸枣说道:“姐妹们!别闹了,石将军都快有点吃不消了!要不我给大家出个主意,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众姐妹听酸枣说要玩游戏方停下正欢的嬉闹,问道:“快说说!做啥游戏?”酸枣说道:“要不咱们也学学戏文里抛绣球招婿怎么样?!”众姐妹听酸枣说要招女婿,果然有了精气神,七嘴八舌的抢开了话头:“这个主意好!可这荒山野岭的哪里来的绣球”“有没有绣球且不说,这石将军毕竟是块石头,不能动不能跑可怎么来抢!”“即便那石将军抢到了又能怎样,既不能拜堂成亲,也不能洞房花烛!”“石将军不能拜堂成亲,洞房花烛,不是还有那孤山沟村那位放羊娃石虹吗?”····她们一句赶一句的就把那孤山沟村的石虹引了出来,酸枣听后几乎笑岔了气,说道:“别吵了!别吵了!请听我说,没有绣球好说,那地上的花篮子不就是现成的绣球吗?石人虽然不会抢,可我们是活人呀!我给你们出个主意看行不行,咱们每个人离将军石十步远,每人抛三次,谁要是能把菜篮子挂在石将军的大耳朵上,谁就做石将军的媳妇。谁要嫌弃石将军不能拜堂成亲、洞房花烛,那她就嫁给孤山峰村的哪个放羊娃石虹做媳妇吧!”众人听罢都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众姐妹把各自花篮从地上捡拾起来,抢着、争着、嚷着、期望着自己能中个头彩。山桃第一个抛,只见她用眼瞄了又瞄,抛了三次都不中,连翘,红杏、石竹、山丹、酸枣紧紧跟上,各自都抛了三次,可那抛出去的花篮不是挂在臂膀上,就是挂在手腕上,不是挂在胸前,就是挂在脖颈上,最后剩下的只有唉声叹气。而仙菊最后一个抛,只见她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她低头看看花篮,抬头看看石将军,而就在她抬头的一瞬间,隐约中看到那石将军正向她频频点头,暗送秋波了,仙菊看到顿觉脸浮浅霞,耳根发烧,只见她轻挥玉臂,微扭软腰,轻轻一扔,那花篮子像是长了眼睛,滚成一圈绣球,不偏不倚挂在了石将军的那个大耳廓上,众姐妹眼都看呆了,连连惊呼:“怪了!怪了!这石将军遇到仙菊怎变成一块磁铁了”。可她们哪里知道仙菊与将军石前世本来就已根茎相连,同为一体。“仙菊石人有缘分,剜菜剜了位石将军”,自从在孤山峰顶七女戏耍将军石后,这样的歌谣便在孤山沟和仙居村流传开来,真应了那句话,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这仙菊与石虹的缘分也是如此,看似虚幻,而对于两个有缘人却并非如此,他们之间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戏耍,导致的结果是:孤山沟村的放羊娃石虹听到这样的戏耍上坡放羊次数却多起来,而仙居村的那位仙菊姑娘出门挖野菜的次数也多起来,唯一不同的是仙菊不再与众姐妹共享那位将军石,而是独自品尝起与石虹的那份邂逅来。久而久之,姐妹们每当看到仙菊去挖野菜,就会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打趣说:又想你的那位如如意郎君了;而孤山峰村的小伙子们似乎也看出了端倪,见到石虹放羊出山,也会远远的向石虹喊话:又要去和你的那位仙菊姑娘约会去了;这样一来二去喊话打趣无疑为火上浇油,日积月累,在习以为常中,二人更加肆无忌掸,假戏真做起来,一日,在霞落西山,月上柳梢之时,二人在那孤山峰顶、将军石旁,竟然有了云雨之事,真乃是:霞落西山忘归期,月上柳梢偷云雨,携手共剜同心结,千年修得共枕睡。
自此,风婆儿在孤山峰顶将军石旁栽下的那颗情种,经过千年的岁月洗礼,在风剥雨蚀中扎根、发芽、开花,后又经人间转世轮回,终于在这孤山沟的两个小山村相遇、相恋、结出了爱之果实。不久,仙菊便身怀有孕,无父母之命便私结良缘,无媒妁之言私定终身,未婚姻之实便身怀有孕,这在当时的观念中可谓伤风败俗,为此,家中父母为了不至于露怯,便匆匆行了六礼,成全了她们的婚姻,石虹与仙菊的千年之缘终于如愿以偿。婚后不足一年便产下一子,而就在孩子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仙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位自称风婆婆的对她说:“你的丈夫本是将军之身,经我千年磨砺而成,因贪恋红尘,竟舍弃这将军之身,下世到这苦寒之地避世归隐,享受天伦,因儿女情长,竟以羊为兵,化戟为铲,做了一位假将军,枉费了我千年的心血,今你们将喜得贵子,必要还我一个真将军来,让他在这世间拼杀一番,做一位人中魁首,也算对这笔苦债的一种偿还吧!”说毕,仙菊本欲追问详情,只见那风婆婆化作一阵风儿不见了踪影。第二天,仙菊便产下一子,因梦中风婆子 “真将军”“假将军”的一番莫名其妙的说词,故而为其取名为石军。正如那风婆儿所言,这石军果然人如其名,生就一副将军骨骼,生之能语、三月能行,三岁能推滚石,真乃奇人一个。满周岁那年,仙菊夫妇为其办周岁宴,他们把印章、笔墨、放养铲摆放在他的面前让他抓周,你猜他竟抓到了什么?他对置于手边的笔墨、印章视而不见,却只对那放样铲情有独钟,仙菊说道:“放着书不读、官不当,难道和他爹一般只能做个放羊汉了”,而石虹则辩解道:“抓周试儿,乃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今置之儿前的三样东西,只能取其意,不能以实物考之,今小儿无意于印章笔墨,仅对放羊铲有趣,若取其意,羊群为兵,羊铲为戟,岂不是一威武大将军?”仙菊听了觉得也有几分道理,想起风婆儿梦中所言,于是便逗怀中小儿,“石军要当大将军了!石军要当大将军了!”说毕不再细究抓周一事。
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石军已到了弱冠之年,正如梦中风婆儿所言,这石军和其父石虹虽然同样是放羊汉,可石军不仅有将军之形,更有将军之实,每次出山放羊,他都会莫名其妙的说一些无厘头的话,叫羊群叫兵丁,叫草场叫练兵场,称虎狼为敌人,听那话音好像真要上战场一般,仙菊和石虹听了觉得很诧异,难道还真应了那风婆子所言,这石军乃将军之胎。更让他们诧异的是,他竟然用羊粪球和放羊铲练出两项绝技来,一是空中接力,一是羊铲当弓。所谓空中接力,无非就是顽童们的一种闲玩,每每他在山坡上无事可做了,他就把粪球在手中抛来抛去,刚开始单手抛,一个粪球玩;后来改成双手抛,两个粪球玩;不几天,粪球就换称成了石球,并且那石球一天比一天大,数量也一天比一天多,从拳头大小到碗口大小,再到包裹大小,数量从两个增加到多个,日积月累,竟然在空中练就了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的功力。一日,村人见他练得如流星一般便纷纷前来围观,一瞬间,他竟把那空中的石块打出十几米远,遇树树断,打石石碎,村人甚是惊奇,纷纷拍手叫好:“真是好功夫!再来一个羊铲当弓可好!”黄口小儿终究是经不得众人夸奖,听到大家的呐喊声就来了精神,只见他拿起放羊铲,在山坡上铲了一块锋利的石块,用他练就的羊铲当弓之法,眼睛看也不看,只听“嗖”的一声,那石块沿着鸟叫的声音向一片树荫抛去,众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见那树冠里便飘出了几根羽毛,一只鸟儿沉沉的掉在地上。自此,每次出山放羊,倘若村人看到他左手执鞭,右手挎铲,赶着羊群出村来,村民皆心悦诚服的说:“看!仙菊家大将军来了!”而每当听到这样的夸奖他都觉得无比的自豪。而这些异能,对于他来说仅仅只是雕虫小技,而真正让他名震乡里、威震四方的确是他无师自通练就的布阵之法 “羊头阵”,他竟然用这羊头阵法抵御了一次老虎袭羊,并靠双手打死了一只猛虎,而那年他仅仅十三岁。
老虎岭,顾名思义,因老虎岭山高林深,常有老虎出没而得名,而孤山沟村则是位于老虎岭山间的一个村庄,石军出山放羊,不仅要抵御狼群袭羊,更可怕的是遇到猛虎袭人,为了更好的保护羊群,石军不仅用放羊铲练习棍法、枪法和箭法,他还能用羊铲收拢羊群练习军事布阵之术,羊头阵就是他放羊时自创的一种布阵之法。他把强壮的公羊和母羊挑选出来,让他们围成一圈形成铜墙铁壁,把那哺乳期的母羊和小羊围在圈中以抵御狼群袭击。而那次的猛虎袭羊正好用上了这羊头阵法。那是冬日的一个黄昏,他赶着羊群正欲下山,突然林子边的大石后窜出一只吊眉大虎向羊群袭来,只见他像一位布阵的将军,匆匆把食指一弯,含在口中,向羊群发出了一声哨令,那些强壮的公羊和母羊如听令的兵丁,迅速围成一圈,犄角相对如盾牌一般连成一片,他挥动手中羊铲,那些老弱病残和哺乳期的羔羊迅速收拢,退居到包围圈形成了羊头阵与那老虎对峙起来,哪老虎只有吹胡子瞪眼睛的份,但始终无法上手,气急败坏的它,看到羊头阵外的石军,竟呼啸着向他扑来,那石军没有退却,只见他身子往前一扑,竟把自己的身子藏于老虎肚皮之下,他一只手抓住老虎的前腿,另一只手抓住老虎的后腿,头颅顶着老虎的肚皮,用力把身子一挺,竟然把那老虎悬在空中转开了圈子,那四脚腾空的老虎张牙舞爪,竟无了还手之力,只听他对着山崖猛喝一声,那一喝如虎啸山林,惊天动地,竟把那老虎如手中粪球一般扔下了悬崖!真乃是:血色夕阳闻虎啸,林涛声声巧布阵,自古英雄出少年,英才人羡天也妒。自此,石军打死老虎一事便在老虎岭一代迅速传播开来,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越传越奇,口口相传中难免添油加醋,版本也越来越多,有的说:石军是山神下凡;有的说:石军是铁石精转世;有的说:石军是将军石与仙菊千年修来的仙胎。总之,一人口中一个石军,石军成为了十里八乡人人皆知的打虎英雄。尤其那些巧手的村姑们,为了表达他们对这位少年英雄的爱慕之心,每到新年,便聚在一块,听着“七女戏耍将军石”的故事,手里拿着簸箩、剪刀、红纸,把他们心中的打虎英雄剪成了一幅幅的窗花,贴在自家的窗户上,成为当地的一种民俗。后世因奇人在此岭打死老虎一事,索性把老虎岭的名字也改成了打虎岭。
最有名的一段传说当然就是李存孝打虎的故事了。据说:石军打死老虎一事被驻扎在沙陀村的沙陀国首领李克用获知,刚开始他也不信,心想:在这荒山野岭之中竟有此等英雄,直到有一天在狩猎途中巧遇石军,亲眼看到他三拳两脚打死了一只猛虎,于是,才知道村民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见到这位小英雄后,李克用非常高兴,问道:“你既可打死山中老虎,何不随我一起到山外的中原去打人中虎狼?”小石军听后大为不解,便问:“都说这山中才有猛虎,难道这山外还有猛虎不成?”李克用说道:“山中老虎哪能和这山外的人中虎狼相比,可惜你空有一身本领,只能玉藏深山不得施展,打死山中的老虎最多可称得上山野硬汉,能到山外去打人中虎狼那才叫一代枭雄了!”小石军听后大为不服,说道:“那山外的虎狼可比这山中老虎还凶吗?可否带我到那山外去会它们一会,看那人中虎狼可经得起我的神力铁拳!”小石军经李克用一番激将后,便辞别爹娘跟随李克用随了军,后被其收为义子,改岁李姓,取名存孝,成为他的十三太保之一。后为其铸了两样兵器,一曰破天禹王槊,二曰裂地毕燕挝,前者如鞭,后者如铲,果然还真应了风婆儿的那个托梦,这石军还真成了一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人称飞虎将军,成为了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其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后随从李克用征战中原,可谓战绩赫赫,他曾十八单骑闯长安,大败第二铁枪王彦章,活活吓死王彦童,看来他在这人中虎狼中也着实拼杀了一番,成为人中魁首。可他只会打仗,却不会为官,不会虚与委蛇,不会官场之内的勾心斗角,因此,他打下天下之后,功高震主,被他自己的义兄李克信因“英才人羡天也妒”而遭离间陷害,可惜这位打虎英雄还是低估了这人间虎狼的凶残,反而打虎不成遭虎伤,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车裂而死。据说行刑那天,天欲哭、闪如剑,雷正鸣,可五马竟不能断其肢,行刑那天,半空当中突然落下一金甲神人,叫道:“存孝不得挣挫,吾奉千佛牒文,玉皇敕旨,下凡而来。你原是上界铁石精,降临凡世,今功行完满,取汝归天,若是迟缓,神人夺了你的坐位。”为了尊崇天命,李存孝听罢,叹息一声:“既上天叫我,安敢不从?尔等蝼蚁,可取刀割断我手足之筋,打碎我的膝盖,如若不然,安说五马,纵使百马,吾又何惧?”于是行刑者用大锤碎其膝盖,用尖刀挑起经络,一代扛鼎之将,就这样仰天长啸,慷慨就义,年仅36岁。后人不忍让小人得志、英雄垂泪,还是设法为其杜撰了归宿。
如今,在太行山林虑山打虎岭一带,“李存孝打虎的故事”仍在流传,今人曾苦苦追寻打虎岭之名的由来,但无据可查,无史可寻,姑且只好用李存孝打虎的故事为其正名,这或许是此岭为何叫打虎岭最为合理、也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种解释了。至于这李存孝打虎的那个老虎岭是否就是龙滤山的那个老虎岭,这里好像也不缺历史交集。古时潞州位于太行之脊,居高设险,形势险要,晋豫重陉,扼守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必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唐时期,朱全忠篡唐称帝建后梁控制了中原地区,沙陀族酋长李克用因唐懿宗赐李姓被封为晋王,而潞州正处于梁晋交界处,潞州因此成为双方势在必得的战略要点,在朱温攻打潞州时,打虎岭一带显然属于李克用的地盘,由于打虎岭属于太行大峡谷的入口处,地势较为平缓,李克用在此驻兵则成为了可能。一日,闲来无事,笔者曾驱车到打虎岭周边的村庄去怀旧,行走的途中,一个个村庄的名字却引起笔者注意,在这深山沟壑之中,与后唐“潞州之战”有交集的村庄还真不少,仅在打虎岭周边就有“沙陀村”“仙居村”“孤山沟村”“战马疙道”“辘轳城”“ 籽粮庄”,据说沙陀村因李克用曾在此建立沙陀国而得名,辘轳城曾是李克用屯兵时从八道水取水之处;籽粮庄是其囤积粮草之地,战马疙道是则是其饲养战马之所,而笔者的故土白家庄村村西的西岭也有古寨尚存,据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那个古石寨也是李克用坚守潞州时所建。以此看来,打虎岭名字的由来或许还真是与李存孝打虎这个传说有点关联。而本文为了行文需要,仅仅采用了孤山沟村和仙居村两个村庄。据说此仙居村还真是因菊花仙子下凡而取其谐音而得名的,后对此仙菊进行了一番考证,原来在这南太行一带还真有一种叫太行菊的仙花,此花为国家第二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与太行花、独根草并称为三大绝壁奇花,据说此花近来有游客在南太行张家凹一带也有发现。黄昏时分,不知何故,竟然对峡谷深沟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走到一个岔道口,神使鬼差的就有了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在这深山峡谷之中可住着像仙菊一般美丽的神仙?在这高山峻岭之间可还有那块多情的将军石?路愈行越窄,沟越来越深,而阳光却越来越少,行驰约十余公里车程,竟不能到达沟底。徒步沿着盘山路攀援而上,峰回路转之间,猛一抬头,远远望去,在缕缕的夕阳中,在一处绝壁下,在一处斜坡上,竟然有一个村庄懒洋洋的沐着晚霞,冒着炊烟,那瞬间的感觉让人不敢相信那是个人间的所在,那顽强的太行山人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胆魄,多强的生命力才敢把这生存之地藏于这峡谷深沟?!即便那个美丽的传说并不存在,但看到眼前的一幕,那巍巍太行神秘的存在,又岂止能用一段美丽的传说能比拟得出呢?!那藏于太行山深处的每个村庄不就是那个魂牵梦绕的仙居村吗?那屹立于太行山的每一座山峰不就是那块多情的将军石吗?!“墨已入水渡青花,轻揽红霞晚归家。”归来后,一种为太行山水作奇传的冲动便油然而生,那蘸满太行山水的笔墨已垂垂欲滴,于是源于追寻打虎岭名字的由来,将太行山中的传说藉以石虹、仙菊、石军、风婆儿等人物来。借太行山水喻一代扛鼎之将,也不枉辜负了这位英雄盖世、气慨如虹的一代名将。倘若“我心山水卿若见”,那就“一步一莲上祈天”了!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微信:sczb0972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