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小人”与“伪君子”
“宁做真小人,不作为君子”曾经有一个学者在公共场合发出这一观点,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此观点认为,“真小人”是可见的,“伪君子”是隐性的,隐性的比可见性的危害要大,可见性的可以预防,隐性的不可预防,可以预防的相比不可预防的危害要小,所以“宁做真小人不作为君子”。
果如是乎?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小人”,什么是“伪君子”。
“真小人”,没有道德束缚,坏事做绝,丧尽天良,什么事都能干都敢干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任何羞愧之心。
“伪君子”,外君子而内小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伪君子是有忌讳的,他至少要使自己的小人行径不至于被马上揭穿,内心深处是有道德约束的。
“真小人”与“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不同的是“伪君子”有一层华丽的外衣,“真小人”彻头彻尾没有遮掩。“伪君子”这层华丽的外衣终究是会撕破的,不管是在他生前还是生后,撕破他虚伪的外衣,露出小人的面目。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小人!而“真小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没有遮掩,卑劣行径露骨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如果某人就不打算做一个好人,非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是需要做有道德束缚的小人还是没有道德束缚的小人?观者一眼自明。
那么“真小人”与“伪君子”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根本没有区别,伪君子有面具,真小人没有面具,或者说根本不屑于要这个面具。道德在他们看来不值一提,他们的行径不回受此约束。那么“真小人”就比“伪君子”“真实”“真性情”“可爱”吗?非也。
孟子曰:人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这“四种心”缺一不可,都是人这个高级动物该有的属性,少一样都不行。“真小人”,没有道德束缚,也就没有这“四种心”,或者说不把这“四种心”当一回事,现在竟然有人堂而皇之,高声疾呼,在传媒中宣扬这种非人的观点,真是无耻之极!
“宁做真小人,不作伪君子”此观点比“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来的更加猛烈,更加无耻。更为可怕的是,“伪君子”这顶大帽可以随便扣在任何人头上,人人看起来都像“伪君子”,因为每个人都不是神人、圣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糊涂、做错事,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都不一样,一个人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形象,在别有用心的小人眼里就不是好人,都可以冠之以“伪君子”视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这个道理。果如此,这个世界也就乱了!
“宁做真小人不作为君子”此观点断断不可取,那是小撮道德败坏家伙的无耻言论,社会这个群体是需要道德这个标杆来加以约束的,脱离道德这个起码的标尺,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何异?那就是如孟子所言“非人也”。所以,我们要坚决打击真小人,谨防伪君子,树立道德模范的典型,还社会以公理、正气!